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社会学 >> 城市社会学 >谈谈***中小企业难以承担社会责任理由策略思路

谈谈***中小企业难以承担社会责任理由策略思路

收藏本文 2024-03-08 点赞:5010 浏览:1224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数量多、民营化等特征,因而容易引发劳资关系、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资源使用等方面的社会理由。中小企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能力较弱,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赢得的声誉和组织认同以及经济绩效回报远低于大型企业,也构成了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动力不足的重要理由。政府应区分不同企业的情况,规范和引导中小企业,把企业实现自身发中小企业难以承担社会责任理由的策略思路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展战略与履行社会责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提高企业家素质、分摊和消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等措施,推动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中小企业;推进机制
1007-7685(2013)07-0031-04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融资成本高、税负重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为应对经营成本上升的困境,社会责任缺失的理由日益突出。中小企业面对十分严峻的社会责任缺失理由,想要谋求存活和发展契机,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提升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能力,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企业组织形式和治理机制不规范,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成本高。从宏观层面来看,现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与策略以及相应的管理体制是为大型企业量身打造的,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需要,亟需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体制。加强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对于推动中小企业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劳工待遇、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推动转型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国内学者从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复杂性、动机与选择及推行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如,杨小娟、何朝晖(2010)认为,中小企业必须充分认识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企业的成长性之间复杂的关系。郭毅(2011)认为,从现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体系与实践活动来看,无法设计一整套度量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统一标准。这是因为中小企业群体的内在差异性较大,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之间在产业领域、规模大小、治理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别;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以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其关键资源和核心利益相关者各不相同等诸多理由所致。毛清华、葛平平、马洪梅(2011)认为,中小企业不仅是一个盈利机构,也是独立的市场主体,更是一个承担着企业公民义务的责任主体,在社会责任的承担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陈晖涛(2009)认为,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现象的滋生与蔓延,必将加剧对社会道德与诚信体系的破坏、加大收入分配的差距与不均衡、恶化市场的竞争环境,既给社会发展增加负担,也无益于社会群体的整合,严重破坏着社会的和谐。陆凤林、徐立青(2007)认为,中小企业这个特殊的市场主体,经济实力和规模限制了他们对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很多中小企业认为这种投入是企业额外的成本,不会带来任何的收益,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成本付出。

二、影响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因素分析

在社会责任管理中各级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通过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机制,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政府引导型的社会责任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另一方面必须引起全社会重视的是,中小企业对于承担社会责任不仅缺乏内在动力,也缺乏来自外部的推力。相对大型企业来说,中小企业的内在差异性决定其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的多样性,而且容易受到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一)受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特点的影响

根据中国领先的人力资源门户网站(CHINAHRKEY)研究中心的调查,中小企业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几年来,在全国每年150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占60%左右。中小企业如今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至8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相比相距甚远。中国企业数量众多,但企业的生命周期短,重复走着“一年发家,二年发财,三年倒闭”之路,能做大做强的企业寥寥无几。企业生命周期可分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等四个阶段,与大型企业不同的是,许多中小企业没有进入第四阶段,在成长期就夭亡了。中小企业面对的最大理由是“第二次或第三次创业”的陷阱,很多中小企业成长中由于内部或外部因素的影响,未能跨越再次创业的陷阱。由于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短,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引发的成本远高于其收到的经济回报,基于成本效益原则,致使其不愿意支付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此外,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搭便车”现象,决定了基于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和推进模式不适合中小企业。

(二)受财务目标导向的制约

2011年2月至5月,全国工商联先后赴17个省市区进行实地调研,考察了122家企业,最终形成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报告。调研结果显示,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以及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趋紧等刚性约束使中小企业面对严峻挑战,尤以小型微型企业遭遇的存活压力更甚。企业财务目标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理念及重点。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股东财务最大化是其最佳财务目标,而中小企业财务目标一般都定位为利润最大化,追求利润成为中小企业的主流价值观。中小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回应小,再加上企业规模小、财力有限,决定了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不可能满足利益相关者整体的需要,在承担社会责任时,受财务目标导向的制约,具有选择性的行为特征。中小企业往往只根据重要性原则,在各个利益相关者中确定重要利益相关者,在实施社会责任战略中有重点地满足重要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如,在财务管理中侧重于解决企业重要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理由。

(三)受成本效益原则的负面影响

据全国工商联的调查,90%的中小企业没有得到过贷款支持,浙江有80%的小企业完全依赖于民间借贷,深圳有70%的企业有融资困难。然而,民间信贷这种融资方式贷款成本巨大,且风险高。2012年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扶中小企业,但这些政策大多数是救急不救生,治标不治本,2012年,“二荒二高”依然悬在民营中小企业头上,中小企业面对着“二荒二高”的发展困境。日益恶化的存活环境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受成本约束,中小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时,只能选择一些投入少、见效快的项目,或者是能够引起社会公众关注的项目。中小企业存活理由严峻,削弱了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直接影响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愿。

(四)受管理水平低下的不利影响

企业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程度以及产生的社会反响与社会效益,从战略的角度来看,社会责任管理属于企业战略管理的范畴。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只有在充分理解或判断社会责任活动与传统企业市场活动的融合点和区别,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战略决策和行动路径中,才可能在改善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取社会责任可能带来的竞争优势和超额收益。但当前中小企业管理普遍存在任人唯亲、企业家管理水平偏低、企业文化建设薄弱、人力资源开发缺位、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简单、企业制度形同虚设等理由。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过程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及管理水平不仅与企业组织形式直接相关,而且与企业的管理水平有直接的联系。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其社会责任行为的绩效,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必定对其社会责任行为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五)受企业家经营理念的影响

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数量多、民营化等特征,从公司的类型来看,多数中小企业属于人合公司,企业家具有经营者和所有者双重身份,管理决策中、专制的特征较为突出。而企业家行为特征往往因其教育背景、生活经历、市场认知、管理理念的不同,具有显著差异。受企业家行为特征的影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形式往往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企业家往往根据自身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实施社会责任行为,导致不同类型的民营企业其社会责任行为有着明显的区别。偏大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倾向于标准化行为,积极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容易受社会评价机构的认可;偏小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具有随意性的特点,倾向于成本支出小的项目,不愿意向社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三、加强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深思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消费者多方努力才能实现。

(一)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由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2)》,对中国境内的国企、民企、外企的百强企业,从反商业贿赂、产品合格率、社保覆盖率、节能减排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最后得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结果显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平均为23.1分,整体指数较低,六成企业处于“旁观”阶段。在全社会越来越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大多认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价值,但由于在政策层面上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监管机制缺失,外部利益转化机制、评估机制尚未形成,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照搬大型企业的政策标准,社会责任管理滞后,使中小企业难以真实感受到企业因承担社会责任而获得的外部效应,这就削弱了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在动力。由于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目前状况缺乏必要的关注,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滞后的理由日趋严重,亟需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使中小企业明确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了解自身责任行动的努力方向,为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二)必须做到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辩证统一

正确处理好统一性与差异性的关系,做到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辩证统一,对于加强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至关重要。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创新中能否正确处理统一性与差异性的关系,直接影响社会责任管理的政策效应及作用力。统一性与差异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标准化、规范化是统一性基本指标,标准化、规范化有利于缩减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效率。因此,效率统一性应体现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框架内。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范围、管理水平、市场竞争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不能“一刀切”,在管理策略上要体现灵活性,在管理创新方面要注重差异性。不考虑中小企业的差异性,社会责任管理策略得不到企业的认同,会引起企业的消极对待,最终可能导致执行中的难度加大,增加管理成本。只有体现差异性,使企业自主地实施社会责任行为,使中小企业能结合自身的特点,有计划地、自主地实施社会责任行为,才能让社会责任真正成为企业的内在动力,促使中小企业自觉提升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三)应注重提升企业家的素质

社会责任感是衡量企业家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是企业改善自身发展环境、实现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应从中小企业经营的实际出发,坚持以依法经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诚实守信、安全生产、维护消费者权益等为基本要求和底线,加快制定推动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企业家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各类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政策引导、执法监督、社会评价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推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努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关心并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推动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应积极提升企业家素质。实践证明,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形成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大力提倡和推广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反响的力度,让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受尊重,从而提高优秀企业家的社会影响力,发挥榜样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培育企业家艰苦创业、大胆创新、勇争一流的精神和气魄,增强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程度、能力和水平。

(四)建立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分担机制

中小企业可通过产业集群途径,充分利用产业集群的资源共享的功能,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其社会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与途径。从制度上保证承担社会责任的中小企业能够获得应有的社会责任投资回报,可极大地调动其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业集群内部各企业组建社会责任共同治理联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之间知识的共享和信息的流通,增加了联盟企业间通过学习和模仿实现社会责任战略效应最大化的可能性,分摊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较好地解决了单个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本过高的难题,从整体上提升了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决策的能力。从单个企业来看,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性特点不明显,但集群内的众多企业在产业集群总目标的框架下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从而使中小企业整体社会责任行为获得一种外部规模效应。同时,加强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需要通过行业协会自律管理,建立中小企业承担社会成本的分担机制,发挥产业集群的整合效应以克服社会责任管理中的成本制约,从而提高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愿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小娟,何朝晖.创建期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与成长性关系[J].系统工程。2010(6):106-110.
[2]郭毅。中国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推行模式研究[J].求索,2011(5):40-42.
[3]毛清华,葛平平,马洪梅.基于生命周期特征的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模式与策略[J].改革与战略,2011(6):47-49.
[4]陈晖涛.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和谐的相关性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34-36.
[5]陆风林,徐立青.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投入成本与收益分析[J].商业时代,2007(3):53-54.
[6]傅洋.平均寿命

2.5年小企业难乐观[N].北京晚报,2012-09-03.

[7]李泽民.全国工商联报告:小微企业融资难暂未缓或出台临时性免税政策[EB/OL].http://.cn/arti-cles/2012-01-12/62834

1.html

[8]金辉.温州企业困境反映实业之困市场进入仍不平等[EB/OL].http://news.sina.com.cn/c/2011-10-14/024323300273.shtml
[9]陈静莹.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水平[N].汕头日报,2012-03-14.
[10]李健.温州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特点及推进机制[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5-7.
[11]张瑜.中国社科院评估企业社会责任江苏三家民企“吃鸭蛋”引争议[中小企业难以承担社会责任理由的策略思路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N].现代快报,2012-11-23.
[12]董进才,黄玮.集群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互动机制研究——基于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多案例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2(7):128-135.
(责任编辑:闫春英)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