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党建 >论让高中政治课堂富有

论让高中政治课堂富有

收藏本文 2024-03-09 点赞:3795 浏览:1237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面对高中新课改实验即将全面开展,在新的课改理念下,要求让课堂教学活起来。那么我们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才能是高中的政治课堂充满活力,是摆在我们每位高中政治教师面前的重要理由。但由于高中学生没有初中生应有的,要使课堂教学活起来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与同行共勉。

一、精心设计导入的意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讲演中,开头的十分钟效果是最佳的,因为学生往往怀着一种“开头究竟是什么”的好奇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先声夺人,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热点导入。热点之所以“热”,一是因为它是新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二是由于它是大是大非、鱼龙混杂、令社会关注的必须澄清的一些理由,以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较易引起学生兴趣,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特色。
2、疑点导入。实践证明,疑点、矛盾、理由是思维的“启发剂”,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识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并能让学生从思想上明辨是非,摆正观点。
3、材料导入。材料不仅源于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从社会生活中搜集。一个寓言故事、一篇文章、一部电影、一首歌曲、一则笑话都可以成为绝好的材料,经过处理加工、去粗存精,并赋予材料以新的生命力和针对性,为我所用。以其形式新颖、语言幽默和形象生动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巧妙设计理由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理由不是感知而是理由,没有理由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理由、感觉不到理由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深思,那么学习也只能停留在表层或流于形式。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理由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优化理由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优化理由情境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的环境,培养学生的理由意识。
1、鼓励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理由往往比解决一个理由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活跃、宽松、的课堂氛围,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思维。尤其倡导对教师观点的合理“反叛”,引发师生之间的争鸣,培养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求索精神。例如:在“一国两制”的教学中,分析台湾理由时,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剖析了李登辉“两国论”的实质和危害性,大部分学生对此理由都达成了共识,然而,有个学生沉着地亮出了异议:“我们为什么不能象印尼的东帝汶,通过全民公决的方式来解决台湾的归属理由呢?”,一石击起千层浪,立即引起了同学的议论。这时老师首先表扬了他敢于深思,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然后又从更高更远的角度与同学共同探讨这个理由,令学生心悦诚服。这位同学的思维得到了鼓励,从此他对政治课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也经常提出一些具有一定让高中政治课堂富有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思维价值的理由,学生的探索精神得到了发展。
2、设疑引思。创设理由情境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任务,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和方式,创设一系列理由,引导启发学生去探究、发现,即设疑引思。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作用。“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理由。这类理由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理由,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理由。这类理由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深思的价值,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理由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去探究、深思、解决理由,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阐述自己的看法,最后老师归纳、总结,投影显示参,当学生看到与自己的见解与答案内容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由衷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这就告诉我们,对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深思的情境,提出引起深思的理由,激发学生认识结构上的矛盾,能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思维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和创新精神。

三、恰当的课题总结,激发热情

课堂小结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收尾阶段,是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完善、精要的“小结”,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让学生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的境界,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
1、优化教师“结束语”。好的结束语可以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走出课堂,它要求精粹而又便于记忆,概括教学内容得要领,形成新的学习动机。比如,在讲完“价值规律的作用”后,做了如下的小结: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像一根“指挥棒”,调节着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像一根“鞭子”,鞭策着商品生产者改善技术和管理,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像一只“筛子”,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棒子”、“鞭子”、“筛子”这六个字生动地概括了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精粹而便于记亿,使学生终身难忘。
2、让学生作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上完一课内容之后,让学生对课堂的知识要点和讲授内容深思几分钟,然后指定一名或几名同学走上讲台,当一回“准老师”作简要的复述。这种做法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由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效果。
总之,以一定的学习方式为依据,在具体应用中对其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使之逐渐符合自身特点,从而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