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化学教学 >谈谈衔接新课改善程中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对策

谈谈衔接新课改善程中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3-25 点赞:5833 浏览:1606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织网式”补充知识点、“阶梯式”设置教学难度、“顺序式”设计教学内容是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衔接的重要方法;注重学案的使用和情境的构建是强化衔接教学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初中化学 高中化学 教学难度 教学内容 衔接策略 教学衔接
“化学难学”是高中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据笔者对210名高一新生调查发现:71%的学生认为高中化学难度增大了;79%的学生认为高中化学内容繁多且杂乱,不能与初中知识衔接,难以理解。因此,如何妥善处理好新课改进程中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使高一学生能迅速适应高中化学学习是化学教学中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完善知识结构,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初高中化学教学在许多知识点上的要求是分层递进的,但也有部分脱节现象。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了解初中教学内容的要求,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使之自然过渡到高中教学要求。

1.1 “织网式”补充知识点

对比新课标初高中化学教材,不难发现,初中化学知识主要是常识性介绍,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上以物质的分类为主干,即每一部分知识只介绍其中的一个点或很少的一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少。而高中化学知识则以物质结构、物质的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离子反应、电离学说、元素周期律为主干。在高中教学中,需要从学生初中所学到的知识“点”开始,注重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使学生由知识点发展形成一个知识层“面”,进一步注重于知识面的应用及知识之间的联系而形成知识“网”。因此,在高中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学生的学习惯性,强化知识点的网络构建,对高中学习中需要而初中没有学习过的知识点,可采用分时分点,逐一补充的方法进行补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到达学习的彼岸。
表1是高中学习中需要而初中没有学习的14个知识点,可分散在下列高中学习时段中进行补充,它们大多是“知识网络”的关键点。
通过知识点补充,可使学生完善网络,提高学习能力,完成知识上的衔接。

1.2 “阶梯式”设置教学难度

为了适应义务教育要求,初中化学教材降低难度幅度较大,而高中由于受客观上升学压力和评价标准、新课标中要求的影响,实际难度难以下降,且又增加了实用性的知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提高了初、高中化学教材中教学内容难度的台阶。由于部分初中教师跟着中考走,考什么教什么,对课程标准规定的“常识性介绍”或“选学内容”都不做要求,使初中生的知识出现严重缺陷。因此,在高中教学中应有计划地“阶梯式”、“螺旋式”设置教学难度要求,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表2是学生学习中较难掌握的几个知识点及其教学难度设置。
通过分层次、“阶梯式”设置难度的教学,大多数学生会感到学习愉快,不会产生“难学”的感受。

1.3 “顺序式”设计教学内容

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材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为宗旨。许多知识采用思考与交流的方式,进行讨论式学习。采用学与问、科学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它努力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具有探究精神的科学价值观。但不同版本的教材,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完全相同,教材编排的顺序也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在知识点的系统性上作一点调整,先易后难,便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具体的教学内容学习顺序可按表3设置。
 

摘自:硕士论文答辩技巧www.udooo.com

 从表3中可以发现:(1)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溶液浓度、氧化还原反应等较难掌握的知识分别分散在后面的知识中去学习,使难点分散,学生易于掌握。(2)选修内容和必修的整合使知识内容更完整,科学性更严密,节省了课时,提高了学习效率。

2 理清教学思路,注重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式是不相同的,初中化学教学往往较强调探究学习和过程方法教学,而对结论性、规律性知识的理解记忆要求相对较低;高中教师则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教学上要求较高,高中化学对学生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容易导致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不适应。因此高中化学教学较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和知识灵活运用,以适应学生进一步独立深入学习的要求。

2.1 “学案化”展示教学过程

目前学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标要求和目标解读(目标解读由学生来做)、对本单元的整体把握、知识框架(学生课前预习)、巩固练习(以夯实基础为目的,课堂上进行训练)和拓展探究(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为目的,中间贯穿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后进行跟踪反馈)。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采取图示步骤(见图1)。这种方式给学生一个“支架”,使他们在课堂上有事可做、有事能做,在课后能有一定的成功感。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容易被学生接受。“学案”能够起到促进学生想、做、说、用、帮(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不再感到知识难学。
编写学案时,要精心地选择好“学案”栏目(或板块),可使“学案”成为学生爱做、教师爱用的资源。栏目的设置应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和初高中化学学习衔接的需要。学案栏目的内容、形式和作用见表4。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落实得好与坏,归根到底取决于学生掌握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程度,为检测课时目标实施情况,最科学的手段是教师有目的地组织测评。因此,在每份学案中,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这些习题要涵盖主要教学目标,难度由小到大,题量适度(一般来说课堂反馈5题,大约用时10~15分钟;课外练习6题,用时25~30分钟;提高题2题,用时10分钟),以确保测试的效度和信度,让学生每节课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学生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动力所在。

2.2 “实验化”建构教学情境

匈牙利的数学家玻利亚认为“学习过程是从行为和感知开始的,进而发展到词语和概念,以养成合理的思维习惯而告结束”。没有情境,没有经历,如何感知?如何认识?由此可知,课堂教学中必须正确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来,到知识中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教师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知识的建构为目标,创设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我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化学实验可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能力,培养科技素质,也能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建构必要的实验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学习“酯”的内容时,首先演示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让学生亲眼观察到在Na2CO3溶液中凝结一层油状液体,亲自闻到了乙酸乙酯的特殊香味。然后提出问题:①为什么老陈酒有一股醉人的香味?②厨师做菜时经常用白酒和食醋混合作调味剂,为什么?问题轻松,涉、及生活,学生兴趣非常高,结合前面的实验,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情境后,再学习相关知识,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3 “动态化”设计学习课堂

新教材不仅关注那些客观的、系统的、逻辑的“共同知识”,而且关注那些主观的、“个人知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力图把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纳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努力实现“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融合。在教学中,要结合当前社会热点,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科技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平稳过渡。如在讲述氯气净水时,可带学生走出课堂,到自来水厂参观自来水生产的原理,让学生了解氯气的性质和作用。
关注和利用新教材栏目,也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平稳过渡的重要方法。人教版必修模块的教材中,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有初、高中知识衔接的内容。因此,我们应该尽快熟悉初中新课程的知识体系的变化,关注教材栏目,以保证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知识。新教材为了更好地实现初高中的衔接,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编排体系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例如,教材把“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编为第一章,以此作为连接初中、高中化学的“纽带”,突出化学实验的基础性。其中第1节在内容上以初中学习过的粗盐提纯作为主要线索,复习溶解、过滤、蒸发等初中学习过的基本操作,同时又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交流与思考”栏目,要求学生通过讨论,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及硫酸盐等,对过滤除杂操作进行深化,充分体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螺旋上升。又如教材在介绍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时,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分别以钙和碳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a→CaO→Ca(OH)2→CaCO3和C→CO2→H2CO3→CaCO3的转化关系,让学生寻找规律。通过这些栏目的使用,可以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开始,顺利地进行高中知识的学习。

3 强化心理疏导,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高中化学和初中化学相比,无论是知识的难度还是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2者之间形成的跨度势必会导致学生心理的考验: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繁重的学习任务,好多学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甚至焦虑,茫然。因此,做好学生心理的转变和衔接也是高中教学的重要任务。

3.1 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初中学习的知识,大多是本源性知识、派生性知识,因此初中学习基本采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而高中学习基本采用“已知理性认识——新的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保证。布鲁纳认为,学生在学习某一特定课题前的准备,要比教师的讲授更为重要。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课前准备的必要条件。
所谓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勤学好问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做恰当的笔记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的习惯、遇到问题及时解决的习惯等。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努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中国有句富于哲理的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学法指导与学习常规结合起来,渗透在学生的每个学习环节中,如课前预习的方法,上

源于:论文封面格式www.udooo.com

课专心听讲并及时做听课笔记,勤动手做实验,及时复习的方法,独立完成作业,收集经典好题及建立错题集。进行学法指导,平时注意对学生的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信息迁移能力培养。坚持课前预习积极主动学习的方法,同时强调课内学习方法即认真听课、记好笔记,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衔接教学中,要求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倡导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接受与主动体验、探究与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从而使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

3.2 疏导恐惧心理

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期望对他们的发展有着很强的暗示作用。因此,教师要尊重、关爱每个学生,使其认识到高一化学的重要性,建立学习目标,利用化学学科特点创设情境,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增强努力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培养能力和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不断进行着情感、知识、思想等交流,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的交流,进行学习信息的传送和反馈。在这些交流中情感交流是基础和起点,学生总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处理好师生关系,树立起自身的良好形象,做学生的表率和楷模,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还应从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主动接近学生、关心学生,想学生之所想,及时给予理解、信任、鼓励,建立情感交融的师生关系,使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从而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达到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3 培养学习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如小竞赛、小论文、黑板报、趣味实验等,利于发掘学生和展示学生的多元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从而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后续的化学学习更加充满信心。
总之,采取以上几项措施,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初高中衔接期,为继续学习化学做好心理上、知识上、能力上的准备。
参考文献
刘玉明,冯慧艳,崔艳霞.中国校外教育,2010,(21):129
.化学新课程初高中教学的有效衔接.教育导刊,2010(9):85—87
[3]魏樟庆,黄威雷.化学教育,2004,25(7):23—27
[4]朱吉杰,刘金华.化学教育,2005,26(6):27—29
[5]陈新.化学教育,2006,27(10):10—12,28
[6]杨仲发.化学教育,2007,28(7):39
[7]高明.化学教育,2010,31(7):28—29
[8]王惠英.化学教育,2009,30(5):24—2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