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数学教学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审美教育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审美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3-24 点赞:4209 浏览:1272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审美教育应成为高中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本文首先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要素进行了分析,包括鉴赏教材美学分析,音乐教师的审美理念,音乐审美环境的创造等。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审美教育实施策略包括:以兴趣为核心,提高音乐感知;以鉴赏为路径,激发音乐体验;以环境为媒介,引导学生联想。
关键词:高中音乐 鉴赏 教学 审美教育
近年来,审美教育成为素质教育中比较突出的部分,相关的专著与论文层出不穷。而从高中音乐教学中审视审美教育,即是素质教育的应然之举,同时也是一个比较全新的研究领域。据此,笔者认为审美教育应成为高中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它的使命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端正审美心理、提高审美水平、塑造审美价值观。本文以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为视角,通过审美学的理论剖析,并结合实际的审美要素分析,尝试着探索出一条正确的教学之道。

一、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要素分析

(一)鉴赏教材美学分析

实质上,高中音乐鉴赏是一门“听”的课程,体现的是“听”的艺术。当前采用的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正是沿用了这种思路,体现出了如下特点:首先是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该教材选取了西北、中原、东南等地域的民族音乐,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听觉享受”。其次是囊括全球的世界音乐。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俄罗斯音乐作品以及音乐文化的完美呈现,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了“异域风情”。再次是古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以巴赫、贝多芬、舒伯特、德彪西、勋伯格为代表的欧洲古典音乐以及以聂耳、冼星海为代表的近现代交响乐在教材中得到完美融合。最后是传统与流行的各自绽放。中国京剧以及乐坛新曲的并驾齐驱、共同编排,突显了音乐兼容并蓄、各领的人文情怀。

(二)音乐教师的审美理念

作为审美教育的实施者、音律美的传播者,教师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应具备一定的审美学识、审美心理、审美素质、审美情感、审美气质。唯有使教师自身具备并散发出“审美魅力”,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根据实际的教学,一般会要求教师具备以下“审美要素”:一是渊博的学识美。虽然高中音乐只是聆听与鉴赏式的,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求教师须具备音乐的专业知识。当学生被音乐深深吸引的同时,教师适当地用音色、节奏、音量、旋律等解释“音乐为什么如此好听”时,此时的教学效果肯定会很好。二是音乐的素质美。音乐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本身就是“美的符号”。这就要求教师须落落大方、举比稳重、教态自然、从容典雅、音色优美、声音圆润、充满热情,犹如一块“磁铁”一样将学生聚焦,凸显“师者之魅力”。

(三)音乐审美环境的创造

音乐的审美、音乐的教学须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审美氛围”,给学生增加“审美负担”,迫使其融入音乐审美的鉴赏中,而不至于“思维抛锚”。当前,一些有条件的高中设置了专业化的音乐教室,宽敞明亮、优雅美观、设施齐全,达到了视觉美、和谐美的要求,能够让学生眼前一亮,产生一种强烈的参与感与满足感。在美学中,外部环境虽对主体感受者不产生绝对的支配作用,但其专业化、完美性地营造必定会刺激感觉者的器官,从面达到唤醒“审美心理”的目的。

二、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审美教育实施策略

精确把握音乐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并将其渗透入具体的教学策略中,这是我们实施审美教育的必由之路。

(一)以兴趣为核心,提高音乐感知

音乐感知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从感性的喜欢“听”到理性的专业“分析”的经过。由于一首完整音乐作品的包括要素很多,这使得内化的过程曲折且漫长,而让听者“喜欢听”则是最关键的一步。正因如此,高中音乐教学的一大目标就是“让学生喜欢欣赏音乐”。而如何喜欢?兴趣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此,本文提倡“听觉盛宴”法。“听觉盛宴”针对的是某一类型的音乐,搜集下载上百首歌曲供学生听。例如在“独特的民族风”一节中,蒙古族音乐选取了《辽阔的草原》。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不喜欢听《辽阔的草原》,而对《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鸿雁》、《吉祥三宝》等歌曲则很熟悉。因此,我们就有必要多下载一些世人耳熟能详的蒙古歌曲,以此来引导学生“喜欢听”蒙古音乐。

(二)以鉴赏为路径,激发音乐体验

上文中我们已经详细论述了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富含的“美学元素”,这为我们的音乐鉴赏提供了具体的方向与路径。为此,我们可以尝试着打乱原有的课程编排,采用“维度”法来加快音乐风格的变换频率,从而加强对比、加深印象。首先是“时间维度”,即将同一时期的音乐编排在一起,反映不同地域、不同群体对同一时期的反映(如下图):
其次是空间维度,即同一个区域的不同音乐。例如同处西北,但蒙古族、回族、汉族、维吾尔族、藏族的音乐风格却是迥然不同。若能横向比较,则会让学生有较深刻的认识。

(三)以环境为媒介,引导学生联想

不管是教师的音乐素养,还是教室的专业布置,甚至于校园的音乐氛围,这些都属于“环境媒介”,它的最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压迫”学生进入“音乐的殿堂”,进而欣赏音乐、想像音乐、创造音乐。关于环境建设,对于学校来说应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开辟出专门的教学场地,投入经费,进行专业的布置,有条件的高中还可以组建自己的艺术团体。对于教师来说应注重自律,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为人师表”的姿态去面对学生。与此同时,加强自身素质的学习与培养,以过硬的“音乐魅力”去征服学生。
参考文献:
[1]戴维扬.建构·建构主义[J].教育研究,2002,(93).
[2]丁延哲,房居清.浅谈建构主义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2006,(04).
[3]杜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下的声乐教学[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