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编导 >传统艺术出路

传统艺术出路

收藏本文 2024-02-24 点赞:2798 浏览:986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布袋木偶雕刻事业,也是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从宋朝开始到现在,这项传统文化艺术已经流传了上千年,在这千年里,换了一批又一批的文艺工作者。将自己最美丽的韶华青春奉献在了刻桌前,这项传统艺术似乎已融入了这些艺术工作者的血液中。
关键词:传统文化;布袋木偶;布袋木偶雕刻;传承;传统艺术
1005-5312(2013)26-0166-01
前段时间,剧团与电视台联合拍摄了一部百集布袋木偶连续剧《秦汉英杰》,此片的播出,算是一双大手,搅动了传统从艺者早已趋于平淡的内心。
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是所有人都意识到的一个目前状况,“地球村”从一个新兴词汇演变成平常的对话用词,经济全球化浪潮刮得正兴,而各国缤纷的文化也顺应着这股浪潮交织在一起,文化与市场,文化与多元化之间的关系成为人们开始深思和讨论的话题。
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么大的面积被分成了23个省份,56个民族平均在23个省份中,各式各样的民族特色由古至今汇成中国传统文化。这些源远流长的文化不断的传承,发展,再传承,再发展。有人曾经说过,中国传统文化,基本都属于封建主义文明的范畴,有着其特有的一致性、正统性、封闭性和狭隘性。像传统文化中的国粹京剧,国画,和我所从事的木偶艺术等,他们虽然不是属于一类的范畴,但他们却都有统一的标准和特征。例如木偶角色中花色所统一代表的角色,颜色代表的性格特征,京剧中标志性的唱腔版式,以统一的调式来表达某一类情绪等。
而当全球化的浪潮袭来时,电子产业像气流一样快速蔓延时,传统文化也迎来了危机。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的到戏院里面欣赏京剧,皮影戏,布袋木偶戏,各式各样的娱乐节目占据了人们的视线,各国文化以及商业艺术充斥着中国文化产业。许多青少年因觉得中国传统文化烦闷,枯燥,重复,而不愿对其进行了解和传承。所有的意向都指向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正经历着危机。但危机并不是坏事,一切的危机都是变革的前奏,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于是许多拥有自己想法的人站出来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变革。前段时间风靡一时的女子十二乐坊就是代表之一,她们用自身所具有的才能,结合现有的高科技资源,将人传统艺术的出路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们耳熟能详的传统乐曲改编后呈现给众人,也带进了一个叫作“新民乐”的新兴词汇,刮起了一阵“民乐热”的风潮,学习民族乐器的人数呈直线上升。但这股浪潮来的时候轰轰烈烈,离开时悄然无声,人们很快将它遗忘,转而追随新的潮流。
我所从事的布袋木偶雕刻事业,也是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从宋朝开始到现在,这项传统文化艺术已经流传了上千年,在这千年里,换了一批又一批的文艺工作者。在我小的时候,经常趴在父亲的工作台观看其制作木偶,其独特的形状,各式各样的花色深深吸引住我,将我带入了木偶雕刻艺术这项文化事业。我将自己最美丽的韶华青春奉献在了刻桌前,这项传统艺术似乎已融入了我的血液中。有天,当我听到女儿说,自己班上的同学并不知道布袋木偶戏是什么的时候,我陷入了沉思,传统艺术正在经历着时代进步所带来的后遗症:遗忘。我现在所坚持的事业,是否还有作用?我是否应该顺应潮流,跟某些从艺工作者一样,选择放弃原则,投入商业市场的怀抱?这个理由困扰了我许久,直到某日无意中阅读到一篇采访类文章,是一个知名记者对澳门音乐家林乐培的采访。其中有一个理由是这样的,那个记者问林乐培先生,是什么样的力量令他到现在仍坚持写广东话的圣歌,他是这样回答:我的背后有一个无形的手,它推动着我向前走。看到这里时,我瞬间顿悟,在那一刻,我发现,自己所做的事都是有作用的,我从事的事业是神圣的,它在我心中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我察觉到,自己愿意将一生的精力倾注。
我写这篇文章,是以一个从艺工作者的角度来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以及展现自己的坚持。传统文化并不是没有出路,因为有中国有千千万万个文化工作者,他们分布在中国960万平方公米的土地上,用他们自身的力量,每时每刻都在反思,每分每秒都在挖掘新的出路。当所有人都开始关注和聊起有关传统文化的种种时,这条新的道路就会在中国的土地上诞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