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物理教学 >试议最近发展区和可理解性输入对外语教学

试议最近发展区和可理解性输入对外语教学

收藏本文 2024-03-01 点赞:17117 浏览:7285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外语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的结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现有水平的分析,注重学生的发展潜能水平,并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师话语及其教学材料的可理解性并及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和鼓励,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最近发展区,取得英语学习进步。通过分析最近发展区与可理解性输入的相似性,并探讨二者对外语教学的影响,为外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可理解性输入;外语教学
[]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8-0044-04
[作者简介]农韩英(1988—),女,广西龙州人,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梁智(1965—),男,广西浦北人,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论。
一、引言
20世纪30年代初,历史文化理论倡导者,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维果茨基(Vygotsky)在说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创造性地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这一重要理论对苏联乃至世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当代教育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其理论的研究,他的理论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可理解性输入”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输入检测设理论中提出的。可理解性输入是指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的难度应该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1]最近发展区起源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而可理解性输入是在输入检测设理论中提出的,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精髓。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最近发展区与可理解性输入虽是起源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它们之间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二者均强调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对于语言知识的获得,维果茨基用的是语言内化,而克拉申使用的是语言习得。语言知识的习得,是以可理解性的输入材料为前提的,只有恰当的、有效的语言输入才能激发学习者大脑中的习得机制,使学习者习得知识。最近发展区代表认知的发展潜力,是实现可理解性输入的重要心理机能。外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给学习者提供有效的语言输入,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越过最近发展区,挖掘学习者的潜在发展水平,对推动外语教学十分有利。

二、最近发展区与可理解性输入的相似性

(一)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又译为潜在发展区,是维果茨基思想理论的精华,是其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最近发展区指儿童认知发展的真实水平(由独立解决理由的能力所决定)与认知发展的潜在水平(由在成年人的指导下或与其他能力强的同龄人合作解决理由的能力所决定)这两者之间的距离,代表认知发展的能力。[2]儿童的认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智力的发展水平,当儿童的认知得到一定的发展时,其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并影响儿童的逻辑。例如,儿童开始学习句子“瓶子里面有种子”的时候,儿童往往先学会认识瓶子和种子,在没有形成句子的逻辑时,儿童会讲出“种子里,在瓶子”这样的句子。当儿童的智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就是形成句子的逻辑时,他们就知道读出句子,中文的句子逻辑思维也就会影响到外语的学习逻辑思维,因此,在儿童具备句子逻辑的时候,对其进行外语教学才会有比较明显的进步。然而,儿童的智力发展也是不一致的,因此,外语教师在进行外语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儿童的智力发展,提高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注重因材施教。最近发展区的教学为儿童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刺激了发展,社会和教育对发展起主导作用。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否定了教学、发展无关论与教学、发展同一论,指出前者否定教学对发展的影响,从而否定了发展教学的存在;后者赋予任何教学以发展的功能,抹杀了发展的特殊性。对于折中论,即认为教学与发展是相互独立又相互发展的,折中论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完全将儿童的智力发展归于儿童内在的自然成长。[3]维果茨基认为,个体的发展是由原始的、社会的、人际之间的层面向个性化、最近发展区与可理解性输入对外语教学的启迪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人格化层面的转化,发展不是朝向社会化,而是朝向社会机能的个体化。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与认知发展,教学活动要在“最近发展区”内展开,对学生的认知形成挑战,推动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可理解性输入

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监控理论中提出了五个检测说:习得—学习检测说、自然顺序检测说、监察检测说、输入检测说和情感过滤检测说,其中输入检测说是其理论的核心。输入检测说是克拉申在总结和提炼前人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基础上,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这一领域,使之得以拓展和升华,最后为之创名“输入检测说”。输入检测说是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

一、其中的i+1理论为外语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

克拉申认为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可理解性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i+1),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对作用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克拉申用i+1公式来表示可理解性输入,用i代表习得者现有的语言水平,1代表略高于习得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2]只有当语言输入的水平处在i+1时,学习者才能够理解大部分输入的语言材料,并且有可能取得进步。梁爱民认为,语言输入只有稍超越学生的原有水平,学习者才可通过不断努力和教师的帮助,吸收所接触的语言材料,实现语言的习得。[1]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充分理解可理解性输入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是很有必要的。学习者只有在习得的过程中大量地接触i+1,才能理解输入的语言知识并习得新的语言知识。

(三)最近发展区与可理解性输入的相似性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维果茨基和克拉申来自两个完全不同的研究领域, 但他们的理论应用到语言习得中却有很多相似性,二者在发展的同时具有超越性与动态性的特点。在输入检测设理论中,克拉申提出的i、1和i+1概念相当于维果斯基在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提出的现实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和潜在发展水平, 只不过二者考虑的角度、出发点不同。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输入强调的是学习者习得语言的过程和途径, 它是语言发展的策略或手段;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关注的是学习者在每一个学习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它是认知发展的目标和结果。[1]但二者对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输入及其认识水平进行了分析,有助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习者进行全面分析,实施因材施教,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三、两者对外语教学的启迪

(一)对支架式教学的启迪

支架式教学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runner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的,支架式教学是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2]支架式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借助支架建构出一个稳定的理解,最终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帮助他们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获得新的发展。可见,支架式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强调最近发展区与可理解性输入对外语教学的启迪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教师进行可理解性的输入,希望学习者在可理解性的材料下越过最近发展区,从而达到更高的认知水平。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理由情景;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4]在进行外语教学时,特别是外语写作时,教师可以考虑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对学习者的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学习者的写作水平,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可以考虑给学生一个主题,让学生对该主题进行深思讨论。设置一个情景,这个情景必须是在学生的现有水平的基础上选择的,而且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出围绕这个主题可以讨论的理由,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讨论得出一些观点后让学生对这些观点进行独立深思,教师撤走支架,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写作任务。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围绕“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面试者”这个话题写一篇作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模拟一个面试情景,让一个学生做面试者,选三四个学生作为面试官,在面试官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提示,以免面试官不知道如何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其他同学注意面试者的各个方面的表现,并记录下来。在结束面试后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点评,并问学生根据面试者的表现提出成功的面试者要具备哪些素质,或者成功的面试者需要哪些条件等理由,以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在学生完成讨论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以及记录的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成功面试者具备的条件。这时教师就可以布置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自行完成写作。在这个写作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支架,将学生引入理由的情景中,让学生独立发现成功面试者需要的条件并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较轻松地完成写作。

(二)对合作式教学的启迪

最近发展区与可理解性输入理论都注重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当今社会,我们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的引导者同时也是扮演着学习者的角色。在外语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是课堂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最近发展区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帮助或者教师采用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的教学模式,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可理解性输入注重教师对学生所输入材料的可理解性,便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因此,无论是对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还是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需要采取合作式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英语听说课堂上,教师选取材料必须真实、实用,考虑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与认知水平。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注意教师可理解性话语的使用,特别是布置学生任务的时候,希望学生完成什么样的任务都要确保学生理解。教师可以针对所听材料的难易程度来决定是否采取小组的合作,或者是角色的扮演,进行两人对话等。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培养学生听英语的习惯,如听英文磁带、看英文电影、学唱英文歌等。教师可以选择电影当中的一个对话片段,让学生两人模拟对话练习,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然后双方进行互评,优势互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启迪

近几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实施了大学英语的分级教学,通过入学后的英语分班考试,对大一新生进行必要分级,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由于受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各校之间及校内间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本着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的原则,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及其接受英语知识的潜能,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展开教学活动。最近发展区与可理解性输入注重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即现有发展水平、潜在发展水平,只有在教师进行可理解性输入时才能突破最近发展区,以获得语言习得。最近发展区与可理解性输入为大学英语进行分级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二者要求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时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5]可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学生现有水平和可理解性输入中的i相吻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很好地制订良好的教学计划,以适应不同发展与认知水平学生的需求。循序渐进的原则是指教师在传授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时,既要按照各门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规律和顺序进行系统教学,同时又要采取相应年龄阶段的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5]学生的认识过程是由点滴积累起来的,只有循序渐进才能让学生习得语言知识。因此,进行英语分级教学时,要考虑到水平高的学生与水平低的学生的具体情况,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教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选取不同的教学材料,适当的可理解性输入能够帮助教师与学生顺利完成任务。例如,在学生进入大学时,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先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英语水平测试,通过隐性的测试来决定分级教学。这样既能够根据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来因材施教,又保护了学生的隐私权。 针对学生不同的现有水平进行不同的教学,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最近发展区与可理解性输入的相似性及其对教学产生的影响,阐释了其对外语支架式、合作式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启迪。外语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的结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现有水平的分析,注重学生的发展潜能水平,并进行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师话语及其教学材料的可理解性,并及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和鼓励,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最近发展区,取得英语学习进步。
参考文献:
[1]梁爱民.可理解性输入与最近发展区概念支架类型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2010(4).
[2]张庆宗.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3]刘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6).
[4]刘红霞.“最近发展区”理论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迪——非智力型因素英语“学困生”[D].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
[5]杜秀莲.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理由新策略[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
[6]张丽丽.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拓展[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科学版,2005(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