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八年级物理教学 >性教学是创新人才关键

性教学是创新人才关键

收藏本文 2024-02-12 点赞:5350 浏览:1997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小孩子没有自知之明,需要从身边的‘镜子’中去寻找自己,要从欣赏的角度去反射孩子,让他们看到一个‘美’的自己。”这是北京市史家小学通州分校语文教师毕莉媛力主“欣赏教育”法的依据,她主张时时、处处、事事用欣赏的眼光寻找孩子们的优点,通过信任并尊重孩子,满足孩子内心的需求,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毕莉媛的“欣赏教育”法已经应用了10年,收效甚佳。与“欣赏教育”异曲同工的是“赏能教育”,最早出现在江苏省南京市,而南京市是全国开展小班化教学最早的城市,小班化教学强调“遵循学生心理特点”,所以才有“应试教育”以外的教学模式出现。
欣赏个性的教育
“赏能教育”实际上是赏识教育和才能教育的结合,而赏识教育和才能教育是世界著名六种教育法之两种,每个教师都可能在工作中用到赏能教育,但真正把其理论化的却是一个从家教中获得的灵感的普通人——王立宏。王立宏现居南京,曾在大学和企业里工作。他在辅导女儿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总结出“唯赏识可出才能,以亮点带动全面”的理论,引起业界关注。
素来重视“特色教学”、强调小班化教育的南京市很重视王立宏的理论,南京江宁竹山小学2011年成立了一个“赏能教育”课题组,还有一个相应的实验班。这个班级的作文课,就是由王立宏主讲的。王立宏的作文课有一定特色。“今天我们要去寻找春天。”在某一堂课上,王立宏把孩子们带到了南京工程学院康尼学院的校园里,“每人找到20种去年冬天没有,但现在发生变化的植物。回去后,把它写出来,内容、风格等自己确定,写长写短自己决定。”学生们在草地上、树丛里快乐地闹腾、追逐、发现,忙个不停。到下课时,每人至少发现了15种透露着“春天来了”的植物,最多的一个同学找到了23种。“这堂课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为他们的作文增加素材。”王立宏说,这是“赏能教育”理念在作文课上的实践。再看毕莉媛的“欣赏教育”, 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毕莉媛提出了“遵循学生心理特点,引领学生享受学习过程”的课堂教学思路。在毕莉媛的班里,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特别的“优点本”,上面多是孩子们不太美观但很认真的字迹:“今天,我不小心摔倒了,×××把我扶回了教室,谢谢他!”“今天我看见×××帮×××整理笔袋,我要向他学习。”毕莉媛说:“欣赏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往往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欣赏不应仅作为教育者的一种理念、策略和行为,更是一种向上的生活态度,是让孩子们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爱是教师最美的语言
应试教育压抑了孩子的个性,要突破应试教育,就得让孩子的个性飞扬起来。无论是“欣赏教育”,还是“赏能教育”,都以尊重个性为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主任、南京婷婷聋童学校校长周弘是赏识教育践行者,他主张“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的教育理念,将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留美博士生,并用这种理念培养了一大批“周婷婷”。周弘强调,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无论哪个孩子,只要耐心寻找,就必定能发现他的优点,即使他做错了事,也可以从中找到闪光点,关键是一个“爱”字。如果说亲子之爱是基于血缘关系的本能的爱性教学是创新人才的关键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那么教师的爱则更多的是博爱。教育是无选择性的,所有的孩子都有责任获得爱。爱才是教师最美的语言。
研究性教学的突破
山东省诸城市龙城中学校长仲启维正在实践他的“幸福教育”模式,仲启维认为,要让每一位学生走向幸福之路,就必须满腔热忱地关心每一位学生,无微不至地呵护每一位学生,用教育者的使命感培育每一位学生。为此,龙城中学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所有任课教师人人担任学生的成长导师,每人承包本班内的5至6名学生,在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为学生提供亲情化教育怎么写作。同时,学校推行学情会商管理模式,每周由班主任召集本班任课教师进行学情会商,座谈交流学生的思想、学习和心理表现,在研究学情、班情的过程中,针对学困生等特殊学生,落实具体的教育和帮扶措施。“创造幸福人生的前提首先是做人。”仲启维说,学校为此提出“做人为先、全面发展、造福人类”的育人目标,体现了对“幸福教育”的价值追求。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贾贵儒认为,突破应试教育的重围,实施研究型教学,培养创新人才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要分析哪些制度、哪些措施是强化应试教育的,进而找出整改措施。研究性教学是强调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深思,大胆提问,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培养学生的独立深思、独立分析、独立判断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放在首位,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研究性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教人以思维方式、研究策略、学习策略。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