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社会学 >> 城市社会学 >阐述女择业意向社会性别

阐述女择业意向社会性别

收藏本文 2024-01-13 点赞:3267 浏览:916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从社会性别理论出发,通过对山东省某综合性大学四十六位女大学生的实地采访,借助勒温的人类行为公式,分析了女大学生择业意向的影响因素,期望可以通过多方面共同努力促使女大学生形成符合自我愿景的择业意向。
[关键词]择业意向;女大学生;社会性别
[]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1 — 0150 — 02
今年来,女大学生毕业生的比例逐年增高,而女大学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择业是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它包括人们对职业、岗位、自然和人文等各种环境的选择,可分为对自身就业前景的态度、就业单位、地域的选择、择业标准等。孙颖(2011)的研究显示男女大学生择业意向有差别,女大学生选择岗位时更加保守和谨慎,缺乏创新和竞争意识〔1〕。侯志彬(2012)等研究显示男大学生择业意向更多地属于事业型,而女生更多地属于常规型〔2〕。
社会性别是通过社会后天习得的,是一种社会构成,尤其受社会文化的影响〔3〕。在本文中社会性别指人在特定文化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与其生理的性身份相符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即以社会性的方式建构出来的社会身份和期待,是社会文化形成的对及关系的期望、要求、评价以及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4〕。
从社会性别理论出发研究女大学生择业意向,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适合女性的职业”与“适合男性的职业”是一种长期建构的观念而不是事实。这一认识偏差可以得到纠正,由此导致的目前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是有可能转变的。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半结构式的深度访谈形式采访四十六位高校女大学生,涉及文理工三个学科门类的六个专业的各个年级,从社会性别视角实证分析女大学生的择业意向。

一、女大学生择业意向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

女大学生择业意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心理和行为过程。本文借助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的人类行为公式B=f(P·E),了解影响女大学生择业意向的各因素的构成。勒温行为公式中B代表行为或者一种心理事件,P(Personhality)代表人,E(Environment)代表环境〔5〕,这个公式的含义是一个人的行为是其人格或个性与其当时所处情境或环境的函数,个人和环境两者交互影响行为。勒温认为,环境对于人不是无关紧要的,人的行为是其自身特质和所处环境共同决定的。对于择业行为也不例外,P指女大学生个体对择业的自我认同等,E指社会的等级化劳动性别分工、市场经济的运转规则等。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研究的影响因素概念模型。

二、环境层面:不同的社会期待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影响了女大学生的择业选择

(一)社会的等级化劳动性别分工产生不同的社会期待

劳动性别分工是社会依据性别差异分配劳动的方式。劳动性别分工已成为一种意识状态,即社会将性别不同的人分配到不同社会位置上的社会机制,导致了等级化的劳动性别分工〔6〕。在这样一种等级化劳动性别分工意识下,社会对产生不同的社会期待和职业期待。在采访中,我们有一道题目是“请用几个词语描述一下男性和女性”,针对受访人员的回答,描述男性频率比较高的词语有勇敢、阳刚、主见、理性、自信、聪明、力量等,描述女性频率比较高的词语有贤惠、顾家、温柔、善良、心思细腻、感性、脆弱等。可见,对于男女性,人们意识中有着不同的特点。在被问到“有无适合男性或适合女性的职业”时,大多数被采访者认为有,教师、护士、秘书等为比较适合女性的职业,而公务员、企业管理者、销售人员等为比较适合男性的职业。
我们在研究中随机抽取大学生交流,“贤妻良母”“照顾家庭照顾老人照顾孩子”是听到最多的女性定位。同时社会认为女大学生会因为生育、养育子女等家庭责任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家庭,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女大学生面对这样较高的家庭期待和较低的职业期待,择业意向自然倾向稳定、顾家型工作。

(二)市场经济的运转规则导致了性别偏见和职业分割

市场的运转规则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而对生儿育女、家务劳动等劳动,虽然对社会和家庭产生重大的积极作用,但因不可能带来市场效益,是不被市场所认可的。这种情况下,企业雇佣女性员工,会考虑生理、生育、家务劳动、退休福利等附加成本,选择男性也就成为他们自然的选择。这样一种“性别偏向”直接反应在就业市场对女性的不公平和歧视。
从统计学角度看,女性劳动者因为生育或其他家庭责任的缘故往往更容易退出工作,会增加培训和雇佣成本。基于这种“统计歧视”,雇主会倾向于将女性安排在一些对经验或者技能依赖程度比较低的职位,大量女性被“拥挤”在边缘部门,女性被隔离在某些工作之外。

三、个体层面:女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影响其择业选择

自我认同 (self-identity) ,也称自我同一性,是美国心理学家Erikson提出,为个体在职业、政治、宗教、价值观等方面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定位〔7〕。在我们访谈中对于“女性应该按照自身需求寻求多元化发展”的说法有95.7%女性持“非常同意”或“同意”观点,认为女性工作、家庭同等重要。但在具体的择业意向方面,女大学生还是普遍倾向于高校、科研院所、国企等稳定型单位,择业选择时更倾向环境舒适工作轻松、兼顾家庭等因素。可见在更深层次的潜意识中,女性的自我认同更倾向于家庭。

(一)女大学生的自我性别认同低于男性

在传统“男尊女卑”的社会文化影响下,女大学生的自我性别认同低于男性,这对于女大学生择业的消极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在采访中有女大学生表示“小时候我觉得男女不过是人类的两种形式。可是现在我意识男女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女性体力弱、敏感,感性,细心,从小处着眼,博爱;男性则有力量,有责任感,成熟,霸气,有上进心,更容易在社会上、事业上成功。女大学生择业意向的社会性别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就像每一个班级都有几个叫亚男、超男等名字的女孩子,这就说明女孩子不如男孩子。”女大学生择业意向的社会性别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