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初中德育 >分析课堂教学给物理课堂教学调点“味”查抄袭率

分析课堂教学给物理课堂教学调点“味”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2-14 点赞:15225 浏览:6171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调“原生态情景”之味,有利于学生物理知识的习得;调“趣味”之味,有利

源于:查抄袭率职称论文www.udooo.com

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探索”之味,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课堂精神。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知识习得学习兴趣探索精神
清水煮青菜,很有营养,吃一两顿,或许尚可,倘若天天皆是如此,定会感到食而无味。而物理老师天天讲着深奥的理论,分析着抽象的概念,每一堂课就似弹奏着催眠曲,使学生迷迷糊糊,昏昏欲睡。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不时地变个花样,加点“调料”,变枯燥、乏味的说教为生动活泼的探究发现,或许课堂教学会更有效。

一、调“原生态情景”之味,有利于学生物理知识的习得。

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都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而学生的知识的习得过程往往需要有情景的支撑。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常常创设情境,有的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有的用形象的画面。可在这些情景中,针对物理学科而言,确实说的不如画的,静的不如动的,虚拟的不如真实的。如“曲线运动”这一节,我听了很多老师上的课,可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2011年年会时,在湖洲听的一位来自浙师大附中的年轻教师的课。他在上曲线运动,分析曲线运动方向问题时,先拿出一把小花伞,分析雨伞旋转时,水滴飞出的方向,继之又准备了砂轮、铁片,现场创造了“火星”溅射的场面。接着问:火星往哪个方向飞出?学生马上将初中数学知识进行迁移,回答得完全正确。学生在兴奋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曲线运动的方向。这种原生态、直观性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

二、调“趣味”之味,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内驱力。教学要获得成功,就必须让学生带着一种积极、活跃的情绪来学习。
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的设计、故事的讲述、小魔术的表演、游戏的开展、谜语的猜测、歌曲的哼唱、竞赛的组织等多种形式,点燃学生好奇的火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高中物理第一堂课,这一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物理,我设计了几个小实验。先拿出一个苹果,一把小刀,让学生猜想:如果一圈圈地削下苹果皮,将苹果皮平铺在桌面上,会是什么图案?学生纷纷猜测。然后请学生将削好的苹果皮(不能断)铺在黑板上,结果与大家猜的不一致。我告诉同学们,学物理要学会观察分析,绝不能想当然。多多留意身边的事物,要做一个有心人,随后又用乒乓球、软皮管、尖嘴玻璃管、打气筒、空可乐瓶等材料,做了个水顶乒乓球实验,这又一次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从第一节课开始有意地做一些趣味性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大有好处。
著名物理学杨振宁曾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可见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向导和推动力。教师要发掘出学生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参与教学活动,这是教师的责任,需要教师注意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且丰富多彩,使学生在游戏、合作、比赛中轻松愉快地学习。

三、调“探究”之味,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

《新物理课程标准》要求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初步的物理基本知识和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还要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不囿于教材,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世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与学生共同探究。如在上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第二课时,对过拱桥最高点的探究,很难在课堂上完成,可以换成对水流星实验的探究。用一个一次性茶杯,在杯口上拴上细绳(1米左右),让学生手执细绳使瓶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全班同学心都悬起来,生怕水洒到自己身上。有的侧着身子,有的大叫起来。在杯处于最高点时,此时瓶口向下,水却不会流出来。可引导学生思考:静止时瓶口向下,水在重力作用出来;转动起来后,水的重力变了吗?为什么水不会流出来呢?学生思考后就会得出结论:水的重力没变,但另有他用:作为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了。通过对这个实验的探究,学生心中的疑惑得以消除。再来分析拱桥问题,显得非常轻松,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的探索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会感到知识是自己通过探索得到的,增加物理探究实验,让学生身体力行地去摸索,对生活中的种种疑团进行解释,进而促进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
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主要是学生个体智力活动与教师课堂教学的高效结合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现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和手段,适度、适量地“调点味”。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冯丽,任平君.开心物理乐园.远方出版社.
[前苏联]别莱斯曼.趣味物理学.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3][美]Barbara L.McCombs James E.Pope.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乔际平,刘甲珉.物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