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多媒体教学 >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由意识

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由意识

收藏本文 2024-01-20 点赞:3740 浏览:992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文化课,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要内容的课程,担负着素质教育的重任. 学生要创新,必定要学会思维. 新课标中指出,应培养学生的理由意识,提高学生发现理由、解决理由的能力. 刚接触新教材,一幅幅鲜艳的图片,眼花缭乱;几段生硬的文字,枯燥无味. 本文将谈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理由意识
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创新运用“设置小理由,创设小情景,联系小生活,应用小知识”四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素质化,落实新课程理念.

一、设置小理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疑能促思,疑能生趣. 教学时,要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理由”走进求知、思维、探索的课堂天地,产生对知识的好奇,激起强烈的求知,启迪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和高涨的思维情绪. 设疑要巧,要因材施教,使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自发探求,教师稍加点拨,驱动学生积极思维. 如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比较“■和■,■和■的大小”,先让学生分别用大小一样的纸折成以上分数,再在小组内比较大小,当学生弄清它们大小时,再布疑设问:① 为什么分母一样,分子大分数就大?② 为什么分子一样,分母小分数就大?③ 能举几组这样的例子吗?这样,通过布疑设问,使学生积极深思理由,主动探索,弄清分数大小的理由. 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质.

二、创设小情境

目前我们的数学教材情节内容具有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教材内容让学生喜闻乐见,我们要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转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味的状态.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生活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实例解释数学理由. 例如,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我并没有按照课本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理由情境:五一劳动节前夕,明明的爸爸和叔叔领了工资,去利群超市购物,超市里摆设了好多好多的商品,琳琅满目,小强的爸爸看中了一双运动鞋,价值198元,他有323元,叔叔看中了一块手表,价值397元,他有465元. 他们该怎么付钱呢?怎样付得更快?这里,教师赋枯燥的数字以“生命”,把教材中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联系小生活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收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怎么写作. 如“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因为长方体中各个部分之间总是存在着“相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由意识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对”或“相交”的位置关系,而抓住了这两种关系,就抓住了长方体的结构特点,也就抓住了这节课的核心.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看到并重视这两种关系呢?在生活中常见的鼓掌这一动作上,我们就可以找到研究“相对”与“相交”的切入点. 在上课开始前,(1)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向前来与我们共同上课的老师表示欢迎(学生鼓掌). (2)研究鼓掌动作. ①鼓掌动作看来简单,人人都会,但要认真研究起来还真有学问呢. 比如这样鼓掌行吗?(教师只用一只手在胸前煽来煽去)②两只手就一定能行吗?(教师用两只手前后交错地在胸前煽来煽去)③那么鼓掌时,两只手的位置应该做到掌心相对. ④通过教师的手势使学生认识“上下相对”、“左右相对”和“前后相对”. ⑤我们再继续研究鼓掌,你们看这样行吗?(教师用两手在胸前不断地做十指交叉的动作,当然也没有声音)(学生回答,不行,这叫交叉. )两只手互相交叉,我们可以称之为“相交”. 最后教师小结,“相对”和“相交”是两个物体间或物体中某些部分间的两种十分重要的位置关系,这种关系在研究鼓掌的动作中有,在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中也有. 今天我们就要在学习长方体的过程中进一步研究“相对”与“相交”的关系.
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 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四、应用小知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只有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理由,才能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延伸、拓宽、升华,只有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素质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策略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形. 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后,指着门窗上的一块碎玻璃,问:怎样才能配到一块合适的玻璃呢?让学生充分考虑,用学到的策略解决这一生活理由. 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面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
总之,通过“四小”的实施,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能自主探索理由,课堂上出现了教学、师生平等、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的良好氛围,使数学不再是单调的数字,新课程的理念得以真正落实.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