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政治教学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代讲”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代讲”

收藏本文 2024-02-27 点赞:3594 浏览:843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云南省保山市实验小学)
大部分的语文教师都重视学生的朗读,还有部分教师采取“以读代讲”的策略,课堂上看似都在参与,读得很热闹,很起劲,然而,收效甚微。有的课文重点部分,学生并未真正理解,这样看来,“以读代讲”的教学策略就很值得我们思考探讨了。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尝试,结合新大纲,谈几点自己的理解及做法:

一、、 人文素养

“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怎么提高小学生的人文修养呢?“读”功不可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自有它的道理,但目前的小学生课程紧,能读“百遍”吗?读不了百遍应该怎样读?即使能读百遍,又该怎样去读?值得思考,缺少老师主导的主体,会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吗?“以读代讲”读书代替了老师的指导,取消了对字、词、句及至文章结构的分析、理解,长此下去,学生的阅读能力怎么提高?例如:有的老师在讲六年级《鸟的天堂》一课时,只注意到了让学生反复的去读,反复的去议,面对文中“枝叶繁茂”等重点词语,而没有进行指导,使学生没能更好的理解“鸟的天堂”。在这一课里,大家都清楚,只有将榕树的“大”“枝叶繁茂”讲充分,才能使孩子更深入的理解“鸟的天堂”。若在语言方面没讲,老师不抓住重点词语,只一味的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他们也只能说出一些热热闹闹的表面情节,什么是理由?因为他们不知道该识什么?诵什么?解什么?赏什么?一句话,就是不知道该从文章中吸取什么营养!缺少语言文字训练的读,事实证明:效果是不佳的。我们要正确对待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考察可以是多种的,开放的,允许学存活在不同的理解、感受!

二、积累语言

学语文,要重在积累。“积累语言材料”是新大纲中的一个新提法。积累语言材料包括积累语文知识,积累各种表象,积累思想观念,积累各家名篇,积累文史自然常识等方面。可见,它的包容量有多大!对小学而言,他们该积累什么?内容又是从何而来?我想,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交给学生怎样积累,又积累什么?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等信息的主渠道。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听到的不仅仅是朗朗的读书声,更需要老师的点拨、指导、对字、词、句、段等语言因素的理解,只有理解了这些,才能去积累。例如:四年级的《神奇的鸟岛》一课的第二自然段,学生在正确、熟练朗读之后,也只能泛泛地说出“鸟多”,至于怎样把鸟多写具体的?整个自然段的结构以及怎样体现鸟岛的神奇的?恐怕学生是答不上来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理由默读或小声读第二自然段,对内容先有个概括性的了解!抓学生的感受去引导:老师问:你从第二自然段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鸟多?动笔画一画相关的语句。这体现了所谓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学生汇报的时候,利用多媒体等手段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对语言因素的理解。“抬头望,天空中一群群的飞鸟,红的、蓝的、白的、花的,组成一幅幅色彩夺目的锦绣画卷”一句,分五个层次来完成:读书上的原句;读删去表示颜色词的句子;比较读两句,谈感受;老师再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群鸟纷飞的画面;最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新感受到的通过读表达出来。这样,我想学生读懂的不仅是一句话,而且还体会到了语言所内含的情感,使学生融入其境,对语言本体的感受,领悟,才能让学生去积累。再如:这一段从“抬头望,低头看,湖水里”三个方面来介绍岛上鸟多的。学生已把握了这三方面,但对于段落的结构还不清楚。老师如果直白的告诉,灌输给学生去,学生则会失去兴趣,我们不妨引导为:“如果你的朋友没到这里来过,你打算怎样概括地告诉他呀?学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代讲”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一下子就会找到段落的最后一句话“真是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是鸟,湖里游的也是鸟”是在概括地写。渗透了段落的结构,让学生感受到是采用“总——分——总”的写法。以学生为体,为主体,让学生从课堂中真正的学到的东西,是有助于积累及今后的运用的。

三、 以读为本

什么叫读?怎样读?以往的自由读,默读,分角色都是注重了形式上的读。真正的读应该是让学生钻进去读。让学生在语言中对字、词、句、段等进行品味,揣摩和评价。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先正确、流利朗读;师再启发,引导对字、词、句、段及至文章结构的理解;然后让学生静下心来,默读、深思揣摩,讲文中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从中有所领悟。“读、析、品、悟”有机结合,不可偏一,讲将有利于形成缺陷相克,优势互补的教学新格局。例如: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的17课《麻雀》一课,作家以精妙的笔触,神形毕肖地描写了麻雀母子的情态;以强烈的对比展示了爱的强大,爱似伟大,教学本课的关键,在于指导学生理解描写麻雀、的语句,通过它们外在和内在的两种强烈的比照,领会文章阐释的真理。因此,课文的第4、5自然段为全文的出重点段。教学时抓住“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和老麻雀落下时“像一块石头”及“绝望的尖叫”这些词句进行理解。老麻雀落下时“像一块石头”有两个意思——一是形容速度快;一是形容坚决,决不回头。老麻雀为什么扎煞起羽毛“绝望”地尖叫?——说明老麻雀也知道与力量对比差距太大,“绝望的尖叫”是‘最后的努力;扎煞起羽毛也有两意思,一是借以威吓敌人,一是表现了自身的紧张。在第5自然段中,的庞大与老麻雀的弱小形成鲜明对比。可是老麻雀却还是在紧张。明知不利的情况下,拼死保护自己的孩子,是什么强大的力量使它奋不顾身?成为学生脑海中的自然悬念。这是全文的重点深思题,它揭示了一个真理:母爱的伟大。也就引申到了作者写作的最终目的——对爱的赞颂。正像作者在原文结尾中说的: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对它的爱的,我是怀着虔诚之情的。我想,爱比死的恐怖更强大。——只有她,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文中已删去)我们不禁感叹,动物尚且如此,我们人类呢?父母对自己的感情呢?学生会在理解、默读、品味、领悟中联想到父母对自己的感情。因此,“读、思、品、评”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还为未来的人生打好了底色!
综上所述,“以读代讲”的教学策略,部分教师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于工具性,更具体地说是忽视了语言因素的训练,这就违背了新大纲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训练学生读书时,更应重视语言因素的理解。只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与朗读指导与理解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语文的基础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最终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