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党建 >谈述博弈、妥协和重建中心

谈述博弈、妥协和重建中心

收藏本文 2024-03-22 点赞:28133 浏览:13096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作为二十世纪末影响中国农村命运的立法,以1998年颁布至今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中国的农村政治生态实践中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在中国社会由传统的臣民身份向现代公民角色的转变中,在将占全国人口80%的中国农民塑造为合格政治主体的历程中,逐渐成为提升中国生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作为国家自上而下推行的一种政治制度,村民选举旨在进展农村的基层,加强农村政治组织的建设,推动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展,进而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怎么写作。在村民选举的实际运转中,若想实现文本制度设计之初的构想,必须保证选举历程中的各个环节即选举、决策、管理及监督等的公平性及公正性。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全面的转型期,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业已表明,以彼此相熟的村落社会走向彼此陌生的制度社会是历史进展的必定走势。囿于我国长期有着的城乡二元结构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各种阻隔性制度,社会的全面转型对于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来说,其影响是微弱的,沿袭千年的文化传统并未在转型期的背景下发生显著的改观,农村的进展依旧是如此的缓慢。就当前农村的社会结构而言,费孝通先生提出的“熟人社会”①尚具有一定的诠释权和解释力。由此“熟人社会”便构成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运转的现实基础,同时也成为村民自治运作的重要场域。由于熟人社会自身的结构特点,村民自治的推行不可避开地会受到来自熟人社会的各方面的影响,特别是熟人社会以差序格局为特点的社会联系,这些社会联系成为左右村民选举实际运作的重要力量。应该指出的是,村民选举的政治制度需要的是理性精神、遵循的是普遍主义原则,而熟人社会中的差序格局结构则提倡的是情理精神、遵循的是特殊主义原则,由此,当充满现代性意味的村民自治制度与传统社会结构中衍生出的各种乡土社会联系相遭遇时,必定会出现适应性紧张的情况。本论文即是以社会学的视角出发,以具有乡土社会代表性的晋东南L村为例,在L村选举历程中所影射出的各种乡土社会联系博弈与妥协的框架内,对镶嵌在乡土社会语境中的农村选举进行浅析,深入揭示和论述乡土社会的社会联系对农村选举的介入机制,并在最后针对乡土社会联系对村民选举的阻滞而提出三条重建路径,通过对乡土社会的重建,以期农村选举能够真正体现法治的精神,进而成为影响农村进程进展的重要力量。关键词:农村选举论文乡土社会联系论文博弈论文妥协论文重建论文

    中文摘要8-10

    Abstract10-12

    引言12-14

    第一章 乡土社会及其社会结构特点14-20

    1.1 乡土社会概念界定14-15

    1.2 乡土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15-16

    1.3 乡土社会联系16-20

    第二章 对探讨策略和探讨对象的说明20-26

    2.1 探讨策略20

    2.2 探讨对象:山西晋东南L村20-26

    2.2.1 产业结构的农耕乡土社会特点21-22

    2.2.2 人口结构的熟人社会特点22-23

    2.2.3 姓氏结构的乡土血缘特点23-24

    2.2.4 社会联系结构的“差序格局”特点24-26

    第三章 L村村民自治情况探讨26-32

    3.1 L村近几届村委班子的成员构成26-27

    3.2 2003年L村的“政治博弈”27-28

    3.3 L村2004年换届选举情况28-32

    第四章 L村各种乡土社会联系对村民选举的影响32-44

    4.1 对介入村民选举中各种联系的浅析33-38

    4.1.1 地缘联系33

    4.1.2 血缘联系33-34

    4.1.3 姓氏联系34-35

    4.1.4 同学联系35

    4.1.5 师生联系35-36

    4.1.6 经济联系36-38

    4.2 各种社会联系对村民选举的影响38-44

    4.2.1 选举中的非组织活动有效动员了村民对选举的参与39

    4.2.2 各种乡土社会联系的博弈在一定程度上动员了村民对选举的有效参与39-40

    4.2.3 戏剧化选举展示了各方力量,有助于村民自治在村庄的进一步深入40-41

    4.2.4 乡土社会联系对村民选举的介入使得村民选举具备了和自治的可能条件41

    4.2.5 乡土社会联系的有着摧毁了村民自治的基础,阻碍了村民选举的规范化进行41-44

    第五章 乡土社会的重建的路径选择44-47

    5.1 进展经济是打破熟人社会局面的关键所在44-45

    5.2 改善相关制度、弱化熟人社会联系对村民的影响45

    5.3 重建乡土社会的基础是改造人们的思想观念45-47

    结束语47-4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