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经验 >简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诗歌教学

简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诗歌教学

收藏本文 2024-01-23 点赞:6703 浏览:2225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等职业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而诗歌是以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能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净化学生的灵魂。进行诗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那么如何开展诗歌教学呢?在诗歌教学中宜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预设氛围、加强诵读指导、品味语言内涵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预设学习氛围,读懂时代背景
诗歌创作大多是诗人在特定的环境和特定历史条件下心境的体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会深深的打上时代的烙印。学生要读懂诗歌,就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解读和还原。鲁迅在《题未定草》中说:“世间有所谓‘就事论事’的办法,现在就诗论诗,或者也可以说是无碍的罢。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可见,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和社会背景是学生学习诗歌的关键。学生通过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特征和诗人写作时的独特心灵体验,做到知人论世,才能真正鉴赏诗歌。
我在让学生预习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课时,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或去图书馆查阅关于王维的生平资料和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及相关的作品,并要求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把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有效地筛选与整合,并制成PowerPoint幻灯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读懂了诗歌背景,小组合作的形式既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情感的有效调动,为下一步的学习预设了良好的氛围。
2 加强方法指导,开展诵读活动
特级教师于漪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在学生进行诵读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加强必要的方法指导:诵读前,要渲染气氛,激发情感,以引起共鸣;诵读时,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声调、停顿、强弱、长短的错综变化与节拍音乐的美感,要读出诗人的情绪,将诗的感情转化为艺术感染力。
我在教《琵琶行》一课时,提示学生在诵读这首诗音乐描写部分的时候,“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读,有轻快情调;“间关”两句速度放慢,要读得流畅;“冰泉”以下四句是为蓄势,要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和终止,要读得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叶圣陶说:“诵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学生通过诵读,能够激发情感,体会诗歌情味,领略语言之美;通过诵读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记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运用联想方法,揣摩诗歌意境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其思维

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www.udooo.com

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诗歌是培养学生此方面能力的最好材料。教师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学习方法揣摩诗歌表述的意境,并对意境作出恰当的评价。
诗歌通过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感情。且诗歌的形象不同于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中的形象,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感官,而只能借助于语言作媒介,由欣赏者自己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感受和再现诗歌中所描绘的形象。同时,又由于它具有间接造型的特点,能从更多的侧面来提示形象的丰富内涵,给欣赏者提供想象和再创造的广阔空间。
根据诗歌的这一特征,在进行是个教学之时,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哪里去理解和领悟诗歌所描摹的唯美画面和寄寓的深厚感情。我在教柳永的《雨霖铃》时,要学生想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所描绘的场景,并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文字描写。学生通过想象,领会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清背景下,柳永无比惆怅寂寥的感情,并对情景交融的诗歌写作手法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这样的训练,既可以使学生领悟诗歌描绘的意境,又可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4 品味诗歌语言,挖掘诗歌内涵
《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创作的过程就是诗人的心与外物相感,而后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诗歌的语言是最精粹的,往往一个字、一句话就包含着深厚而丰富的内容。诗人以语言为手段为我们留下了心灵的,那么我们欣赏诗歌便首先要对这些进行破译,才能想像出诗中所状之物,体味出诗人之心。含蓄凝炼是中国古代诗歌语言的典型特征。诗人们总希望用最恰当、俭省的字句充分而圆满地表达出最丰富的感情。
品味诗歌语言要引导学生从理解诗句的含义,分析遣词造句的妙处和品味语言特色三个方面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丰富的感情,从而挖掘诗歌深厚的内涵。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反复推敲,既理解字面之意,又理解字内之意。
如我在教杜甫的《登高》一课时,引导学生品读语言,让学生分析“急”、 “哀”、“回”、“无边”、“不尽”、“萧萧”和“滚滚”等字的妙处,体会这些字的深刻表现力。这些字的揣摩,对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与意境大有裨益。学生字斟句酌的理解,领悟了诗人沉郁顿挫的感情,感悟了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加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越来越被重视。诗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学生通过在诵读中品味,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究,在想象中创造,定能在诗歌的海洋中提升语文素养。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