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播音 >有关于论构图对装饰画叙事之艺术效果意义

有关于论构图对装饰画叙事之艺术效果意义

收藏本文 2024-01-30 点赞:19509 浏览:8457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作者简介:夏晶晶(1990.06-),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在读,武汉纺织大学,研究方向:装饰艺术。
摘要:装饰画除去装饰性带给生活美的享受,其还有记录与叙事的功能,构图对叙事的艺术效果起着重要作用。从对情节的安排、氛围的渲染以及融入到故事本身的构图结构等,来提高叙事的艺术效果,从而影响观画者的感受。中国古代装饰绘画构图的研究对现今的装饰绘画具有重要的启迪性。
关键词:装饰画;叙事;构图

一、 装饰画的氛围营造

从我国各个时代的装饰画中,能看到当时社会的模样,从市井生活到国家政治等。题材丰富,内容形式多变,除去装饰功能,其内在的叙事功能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而构图对于所叙之情节的氛围营造是为关键。
《宴乐铜壶》是战国时期的著名装饰器物,铜壶的装饰使用金银错镶嵌,可以看成是立体的装饰画,它的装饰结构、装饰手法等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宴乐铜壶》从壶颈到壶脚布满装饰,画面分为三条横带,上面一条横带作为壶颈上的装饰,中间和下面的横带作为壶身的装饰。
每条横带都分成两组,第一条横带上,右边是采桑,左边是习射和狩猎。第二条横带上,左边是射雁,右边是宴饮乐舞。第三条横带上,左边是水站,右边是攻防战。这反映了当时战国长年战事不断,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第一条横带上有三条横线,将画面分为上下结构,突出树上有人采桑树下有人接应的场景,从而显出桑树的高。第三条横带上,右边有条横线作为城墙,城墙上士兵防守,城墙下敌人搭云梯攻城,有人被砍头,尸体从高处跌落。左边有条横线代表水岸,有的人站在岸上,船在水里作战,受伤的人落入水中。第三条横带,第一条上是树,下面的横带是水,安排符合实论构图对装饰画叙事之艺术效果的意义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际,装饰画上描写杀人毕竟不大合适,所以把残酷的战斗场面安排在了下面的横带上。
《宴乐铜壶》这样的构图安排,犹如一首交响乐,每个横带相互辉映。由普通生活到战争的描写,层次分明,内容丰富。如此有节奏感的构图安排似乎将当时社会的景象都囊括在内,观者仿佛置身其中能听见鸟鸣、钟声、士兵拿着兵器厮杀的声音。

二、 给观者的感受

当观者在欣赏一幅装饰画时,构图又对其感受起着极大影响。阿恩海姆在他的著作《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论述了关于构图对视觉的影响,人类的视觉一直在追求平衡。我国古代装饰画家深谙此理。《武氏祠画像石》所描写的是有关秦王的故事。据说,在秦始皇时期,发现了周显王时代,沉没于泗水中的一只鼎,这鼎正是九鼎中的一只,九鼎是传国的宝物,所以秦王派遣上千人去捞鼎,当鼎刚被捞出水面时,鼎内突然冒出一个龙头,咬断了拉鼎的绳索,鼎复落入水中,不见踪影。这故事是民间编造出来讽刺秦王的。《武氏祠画像石》所要表现的是鼎刚露出水面,便被龙头咬断绳索落入水中的一瞬间。画面上部有一些身穿宽袍大袖的人,站在左边的面向右,站在右边的面向左,这些人在观看捞鼎。下面中间,有近宽远窄的一条河道,河道两边是河岸,每边有三个人,古时三人为众,在画面上这样表示了很多人。就在这时事情突然发生变化,鼎内钻出一个龙头,把拉鼎的绳索咬断了,绳索一断,右边河岸上拉鼎的人立刻倒在地上,左边的人也将倒地,描写的自然生动。这幅画像石上所有的因素都指向关键点即水面上的鼎,引领着观画者进入故事里,感受到当时的紧张的气氛。

三、 与故事的共舞

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在北魏时期的敦煌壁画中,有不少是宣传释迦穆尼前身的故事,以《萨陲那本生故事》为典型。这故事大概是讲:有一天,萨陲那和两个兄弟上山去,他看见山崖下有一只母老虎生了七只小老虎,母老虎快要饿死。萨陲那于心不忍,趁两个兄弟不在身边时,跳下崖去想舍身饲虎。可母虎并没行动,于是他刺伤自己,让鲜血流出来,引起母虎食欲,母虎果然把他吃了。等两兄弟回来时,只见一堆尸骨,他们痛哭一场后,把尸骨埋葬在白塔里。这时,“飞天”飞来围绕白塔飞翔。这幅画的构图结构是从右上角到左下角的一条对角斜线。画面有两个重点,一个在右下角,一个在左上角。右下角描写老虎吃人,左上角利用多出的一小块,画了一座高出于画面的白塔。画面的上半部分,紧靠中间线的右边,站着三个人,就是萨陲那与两个兄弟,萨陲那站在中间,暗示其为主角。画面的右上角,描写萨陲那自己刺出血来,跳下崖去,这个动作在画面上极为突出,同时是整个故事的部分。右下角的老虎在吃人,画面的左下角,两兄弟发现了萨陲那的遗物,接着又看到萨陲那的头骨,他们悲痛的替他收尸。左上角是埋葬尸骨的白塔,围绕白塔飞翔的“飞天”表示死者将转世成佛。
这幅画突破了当时的艺术水平,它将整个故事情节组织在同一画面上,看起来丰富饱满。让观画者的思维顺着故事情节以顺时针的方向发展而进行。
敦煌296窟,是北周时期的洞窟,《微妙比丘尼变》这幅画的构图结构,可以说是达到了艺术高峰。这个故事描写了一个女性的悲惨身世。整个故事分为二十三个情节,它的情节如下:1、微妙前生曾以了大妇的婴儿。2、微妙与一婆罗门青年结为夫妇。3、与丈夫同返娘家。4、在旅途中。5、夜宿树下,丈夫被毒蛇咬死。6、微妙痛苦万分。7、带两个孩子渡河,一个孩子被淹死,一个孩子被狼吃了。8、在途中遇到一个人,告诉她她娘家失火,全家都死了。微妙无家可归,一个老婆罗门收留了她。10、有人向微妙求婚。11、丈夫酒醉回家,微妙正在分娩。12、因为开门迟了点,被毒打。13、狂怒的丈夫把婴儿投进锅里,并迫令她吃掉婴儿。14、微妙被迫出走。15、在一个墓地,看到有人在亡妻墓前悲泣,她认为这是个好人。16、微妙与此人结婚。17、七天后,这个人死了。按照当地风俗,妻应陪葬,微妙被活埋。18、强盗盗墓,微妙得活,被迫成为强盗的妻子。19、强盗被捕。20、被判死刑。21、微妙又一次被活埋。22、墓被狼扒开,微妙又得活。23、微妙见到释迦,被度为比丘尼,做了尼姑。
壁画被分作了两条横带,这二十三个情节在这两天横带上,在画面上,情节的安排创新,按照往常,总是现在上面横带上描写情节的前部分,然后在下面的横带上描写后面的情节,但是这幅壁画采用时上时下,有时又在同一横带上,这种排列形式在我国历代装饰画上是罕见的。这种排列的变化与情节关系密切,情节1到7,微妙的生活起着剧烈变化,从情节8到10,微妙失去了丈夫和儿女,她孜然一身,而在这不幸的时刻,听到娘家失火,全家被烧死,这时她心情低落,情节12到13,丈夫杀死婴儿,并强迫她吃刚出生的婴儿,她不得不出走,这时的她极度痛苦,接着又是一连串的不幸,情节19到22是发展到悲剧的。
这种按照情节安排的构图,好似心电图,跌宕起伏,有着强烈的节奏感,构图本身包含着作者对故事寄寓的感情。随着主人公的心情与际遇而变化,引人入胜,极富感染力。构图是一幅装饰画的“地基”、“骨架”,它怎么写作与上层建筑,与画中各元素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构图对于装饰壁画的叙事目的起着不可言喻的作用,优美合理的构图能使整幅画生机勃勃,使所叙之故事更具艺术感染力,撼动每个观画者。(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庞薰琹.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3][中]蒋勋.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M].北京:三联书店,2008
[4][美]E.H.贡布里希.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