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历史教学 >多媒体:语文教学金钥匙

多媒体:语文教学金钥匙

收藏本文 2024-02-29 点赞:20350 浏览:9312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运用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让课堂教学活力实现最优化。
关键词 小学语文;多媒体;新课改
1671-489X(2014)02-0150-02
小学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最有活力、最深奥的学科。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有趣的语文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氛围,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转变了教师仅凭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在讲台上尽情表演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自主探究,落实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吸引小学生把精力全身心投入到语文课堂中来,不断展现生命的活力,感受语文的魅力。多媒体融图像、动画、影像和声音于一体,提供了一把打开语文教学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小学生也可以像美术家、音乐家、文学家和诗人那样进行课堂艺术创造。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授之以“渔”,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1 创设情境,构建精彩课堂

找准“动”点,生机盎然 多媒体能够通过文字、声音、色彩、图像、动画等多种手段直接作用于小学生的感官,利用其视听、时空、动态优势,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直观、形象具体的学习环境,把静止、抽象、枯燥的书面文字变为活泼、具体、有血有肉的形象画面,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会生成出许多的“意料之外”,其实这些“意料之外”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动点,教师适时抓住这些灵动点,让其在课堂中生机盎然,那么,语文课堂就会收获出乎意料的精彩。
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教师为了说明狐狸和乌鸦分别住在哪里,利用多媒体库文件让小学生根据原文动手“操作”:谁能把狐狸和乌鸦分别“送”回自己的家里呢?学生积极性高涨,跃跃欲试。在动手操作时,如果送错了位置,计算机就会说:“这不是我的家啊,你再帮我找找家好么?”如果送对了位置,计算机会说:“你真棒,这里就是我的家啊,谢谢你送我回家!”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对课文理解深刻。多媒体课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不需要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授,一个个灵动点在闪耀,课堂顿时流光溢彩,气氛活跃。
凸显“趣”点,精彩无限 多媒体能够融声、光、电、形于一体,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充分地调动小学生的多种感官,再现生活场景,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诱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上课伊始趣味即生的境界。让学生在精彩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最多,收获最大,接受语文知识的过程是愉悦的,精神上得到了美的享受。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桂林山水图片,让学生欣赏,再出示“父子岩”图片,讲关于《父子岩》的神话故事:“广西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在漓江和相思江边的汇流处有著名的父子岩。父子岩孤峰兀立江边,山中有个上下两层的岩洞。相传古代有一对龙姓父子,二人均是造船能手,他们造的船不但装的货物多,而且行驶速度特别快。他们在饥荒之年被将粮食搜刮一空的万员外逼去造船,用来搜刮百姓的粮食到合浦换珍珠。父子坚决不从命,就偷偷地来到桂林的岩洞里躲藏起来。因为没有粮食吃,父子俩被活活地饿死。后人为纪念他们父子而称此洞为父子洞。”在有趣的故事中,学生怦然心动。教师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个妙趣横生的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文本阅读,为新课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有先声夺人之效,课堂精彩无限[1]。

2 鼓励探究,提高课堂效率

切入“想”点,拓展思维 想象是人们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的特殊思维过程。语文教学离不开想象,想象离不开检测设。检测设一个事件可以有许多办法,一个故事可以有多个结局。语文教师要善于用检测设来延伸课文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新的翅膀,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小学生开拓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等方式,渲染气氛,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小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小学语文课文中人物生活的背景与学生生活的背景相差甚远,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容易囿于自己的固定模式,不能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有时呈游离状态。这时,教师就应该运用多媒体课件,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思维器官,根据文本意思,想象出许多教师没有料到的、天真无邪的画面,迅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在学生的大脑里留下鲜明的实物形象。
如教学《泊船瓜洲》一诗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绿”字,想象春姑娘又一次给江南的原野披上了绿装。课件出示长江简图,让学生来看看京口、瓜州、钟山三个地名,借助板画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想象出:大地一片新绿,小草刚刚发芽,柳枝抽出了嫩绿的叶子,柳条随风飘舞。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哗哗哗地流着,小鸟儿在枝头欢快地唱着歌,鱼儿在水中嬉戏、玩耍,到处生机盎然。学生仿佛进入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风景中。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而人离开了家乡,远望美丽的故乡,遥想难舍的亲友,什么时候能够再回来呢?此时此刻,自然想到“明月何时照我还”。通过诵读,体会诗人对江南春景的喜爱,产生思乡之情。学生仿佛走进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生活画面,想象诗人在家乡度过的难忘的时光,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思路往往会别出心裁[2]。
落实“读”点,提高朗读能力 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特点, 能够刺激小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学习兴趣。观看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情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技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如教学《学弈》时,这是学生在小学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朗读教学极为重要。教师运用动画朗读课件播放一幅古香古色的图片,运用《高山流多媒体:语文教学的金钥匙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水》做背景音乐,使视听感觉浑然一体。画面中文本的下面所出现下划线会随朗读声音直观显示朗读进度,让学生跟读每一个句子,掌握文言文的读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学生兴致勃勃地跟读、齐读,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让学生在视、听、读中丰富感性知识,产生再造想象,入境动情自读课文;再把学生自己读的录音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跟多媒体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价,找到差距。运用多媒体现场录音,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升华[3]。
3 结语
总之,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助于学生认识结构的形成,无时无刻不在推动着新课改的实施。运用多媒体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小学生积极地去深思、探索,去获取语文知识,让小学生去体会感悟语文的智慧与美。
参考文献
[1]王聪学.浅谈语文多媒体教学[J].新课程:教研,
2011(1):339-340.
[2]顾贤才.小议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生之友:小学版, 2011(3):32.
[3]李卫春.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4):43,5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