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八年级语文教学 >简述抓手关键性细节: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抓手

简述抓手关键性细节: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抓手

收藏本文 2024-02-19 点赞:29567 浏览:13354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具体的教学细节是构成课堂的基本单位,是成功教学的关键因素。处理好关键性细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所谓关键性细节是指在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落实,影响教学流程的教学环节,是构成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具有独立的教学价值和意义。关键性细节为教师研究、分析和把握教学提供了以丰富的现实感受为基础的途径和渠道。
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关键性细节?笔者试着从关键性细节的预设性处理、即时性处理、反思性处理等三个方面作了尝试。

一、预设细节,预约精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杜威说,每一位老师带着自己的哲学思想走向课堂。愈是优秀的教师,设计教案的水平与质量愈高。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学机智的展现。关键性细节的预设更是蕴含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它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所以有些细节表面上看似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后的水到渠成,是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的体现,它折射着教学新理念,追求着教学新境界。
讲解《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第三段时,我就尝试从第一句“夜缒而出”中的“缒”字入手,帮助学生理解。我首先问了三个问题:①“缒”的含义是什么?②请从这个字入手想象当时的情境。③这个字的使用能达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三个问题的回答难度不大,学生尝试解答,教师相机点拨——①“缒”的意思是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②当时的情境: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郑国兵临城下、危在旦夕,局势剑拔弩张。烛之武这样须眉尽白垂垂老者从城墙吊下,只身入秦师,如入虎狼之穴。③这个字的使用一方面表现了当时郑国局势的危急,另一方面表现烛之武的凛然之气,爱国之志。
只一“缒”字,垂垂老矣却有着至真、至诚、至浓的爱国情怀的烛之武形象跃然纸上,用语简洁,有场景,有动作,内涵丰富,真真切切突出一个“勇”字。想象当时的场景,像是一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剧。真可谓“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细节的设计缘于对教材、对学生等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充满魅力的教学细节,要靠教师精心预设,用心打磨。

二、做细细节,促进生成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的行程”。课堂教学中,关键性细节会意外出现,并会稍纵即逝,要靠教师去捕捉,并以此为契机,巧妙引导,在思维碰撞中修正和丰富认识,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教学因“意外”而精彩,因真实而成为不可替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www.udooo.com

代的一段师生生命发展的历程。
比如,在《魏公子列传》一文中,让同学们评价信陵君这个人,大多数学生都对其持肯定态度,认为信陵君是一个侠义之人,他身上“急人之困,礼贤下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教参上也做了这样的解读。但是,却有几个学生对信陵君持否定态度,认为信陵君是一个叛徒,一个不忠于君王、对国家不负责任、孤注一掷的野心家。他们的理由也比较充分,比如:盗窃兵符,矫杀大将晋鄙,夺得军权;二是率十万大军救赵,国内空虚,倘若楚国入侵,魏必亡于一旦;三是畏罪自疚,留于赵国。这样的观点闪烁着理性的光芒,体现了学生们求异思维的火花,完全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对于教参、教本观点敢于否定,的确是一种创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是肯定呢,还是维护教参权威呢?经过思考,我大胆肯定了学生的意见,这个观点也的确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们在宽松的氛围下思维活跃了,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课堂上也变得更加活跃起来。
又如教授《屈原列传》时,在理解屈原“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时,有学生提出屈原死得太不值了;也有学生认为如此楚国,不救也罢。知道学生的分歧后,我没有急于讲下去,而是让学生代表分别阐述自己的理由,然后组织讨论,最后形成共识:屈原多次向怀王进谏而未被采纳,自己反而被流放,屈原当时可以说是万念俱灰,已经到崩溃的边缘;而就在此时屈原最亲近的人也因为他而死去,自己的国家被灭他却无法扭转局势,无奈之下只得投身汨罗。屈原的死是重于泰山的,他不是一个懦夫,他是“以死明志”的典型。
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首先应从关注学生的问题开始。当学生提出“疑惑”或“问题”后,教师一方面要以积极的态度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和点拨。上课出现争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教师对学生的争论熟视无睹,轻易地放过了让课堂精彩的机会。学生观点各异为课堂的互动生成提供了可能。教师若能抓住这些细节,在学生观点的交锋处、在思维的差异处组织学生讨论,把细节做细做实,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反思细节,呵护精彩

特级教师蔡剑秋有著名的蔡氏三点:“这堂课最满意的是什么?最不满意的什么?最困惑的是什么?”这其实就是反思教学细节。
我曾经上过一堂公开课,内容是讲授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课堂设计为从诗歌意象入手,截取词中三幅典型画面,分析该词意境。在课堂教学中,当笔者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时,有几个学生理解为“体现出词人对前途未知的茫然失落”,这和我精心准备的“表现分别在际的无奈与感伤,暗示词人的思绪象千里烟波一样绵长,象沉沉暮霭一般浓重,象茫茫楚天一样空阔寂寥”的授课内容不尽吻合。为了追求更理想的课堂效果,我对几个学生的理解不置可否,一带而过,仍然按着自己的备课内容详尽细致的讲解。在课后的听课教师座谈会上,一位教师提到,“那几个学生的理解角度其实很独特,如果当时授课教师能够就此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完全可以挖掘出该词更丰富的意韵”,另一位教师尖锐地指出:“授课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却没有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平等的话语权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从何谈起?”
同行们中肯的批评使我深刻地反思到,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动态交流与心灵对话。整个教学过程中,时时闪烁跳跃着一个个鲜活的细节,随时会出现一些令教师始料未及的疏漏,而这些恰恰是生动而真实的,也是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在教学细节中,教师应恰如其分地开发利用这一资源,用自己的慧眼和慧心,发现和捕捉细节,用发展的眼光、激励的神情呵护每一种别样的思维,及时调整教学预设,生成别样的精彩。
课堂教学就像一场旅行,不仅在意目的地,更在乎“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唯有在课堂旅行中,把握住了细节,才能怀揣别样的心情欣赏到沿途别样的风景。把握住了细节,预设才能营造真正的课堂美丽,生成才能扎下根基赢得多彩!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