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初中班主任 >简论词汇量和英语素质教育

简论词汇量和英语素质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1-29 点赞:5532 浏览:1969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英语作为交流的载体之一,出色的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是一个学生英语语言素质的体现。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是语言运用的基础,从某种作用上说,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就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素质。因此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的增加成为了英语素质教育的关键。作为高中英语教育,我们该如何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如何增加学生总词汇量,成为本文探讨的主要理词汇量与英语素质教育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由。
【关键词】英语教学;词汇;交流载体;素质教育
单词是英语语言中的基本单元,学习英语首先从单词的含义和理解开始。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由单词和熟语组成。词汇量的积累是英语语言学习进步的必经之路。可以这么说,英语的词汇量的多少已经成为了衡量了一个人的英语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理由的提出与分析

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D.A Wilkins曾经说过“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了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外国讲英语的国家一个五岁小孩,其词汇量大概有2500,但他的词汇量和我们高中生的词汇量有天大的差别,他们全是主动式词汇,而且像万金油词汇,一词几义,他们都用的炉火纯青。而我们的许多学生可能经常会疑问:为什么我能背5000单词,但英语还是那么差呢?理由很简单,他们的词汇都是被动式的词汇,只有在阅读中遇到才能被唤起作用的词汇,而在听时、说时、写时能招之则来挥之则去的主动式词汇并不大,学生理解运用的词汇量并不多。这是理由之二。
二、策略
一个人的总的词汇量等于被动式词汇量与主动式词汇量的总和。而对于许多词汇,学生可能在听、读等活动中附带习得这些词汇多重的含义,慢慢地把被动式词汇变成主动词汇。因此,综合考虑,高中英语教育,概括起来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增加学生的词汇量:科学记忆单词,阅读,写作,听力训练。

(一)科学记忆单词

对于增加一个人的词汇量,记忆单词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我们要让学生科学地记忆单词,我们可以从发音、搭配、词义和构成等方面来帮助学生总结词汇特点和拼写规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掌握英语单词发音规则,根据发音规则去记忆单词,这是第一步,通过同义,反义,构词,比较等方式联想记忆是第二步。联系是记忆的桥梁,正确的策略是记忆的导向,只要学生能掌握策略,学会联系,相信词汇记忆的水平一定能不断的提高。

(二)通过阅读增加词汇量

阅读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获取信息的大意;二是通过阅读补充各种新的知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仅仅为了解材料的信息大意,那么对于遇到了的生词就不会加以过多的留意。而如果学生为了完成阅读的任务,而这些任务又与材料中的生词密切相关,那么学生就会对遇到的生词上下文推理,甚至查字典,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新的词汇。阅读无疑能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动力,从而增加他们的词汇量。

(三)通过写作增加词汇量

写作是运用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写作是一个收集、加工、输出信息的整体系统。收集是把最恰当的词汇来表达、描述自己的思想,检测如要描述一场精彩的足球赛,起码在你的脑海里要有浮现出这么多词汇来,比如场地(field),裁判(judge),冠军(champion)……,检测使学生在描述这场精彩的比赛的时候,发现冠军这个词语忘了用英语怎么表达的时候,那么以后champion这个词一定会在这个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因为他必定会去查阅和运用这个词汇。因此不断地给学生写作任务,也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四)通过听力训练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我们平时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比如听大意完成相应的题目,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去深思英语,去唤起那些曾经学过的词语的含义,这对于词汇的掌握是个重要的环节。对于那些不大会用的单词,学生也一样的会有新的体会和收获,从而增加他们的词汇量。但这里我讲的听力训练不仅仅限于平时我们在学校做的那些听力练习。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听力训练还可以听一首英文歌曲,让学生听歌填词,或看一部英文原声电影,揣摩英文经典对白,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体验原滋原味的英语,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而且能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寓乐于学。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每种教育的目的都是为国家的未来塑造人才,提倡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素质,就要增加学生英语的总词汇量。丰富的词汇量是英语人才成功的关键。通过我们的高中英语教育,就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和长期地学习能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的终生学习英语奠定基础,使他们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 胡杨.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目标及途径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