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东方文学 >试议清代诗歌中语言文化品析

试议清代诗歌中语言文化品析

收藏本文 2024-03-21 点赞:3799 浏览:1067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雍正诗歌作为满族文学和清代御制作品中的一部分,长期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与满族宗族诗人和清代前期帝王诗歌相比,其具有独特性和高度的文学性。诗歌显示出对汉文学和禅道文化的深通,更有实录精神贯穿诗歌始终。其之于满族文学和清帝王诗歌的研究均有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雍正诗歌;满族文学;清帝王诗歌;汉文学与禅道文化;实录精神
目前学界对康熙和乾隆的诗歌创作多有涉足和探究,而雍正帝的诗文却鲜有人关注。康熙有《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四集共一百七十六卷,诗文辞赋等正统文学样式各体齐备,存诗一千余首。雍正仿康熙帝例,有《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以诗从文,诗文集共三十卷,其中文二十卷,诗共十卷。文分十三种体裁,有诏、册文、论、题辞、碑文、祭文、耒等,他的文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诗歌则有《雍邸集》(七卷)和《四宜堂集》(三卷),存诗五百余首。有历史学家在肯定他的才思敏捷的同时,却又认为:“比起有成就的文学家,他的诗文技艺则是不足道的了” [1]P527现今也有文学研究者评价到:“雍正不仅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而且还是一位博学多才、造诣颇深的文学家和诗人。” [2]公望先生则从满族文学角度出发认为:“对于雍正的诗文,一直没有研究,这不仅是满族文学史的憾事,也是中国文学史的憾事。” [3]雍正诗歌显示出内容题材的广泛性、深湛的艺术性,有与其他满族宗室诗人相比的独特性。不仅如此,雍正诗歌属于清代御制作品范畴,它在各方面对康熙诗歌有所继承,更对乾隆诗歌产生一定影响。雍正诗歌研究的不足,无疑是民族文学研究的一大遗憾。
以帝王、宗室、八旗王公等为代表的满族上层入关后积极学习汉族文学与文化,呈现出整体“汉化”的特点。帝王首当其冲受影响最大,康熙、雍正、乾隆都是公认的汉文化与文学的深通者;其次以宗室和八旗王公为代表,满族贵族子弟在发展上大致有两种倾向:一部分人政治失意转而以读书为主,专研文事,多成为满族文学代表人物;另一部分人则奋力致力于求取功名,多成为熟悉经史能诗能文的官吏。因此“顺康两朝的诗歌内容,除了描景叙事、抒情怀人之外,欲建功立业、受爵封侯是其主调。”[4]满族作家文学史“它一开始就采用了汉族作家文学的形式进行创作,因此满族作家文学的产生发展与汉族的文化包括文学有着直接的关系”。[5]作为少数民族,当满族“当与汉族发生接触后,满汉两种不同文化相互猛烈撞击,满族自身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和民族素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贵族中产生的满族文人,逐渐崇尚汉族传统文化,追求一种闲适恬淡、宁静飘逸的人生。” [6]P71 清初满族诗坛闲逸之风的背后,不仅是满汉文化碰撞的结果,也是皇族内部权利斗争激烈化情势下的变异。那些“深于文学的皇子、宗室群从们在严酷的宫廷权力争斗和无情的惩处面前,不少成员竟转化为一种奇特的‘朝中之野’的心态,借诗歌以自娱或宣泄苦闷。” [7]以高塞、岳端、博尔都、恒仁、文昭等为代表的闲散宗室,最能体现这一点。高塞是皇太极第六子,面对福临登位,采取远身避祸的态度。其诗作有《秋怀》、《立秋》、《宿向阳寺》等,诗多以秋天为背景,充满清冷意味;岳端为皇族,在康熙年间被夺爵成闲散宗室,诗歌有《春郊晚眺》、《咏怀诗二首》、《无题诗三十首》等,诗中常流露出不得意的悲苦之情;博尔亦为有职无权的宗室,其作品有《雨后坐闲园》、《东皋秋夜》、《秋斋》等;恒仁是英亲王阿济格四世孙,一生未得重用,诗有《枫叶》、《月夜对菊》等。上述诗人的诗歌除闲逸之情外更有凄凉的况味。这些失势王公与闲散宗室凭借诗歌和闲逸生活作为心灵的逃避渊薮,文昭则把一生精力投入到诗歌创作中。他们受汉文化熏染较深,汉族文化中的闲逸风习更契合他们特定的心性。
雍正诗歌中表现闲适优渥生活内容的作品很多,此类诗不同于其他宗室诗人抒发失意、冷落或超然之情,在艺术上颇见汉文学功底。在现存的《雍正行乐图册》中,对雍正类似文人雅士闲适生活多有描绘和展现。画像中人的活动多样,如林间漫步、寒江独钓、清流濯足、行吟坐啸、观花听瀑、围炉持卷、山野题壁、林间抚琴等,雍正在图中多穿汉服扮文士,表明其较向往汉文人闲逸生活。
这类诗歌反映出作者身处的闲适、清雅、宁静的生活特点。诗中善于通过意象的组合调动起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和动觉等各种感官系统,如“长夏初临芍药开,熏风拂席送香来。仙姿绰约翻红袖,月影婆娑照绿杯。” [8]P161 (《小饮》)。诗歌还在景物的明暗、动静等上有着自觉的艺术追求。如在《月夜对落花有感》中:“落花满径月朦胧,夜静闲吟料峭风”则勾勒出一幅月色朦胧、景物色彩暗淡、寒风料峭的幽人闲吟图。诗中多出现“月”、“泉”和“蛙鸣”等意象,意象的组合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和音响效果。不仅凸显出环境的静谧以及流露个人怡然、惬意的心情,也营造出了优美的意境。如《月下独酌》:“春月娟娟映水清,一斟一酌听泉声”[8]P160又如《夜坐》:“稀闻更转漏,但听野鸣蛙。活活泉流玉,溶溶月照沙。悠然怡静境,把卷待烹茶。” [8]P160叠字和对仗的结合,使诗歌兼具情境美与音律美。
在雍正诗歌中,一个“月”意象有多种表现形态。如有柳月、梅月、松月、竹月、梧月、山月、池月、楼月、船月、宴月等,月随着组合对象的不同而呈现出各异的形态特点和精神气质。如“竹月”是“萧萧踈映月昏黄,浥露凝烟晕素光”,而“山月”是“夜籁寂然群动息,一轮飞过万山青”,“柳月”则是“鸳鸯楼外柳条长,斜挂如钩吐练光。恰似妆台风鬓乱,青丝闲理玉梳凉。” [8]P200无论是“竹月”中,竹的清廋凄寒与月的昏黄;或是“山月”中,山的寂静沉稳与月的大气,还是柳树的婀娜柔美与月的灵俏,都较好的把握住组合后新意象的精神气质。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事物一而已,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于一功一效。取譬者用心或别,着眼因殊,指同而旨则异;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孑立应多,守常处变。” [9] “月”意象随着诗人的“用心”、“旨意”、审美情趣、创造出新奇的风貌和意蕴。
此外,诗歌中讲究炼字,尤其是重视动词的锤炼。如“草蔓迷幽径,桥危咽细泉。溪风吹缓带,夜色逼吟肩。徙倚看林杪,云间月影迁。”[8]P162(《月下闲步》),写出了夜幕临近清代诗歌中的语言文化品析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月影变化的动态及周围景物的特点,在诗中出现了一系列动词。又如“一雨收残暑,微凉发树端。风清催早桂,气洁媚幽兰。曲沼波痕涨,平畴稻颖繁。诗成晚霁后,秋月逗烟峦。” [8]P171(《秋雨》)以及《雨后》:“虹从林杪断,月傍陇头生”。而在《书斋秋暝》中:“幽斋新雨后,爽气泛池荷。碧落疏星淡,晴窗皓月多。隔花闻漏滴,倚枕和渔歌。更爱流萤好,悠扬拂槛过。” [8]P162 “秋暝”及“新雨后”处明显有模仿的痕迹,星月流萤的句子颇得唐诗的神韵,技巧上也比较高妙。因此,这也与“清代八旗诗人无不发扬写实,多数作品继承唐宋以来名家之长。” [10]的诗歌总体创作特点一致。这类诗在艺术手法、技巧以及意趣情调等方面学习前人经验,却又能做到灵活自如不被束缚。
【参考文献】
[1]冯尔康.雍正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佟春林.论雍正诗歌中的重农思想[J].满族研究,2004(2).
[3]公望.雍正皇帝的诗文[J].社会科学辑刊,1990(1).
[4]张佳生.雍正朝满族文学及其发展环境[J].满族研究,1995(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