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物理教学 >分析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

分析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

收藏本文 2024-02-07 点赞:28546 浏览:13178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课题的提出

(一)背景及作用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有效的数学教学是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理由、解决理由,通过自己的猜想,再经过自己的验证,不断产生探究的,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的动手实践活动分不开的,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那如何让课堂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操作活动场面,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有效学习,是数学教学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
心理学家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动手操作,符合孩子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逐步过渡的发展过程。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数学家皮亚杰告诉我们:“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低年级小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认知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结论中获取其中蕴含的数学思维策略。因此,在小学数学,特别是低段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来解决理由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动手实践”是儿童非常重要的活动形式,所谓“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在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一定的学习经验,从而学会寻求解决理由的一些基本策略、领会解决理由策略的多样性,以此提高学生的素质。
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更注重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内容。新课标中设计了大量便于学生进行操作的内容,如用摆小棒、分图片来理解“10以内数的组成”;用搭积木、剪贴等方式,理解立体图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另外还有收集数据、进行摸球游戏等。动手实践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更好地推动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动手实践作为对传统教学形式的一种补充,已被一线教师越来越广泛地在课堂教学之中所采用,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动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大胆实践的能力是当前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课,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必定。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实践,使他们在实践中思维,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实践中建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二)目前状况分析

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已成为目前小学数学教师首选的教学手段。但在实践操作中,多数教师们都想到要动手操作,要有很多的教具和学具,要有现成的课程资源。而大部分小学都很难找到和新教材相配套的教学用具及可以借鉴学习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相关材料或者光盘。由于老师和学生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体验少、感受少,因此解决理由时缺乏策略;加上师生的互动面窄,很多教师面对实践活动课一筹莫展,于是就上成某单元的小结课、练习课或复习课。从1—6年级的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一般来自于现实生活,是其他三个知识领域的延伸,并通过活动进行拓展。但有些内容离学生的实际有差距。如六年级上册的《合理存款》,农村孩子对储蓄存款不熟悉,更别提国债利息等。对于四下的《小小营养师》,学生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体验,教学只能成为看图学习。
小学生刚开始面对理由时,并不知道选择何种解题策略,即使想“动手实践”也常苦于不知道怎么做;而且做也不是万能的,做的结果也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检测象,产生偏差。因此,我们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就注重有意识地结合具体内容,教给学生“动手实践”的策略,从他们经验出发,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并经常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时刻关注学生“实践”的过程,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及时认清实践中出现的检测象,校正出现的误差,从而少走弯路解决理由。随着动手经验的积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发展,他们应该也完全可以主动运用类比、推理等策略解决理由,以提高理由解决的质量和效率,进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基于以上的想法,低段数学课题组成员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进行了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实验研究,试图以教研组为载体,构建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学生动手实践学习模式,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索、深思的环境,使每个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知识、掌握策略、学会深思、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发挥真正的有效性。

(三)发展趋势

经过精心设计,合乎逻辑联系的动手实践策略,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而且有利干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它是目前课堂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理由之一。

二、相关概念界定

“动手实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概念的过程中自己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泛指制作学具、感知体验(看、摸、拉、摆、分等)、实物测量、画统计图统计表、设计游戏等。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及主要特点及创新点

预期目标:

(一)探索“动手实践活动”有效的教学策略

1.通过翻阅书籍、查阅网上信息等收集有关“动手实践”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师进行集体学习。
2.选择适合“动手实践”的教学内容,集体备课,推选教师上公开课,讨论怎样的动手操作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3.全体教师观看课堂实录,进行课后调查,再次证实动手操作是否真正发挥作用;

4.对不同的课型: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概率、综合实践进行研究,概括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探索怎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教师尽量使用身边的操作工具,唤起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当作数学学习的工具,培养敏锐地收集“动手实践”所需的工具;
2.注意培养操作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眼到,脑到,嘴到;小组合作要先独立深思,再分工合作,最后评价、小结。
特点及创新点:
1.本文是经过调查、实验及实际案例分析对比后撰写的,力图从理论到具体操作等多方面展示动手实践的不足及有效性,从存在动手实践,无效动手实践,有效动手实践等各种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研究;
2.提出的倡议和措施,开拓了原有关动手实践相关措施,根据新课标理念下在小学地段设计有效地动手实践活动的相关内容,包括实践内容;

3.所涉及的动手实践活动分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方面。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研究还比较粗浅,在理论方面还有待于加强。本人只能根据目前状况提出自己一些建设性倡议,本设计由于尚未真正进行实验,提出的设计难免存在理由,期待能在实验中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活动教学理论。活动教学理论十分强调:让每位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动脑、讨论、试验,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让每位学生在愉快的实践体验中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研究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儿童通过画、折、剪、摆等动手的活动,可以帮助儿童获得直观感受,再经过手脑并用,便可建立清晰鲜明的表象,进而培养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能力。
3.心理学理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般要经过动作感知——表象——概念这样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从认知心理学讲,这也是一个从物化到内化的过程,动手操作是一种外部的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其特殊性在于操作活动能引起学生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借助于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

五、课题研究遵循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而每个主体又都有活生生的个性。没有无主体的个性,主体是个性的承担者;也没有无个性的主体,个性是主体的表现物。

2.现实性原则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尽可能把课堂中老师要提出的理由或要给出的概念等变得可以操作,为学生提供解决数学理由具有现实作用和有趣的材料,通过动手实践、填表、讨论、发现等方式达到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的目的。

3.合作互助性原则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手操作实践活动时,要有合作互补、共同制作、互助操作的意识和行为,养成合作共事的习惯和集体荣誉感。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策略

1.调查实验法。应用调查实验法来研究“动手实践”教学策略的开展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影响,并通过一系列量来反映。
2.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如何开展“动手实践”的教学策略和学生对新课堂的兴趣、态度及参与度。

3.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来更新“动手实践”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分别在

1、2年级进行研究实验。

八、课题研究策略
1.创设理由情境,明确操作目的、有程序操作,在操作中理解数学知识、体会数学思想策略。
例如设计:怎样让别人一眼看出红枫叶和绿枫叶谁多谁少?学生通过讨论、深思,在摆的过程中很好的渗透了“一一对应”数学思想。同样是“比多少”的理由,本期因为数量增大学生就需要通过。

2.精心设计,把握动手操作的时机。

(1)在认知的生长处,实施动手操作。
认知的生长点起着承上启下的、构筑儿童知识大厦的基础作用。如果当这些结点正在生长时,就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9加几”既是10以内加法的延伸,是后面学习8加几及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正是认知的生长处,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学具(小棒),理解应用“凑十法”,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建立表象,发展思维。
(2)在智慧的发展处,加强动手操作。
也许学生对9加几记忆太深刻,后来教学中发生了8+7=16 8+5=14 的情况。我再次应用红绿小棒,通过加强操作、观察发现绿小棒的变化规律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理解算理、探索8加几的计算规律。可喜的是有的孩子通过操作还总结出了见9想

1、见8想

2、见7想3……的计算规律。

(3)在思维的发散处,开展动手操作。 例如我在执教“第几”时设计了一个理由:“请你把红花摆在第二位。”学生操作时出现了两种情况:
“他们有错误吗?为什么?”学生很快就发现因为摆得顺序不同 ,所以两种摆法都是正确的,至此,似乎可以煞锣。但我又提出一个理由:“你能说出你摆的红花从左数排第几,从右数排第几吗?”这个理由,学生当然能轻易回答,但理由的关键不在于学生回答这个理由的本身,而在于它又把学生思维向更高的层次推进了一步,使学生的思维在这里再次得到发散,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3.加强指导,教给策略。

动手实践,满足了低年级学生好动的天性。学生有了动手实践的,还需要指导它们有目的、有程序地实践,也就是明确“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实践前,教师把实践要求讲清楚,让学生准备好要用的学具,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好操作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和深思要解决的理由;实践时,学生明确了实践目的知道通过实践要解决什么理由,克服实践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实践中,教师要给予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做到“手、脑”并重,还要把实践、思维和语言表达有机结合。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是外部实践及至内部思维活动,逐步形成内化的过程。因此,汇报时要鼓励学生复述实践过程,即使是错误,有时也是一种美丽的教学资源。通过数学语言展示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九、存在理由及反思
在此项课题的研究中,尽管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仍有很多不足,如:课堂教学中有效进行动手实践活动教学策略如何付诸实践,如何能使操作活动更加高效,如何指导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展思维,用完整的语言叙述操作的过程,还有许多理由未能妥善解决。如:我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理论学习,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使课题的研究更具有可操作性。我们还将不断学习、探索、实践、研究、反思、再运用到教学。把动手操作这项课题的研究做为一项长期的工作,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学习、学得生动有趣、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扎实有效。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教师的讲解少了,学生的活动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动手的机会多了;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舞台,学生成为活动了主角。为了推动操作和思维,必须充分地让学生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同时,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情况,也需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我们可以把点名发言、小组交流和同桌两人对讲等不同方式结合起来,使学生都有口头表达的机会。通过倾听学生的表达,发现学生操作、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与存在理由,给予肯定或纠正。同时,注意组织学生认真听取同学的叙述,参与评价其操作、思维过程正确、合理与否。在这一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鼓励、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发言,推动和推动他们积极思维,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我坚信:给孩子一片动手操作的天空,他们定会从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理性的数学知识。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