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英语教学 >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理由

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理由

收藏本文 2024-03-22 点赞:18188 浏览:8150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小学语文教学理由是个老理由,也是当前不容忽视的一个严重理由。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大家都知道,但是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中小学语文课所用教学时间在各门课程中历来居首位。新近公布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十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语文是工具,语文水平低,影响别的学科的学习,有的数学老师、物理老师诉苦,说是得兼做语文老师。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语文课占用这么多时间,必定挤别门功课的时间。按《试行草案》规定,小学的自然常识,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卫生,五门合计是1076课时。我们要搞四个现代化,可是让孩子们只用稍多于十分之一的时间学科学,而有几乎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收效不大的语文课上。这个理由是不是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
我还想谈谈高等院校里的公共外语的理由。我们要搞四个现代化,首先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科技工作者的外语是个举足轻重的因素。以我国的情况而论,中文的科技资料很不够,一个科技工作者如果不能利用外文的资料,他就只能做第三流的工作。依靠翻译吗?现在的科学文献一天就是一大堆,胜任翻译而又有时间翻译的人有限,只能翻译其中很小很小一部分。科学先进国家的科学家,尽管本国文的科学文献已经很丰富,还是一般都会两三种外语,有的懂五六种,再不济也有一种能用。我们科学落后的理由很多,大多数科技工作者外语不过关是理由之一。外语不过关是因为大学里没有把公共外语教好,大学公共外语没教好,跟中学外语课有关系。由于师资的限制,我们一直没能在中学里普及外语,于是大学入学不考外语,于是大学公共外语从A、B、C、D教起。每周四节课,两年时间(理工科),即使认真教认真学,也难达到自由阅读外语资料的程度,何况多数公共外语课又都是虚应故事。我以为今后必须狠抓高等院校里的公共外语的教学,达到大学三、四年级学生能阅读本学科的一般文献,研究生都学好第二外国语。同时,高等院校招生一定要考外语,否则中学生不肯认真学习。
这两个理由,虽然都是由来已久,但是由于“”捣乱,变得加倍严重。“”不要青少年学好语文,提倡抄书抄报,说空话,说检测话,便于他们利用。有不少地方的学校干脆取消语文课,并入政治课,这政治当然是他们的“帮政治”。外国语的学习也受到迫害。钻研业务是走“白专”道路,钻研外国科技文献,“白专”之外又加上“洋奴哲学”,两顶帽子压得你抬不起头。现在“”已经打倒,但是,他们的恶劣影响还没有彻底肃清,原来存在的理由更没有解决。要解决这些理由,我以为要成立一个研究机构进行研究,最好建立一个教育科学院,至少建立一个教育研究所。不光是语文教学理由需要研究,教育方面需要研究的理由很多很多。现在各个产业部门,包括生产物资的单位,都有研究机构,研究如何生产更多更好的物资。教育部门,培养人才的单位,更应该有研究机构,研究如何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我们有一亿几千万学生上学,从小学到大学学习十四年,研究生再加三年,说这里边没有需要研究的理由,谁能相信!
1978年3月18日,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指出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从此拉开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大幕,轰轰烈烈的语文教改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语文是最早提出并实施改革的学科。于漪、颜振遥、洪宗礼、时雁行、潘风湘、陆继椿等一大批语文教师钟情于语文教育事业,他们不甘寂寞、不求名利,纷纷行动起来,投身于语文教学改革,全心全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作了许多可贵的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他们的教学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造性,有些人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创造了许多新的教学策略,编制了很有特色的语文教材,且在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山西师大陶本一首创《语文报》后,众多的语文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传播先进的语文教育思想、语文教育理论,介绍优秀的语文教改经验、先进的语文教学策略,为语文教育改革推波助澜,一时间人们传诵语文教改的春天来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从大城市到小县城,从重点中学到乡村中学,许多语文教师都在搞教改,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可以说语文学科的公开课最多,研讨会最多,语文报刊最多,这种可喜的现象一直持续到80年代中后期,形势非常喜人。
——程红兵 《语文教改必须扎根于现实的土壤》
从英语教学的目的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工具类,包括获取信息、阅读交流、出国留学等;一种是人文类,比如说通过这门科目的学习从而达到发散思维、塑造品格,甚至影响到学习者的价值观、世界观。
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它的地位毋庸置疑,因为世界上92%的信息都是靠英语传播的。可我们的英语教学达到这种目的了吗?显然没有,最常见的现象便是“哑巴英语”,学习了十多年,有很多人是无法正常交流的。通常情况下并不是你不会说,而是你不知道该在何种语境下用特殊的话语来表达意思。至于人文目的,我们的教学中也是严重缺失的,就好比是在岸上学游泳,包括许多教学从业者、许多行政管理者都没搞明白它是怎么回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英语教育理由出在了哪里?我们一直停留在英本主义教学理念上,总去追逐发达国家的脚步,很多东西脱离实际运用,这样的教育是体现不出价值的。
我认为我们的英语教育急需改革,而且需要特别大的改革。而改革的前提是,你必须要想清楚语言教育这东西是怎么回事,你的测试、你的考查并不是随便出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龚亚夫评2013年高考英语改革
我感到,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从教材的选定到教学的目的,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整、自满自足的体系,要彻底转变是不可能的。有的文章,对我们几十年基本不变的教材提出批评,其实,教材仅仅是教育目的的产物,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教育目的,就有什么样的教材。“文化大革命”前,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文化大革命”后,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换了一些提法,但骨子里还是老一套。而教育目的,不是几个编审教材的书生能够决定的。我看到了那个编教材的人吞吞吐吐地发言,知道他们有难言之隐。正因为国家的教育目的带有如此强烈的政治色彩,带有如此鲜明的阶级性,所以,也就只能编出这样的教材。就是这样的教材,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还给彻底否定了,因为它还不够“红”,还不够“无产阶级”,那就只学《语录》。我在小学学习五年,有两年就是把一本大开本的《语录》当做语文教材。“”结束后,又把“”前的教材当成了好东西,几乎全盘恢复。其实,“文化大革命”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建国以来所犯错误长期积累后的必定爆发。“”前所犯的错误,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后,党在不断地纠正“”前的错误,但我们的语文教材却没有跟着变化。于是也就出现了被许多人猛烈抨击的现象:在不提阶级斗争多少年后,我们的语文教材中还有那么多“革命”文章。文学界早就对统治了中国散文界几十年的那种类型化散文提出了强烈的批评,这些虚检测成性的文章早就没人要读,但我们的教材还把它们当成光辉的范文,硬逼着老师升虚火,强抒“无产阶级”之情,硬逼着九十年代的学生,去摹仿他们那种检测大空的文体。也许,这些文章的作者,在写这些文章时,抒发的的确是他们当时的真实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理由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感情,但这些人现在活着的也不写这样的文章了。他们自己现在也未必承认,那些被选进了教材、教育了几代中国人的文章,就是他们最好的文章。他们未必不对当年自己在“左”的思想指导下的创作进行反思。他们现在的创作也是充满了“人情味”、充满了“不健康的情调”的呀!这些最“革命”的作家早已变成了美丽的蝴蝶满世界飞翔着传播爱心,但我们还在强逼着孩子们学习他们那些咬牙切齿的文章。
——莫言 《会唱歌的墙》
编辑 八 里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