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历史教学 >“明、精、活、实”——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明、精、活、实”——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收藏本文 2024-04-16 点赞:29477 浏览:13357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经过四年的探索和总结,针对目前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明、精、活、实”教学总要求,以此来推动体育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一、在体现教师主导性方面

1. 在备课上求“明”。首先,教师备课要“明”。就是教师课前要做到备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备学生,明白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备场地、器材,明确教学策略、组织形式。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明确,我们才能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组织策略的科学性,以及场地布置的合理性、器材的利用率、预料意外情况发生的可能性等等理由,这时教师才有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其次,要让学生心知肚明。我们很多教师平时总是在抱怨学生上课不配合,能力越来越差,不能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其实,我们不妨反思一下:“学生明白了吗?他们清楚教师的意图了吗?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时,讲解的逻辑性强吗?是否恰当?甚至有没有误导学生呢?”这样上课才有计划性,避开“吃不了”或“吃不饱”的现象,同时也克服了体育教师平时上课的随意性。
2. 在策略上求“精”。精就是精讲多练,即:教师在讲授上要精讲,学生在实践上多练。体育教学就是将教师所教的知识、技术、技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并转化为信念、习惯、行为。而课的效益就是要看学生是否会,能力是否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首先,教师在讲授某一个动作要领时,一定要精,要简明,要有层次,要掌握好时机。比如,在蹲踞式起跑教学中的起跑动作要领精练为“一蹲、二抬、三起”,将双手正面垫排球的技术要领总结为“一夹、二插、三抬、四压”。这样便于学生记住动作要领,而且运用起用方便实用。用简明的语言讲明一个动作要领只是第一步,还要对动作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明”。当然关键还是要看我们老师怎样来表述,怎样来“导”,什么时机来“导”。其次,当我们发现理由时,怎样帮助学生分析理由,解决理由。比如,在教授足球脚内侧停球时,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听了老师讲解后,停球动作也基本正确,部位也准确,也能模仿老师做,但是停球的效果却不理想,不能制约好球。此时,教师可以用缓冲原理来帮助学生分析停球技术动作,甚至于还可以用力将球踢向网上,演示缓冲效果来加深学生对停球缓冲技能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用恼的习惯,做到思练结合。第三,多练。重复练习是以实践为主的体育课的重要特征之一,俗话讲,熟能生巧。只要我们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在科学锻炼原理的指导下多练,就能真正掌握动作有效的体育健身。就以停球技术为例,学生仅仅听懂了要领,理解了原理还不够,教师还要在学生的多练中,不失时机地提醒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这样才能掌握好缓冲的时机,也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体现学生主体性方面

1. 表现形式上求“活”。主要指:教学策略、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感受上要活。首先教学策略要活。传统的教学策略一般均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几个步骤,而在我们教学实践中依教材内容也可以采用先完整后分解的教法以及归纳总结式的教学策略,还可以采用小团体探讨法、实验法等等,这也是目前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改革当中探讨较多的一个环节。随着教育部制定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在体育课的学习中,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广泛地开展实验和研究,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经验,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其次,课的组织形式要活。传统的“四段式”体育教学模式要遵循,但不能墨守陈规,要根据课的内容和教法制定最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比如,在上球类课时,可以针对一些简单的技术用有球练习来代替准备活动,像抢断游戏、球性练习、步法移动等等。
第三,是要让学生自己确实感到活和乐。这一点笔者认为至关重要。不管什么样的教学策略、组织形式,最终要怎么写作于学生,要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主动地学习,愉快地接受,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法让学生感到“明、精、活、实”——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快乐,通过比赛法让学生体会最公平竞争的感受,通过降低难度的策略,让尽可能多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教师的表扬和同学间的鼓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这样的课才会牢牢地吸引学生,才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起到以体育德,以体育智,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作用,也为终身体育奠定一点基础。那种为了达标的考试课,为了中考的训练课,以及不闻少管的“放羊式”的、“休闲式”的体育课迟早会使学生厌烦的,也违背了体育课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
2. 在教学效果上求“实”。实和活要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因此,体育课也要做倒“形”散而“神”不散。这里的“形”就是课的外在表现形式,尽量少枯燥,“神”就是一节课的总体目标和课的实际效益。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通过体育课达到锻炼身体,推动健康的目的,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体育课的效益也正在于此。其次,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讲,“教育要触及学生的心灵”,我们要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尽可能地“授之以渔”。第三,教师在自我评价和课后小结时要求实。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认真的课后总结是教师自我提高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课后小结要客观实际,要分析不足,总结成功,落到实处,才会不断提高。
当然,以上这几点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只要本着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本着有利于推动体育教学的改革,本着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我们就应该去积极地探索,哪怕仅仅是在某一个方面、某一点上,都要去努力,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自己的特色。只要有了这些成功的经验,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益。
作者简介:马罡(1972-),男,陕西汉中人,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高级中学教师,中学高级。研究方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