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词汇学 >简述借助美读、听记、品味增强学生语言敏感度

简述借助美读、听记、品味增强学生语言敏感度

收藏本文 2024-02-27 点赞:12421 浏览:4850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学生对语言的敏感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语言敏感度弱的学生,对语言毫无感觉,无法理解文中的意境和氛围,不明白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相反,语言敏感度强的学生,思维能力强,也善于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学生的语言敏感度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带领学生享受语言带来的震撼,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美读
刘勰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俗语有云:“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同样,如果学生对经典诗文读得多、背得多,达到了熟练的程度,就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自然而然地增强对语言的敏感度。在教学中,笔者尝试通过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美读来增强他们的语言敏感度。
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就教学而言,其中的关键就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比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对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当下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他们在读的时候往往显得不痛不痒,达不到预想的要求。对此,笔者在教学中总是对学生进行美读指导。首先,笔者向学生介绍了这首诗的时代背景:“这是艾青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首诗,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危急关头,满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歌。”进而告诉学生:“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让自己身临抗日战争时期国土沦亡的情境中。”接着,笔者要求学生牢记这个时候自己是一只鸟:活着的时候,用嘶哑的喉咙为土地倾情歌唱;死了以后,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并与之融为一体。以此让学生明白“鸟是在用生命发出呐喊,用生命去表达刻骨铭心的爱”。经过指点之后,学生朗读的时候就读出来了对祖国的爱和对侵略借助美读、听记、品味增强学生的语言敏感度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者的仇恨,从而实现了与作者心灵沟通的目的。毕业了很多年的学生每每提起《我爱这土地》,都能流利背诵,他们说“因为那种情感带来的震撼,让自己也恍若就是诗人艾青”。
所以,对朗读的指导,技巧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去体会、感悟、理解作者的情感。唯有如此,学生才能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二、听记
学生处在差不多的语言环境中,可语言能力却参差不齐、大相径庭。出现这种情况的理由有很多,而敏感度上存在的差距就是其中之一。如何缩小这种差异?听记能力的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因为听记的过程是一个耳、脑、手并用的过程。学生要一边听,一边想,一边写,整个人处于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可以说,它是一种具有强化效果的“特殊阅读”,比一般作用上的阅读效果要好。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多训练学生听记,以增强他们的语言敏感度。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每天都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20分钟的“听记”训练。训练一般由如下三部分组成:
1.教师读一句话,让学生记录下来。这一句话,可以是格言,可以是警句,可以是俗语、谚语等。学生记录以后,教师用投影展示原文,让学生比比“谁做到了一字不差”。
2.教师先读一段话,然后挑关键词进行听写。这一段话,可以是景物描写,可以是人物动作、外貌、心理描写等等。不过,这一段话的语言必须精美。所选择的词,最好是学生比较陌生的,但又是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推测出来怎么写的。
3.教师读一篇“美文”,学生用记录关键词的策略做摘记,然后再根据关键词串联复述。笔者选用比较多的是丁立梅、张丽钧的文章。 一则她们两位既是语文老师又是作家,学生天然有亲近感;二则,她们两位的作品经常作为中考阅读题的材料;三则她们两位的作品都以描写细腻见长,都擅长将生活中的小事铺陈成文。
叶圣陶先生曾说:“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通过实践,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听记能很好地增强学生的语言敏感度。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根据语言环境写出相应词语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品味
课文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课文的语言一般都丰富、精湛、耐人寻味。丰富、精湛、耐人寻味的语言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田?那就是进行品词赏句!品词赏句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触摸语言、感受语言,从而增强对语言的敏感度。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处、精彩处,组织学生去细细地揣摩、体会,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内涵的丰富性、形象的生动性以及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作用。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窥一斑而知全豹”,课文中的关键词即是这儿的“一发”“一斑”。教师只要能发现它们,并巧妙地利用它们,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指导学生学习雪小禅的《上品生活不着痕迹》一文时,笔者发现,这篇文章的结尾很值得品味。文章结尾如下:
能把生活活出一朵叫作美妙的花来,这是一种多么快乐而迷人的心境。父亲六十岁了,他从二十多岁就这么活着,过简单的日子,要美妙的生活,听听风中花的香,看看小猫咪的可爱,读读金庸小说的侠气,望一下神秘的星空,弹一曲高山流水,和老友下下围棋,和自己的爱人牵手去捡鱼肠子。这样的生活,是父亲的生活,那曾经是我觉得不求上进的生活。但现在我认为,那是一种最美丽的生活,生活的上品,往往是不着痕迹,然后把它融入自然。
对这段文字,笔者向学生提了如下四个理由:

1.“听听风中花的香”和前文有照应吗?

2.将“听听风中花的香”中的 “听听”改成“闻闻”“嗅嗅”,可以吗?为什么?

3.“听听”等叠词的运用有什么好处?

4.“望一下神秘的星空”,作者为什么不写成“望望神秘的星空”?

对第一个理由,学生通过检索,知道文章前面写了种花等内容,所以明白了这一句不是随便写的,是负责任地写出来的。
对第二个理由,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从搭配来讲用“闻闻”“嗅嗅”更好;但从表达效果来讲,用“听听”更好。但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貌似搭配不当的短语怎么有更好的表达效果。这时,笔者适时引入“通感”这一修辞,告诉学生:通感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这么一说,学生就豁然开朗了。
对第三个理由,学生回答:用叠词显得轻松悠闲,体现了生活简单但又美好。
对第四个理由,当笔者提出的时候,很多学生一下愣住了:改成“望望神秘的星空”,跟前面的句子结构上保持了一致,还体现了生活的简单美妙,似乎改后的句子更好。经过讨论,最终学生明白了“这是追求句式的多变”。
经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感觉这短短的一段文字仿佛是一座金矿。经过探索,有学生发现“和老友下下围棋,和自己的爱人牵手去捡鱼肠子”在前文中找不到照应,认为改为“和网友聊聊软件设计,和自己的爱人去早市写写鱼”更好。这样,学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也更深刻地明白:写文章,每一个字都是要慎重再慎重的。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让学生经历扎实的语言训练,让学生在平淡处感受语言张力,在精彩处感受语言魅力,在含蓄处感受语言隐力,他们的语言敏感度就一定能不断得到强化。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