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雕塑 >试议家庭因素对艺术类心理健康影响

试议家庭因素对艺术类心理健康影响

收藏本文 2024-02-02 点赞:4225 浏览:1116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目前,大学生因心理理由而休学或退学的人数逐年上升,而作为大学生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类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普遍存在着个性发展自主化、自我认知片面化、功利性和攀比心理比较强等理由。对于艺术类大学生,必须结合艺术类院校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加快课程建设和改革、丰富宣传手段等举措来改善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 家庭因素 心理健康 策略
1674-4810(2013)34-0030-02
心理健康是个体素质构成的重要内容,高校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对于艺术类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理由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理由已刻不容缓。

一、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

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独立性强,但自制力弱;情感丰富,但制约力差;追求新事物,但缺乏远大理想,这些构成了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1.个性发展自主化

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具有如下人格特征:(1)性格倔强、孤僻、古怪,易冲动、爱冒险,反对权威,不服管教,喜欢搞恶作剧,但通常会有独到的见解;(2)外向、躁动、灵活,而行为的稳定性差,办事有开拓精神,喜欢交朋友,但办事不周到,经常有漏洞;(3)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办事冲动,不冷静,较兴奋,情绪激发后很难平静。总之,艺术类大学生大多注重个性的形成、发展和张扬,思想特别活跃。进入大学后,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内容发生了变化,学习成为一个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过程,学习的终极目标不明确,学习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大学的学习主要是靠自学,大学生获得了相对过去较多的“自由”、“自主”和“开放”的环境,“成人感”和自主自立意识迅速增强,尤其是艺术类大学生本身就注重追求独特的个性,认为追求个性才能激发灵感。他们希望自己能主宰、决定自己的一切,行为独立。因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更加明显,对老师的督导、学校的规章、家长的引导容易产生反感甚至抵触情绪。

2.自我认知片面化

艺术类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从小除了要学好文化课以外,还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培养艺术特长,由于艺术特长而优越于他人的感觉陪伴了他们多年,常常体验到成家庭因素对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功的喜悦,优越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但大学人才荟萃,一旦失去了原来的学优生地位,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有的学生由自傲走向自卑,自信心下降,意志消沉,缺乏进取心。消极情绪一旦被激发就具有弥散性和持久性,很难被制约在适当的范围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学生的相对平庸化”。另外,进入大学后与他人比较的方面越来越广泛,容易产生在很多方面不如他人的感觉,因此,一些学生刚上大学就产生了自卑感,在自我认知和评价方面出现了阴影。

3.功利性和攀比心理较强

功利性在当代艺术类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他们为了各种功利目的,踊跃参加学生会、党课培训。另外,由于艺术类大学生所学专业的特殊性,很多学生在大二、大三就开始在校外打工。面对金钱的诱惑,艺术类大学生逃课现象相当严重。由于艺术是一项高投入的教育,需要家庭经济状况相对优越,艺术类大学生的家庭条件一般较好,学生在上学期间穿名牌、出入打车、配备高档通信设备等现象十分普遍。一些家庭并不富裕的学生,也追求档次、崇尚名牌、攀比摆阔的现象随处可见。

二、家庭环境对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家庭教育

在对人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是最早的、最全的,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诸多理由的学生的父母不是教育理念存在偏差,就是策略欠科学;对子女的期望值或过高,或过低;不是专制,就是放任溺爱。而对于学习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家庭教育不当,会使孩子们非常自我,不服从管教,规矩意识淡薄;缺乏思维的批判性,做事没主见;性格孤僻,心理自卑,依赖性强;缺乏独立能力,影响健康人格的发展,没有开拓精神,遇事急躁莽撞,稳定性差。

2.家庭关系因素

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会对家庭成员的感知、情绪、情感、个性和能力产生不良影响,尤其对未成年人影响更深。这是因为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情绪、性格等尚未成熟和完善,不融洽的家庭关系会导致大学生的冷漠、寡欢、孤独,甚至自我封闭、自信心差,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参与社交活动时策略简单、无所适从,有时会拒绝交往,恐惧社交,怕受伤害。但在学校不可能不与人交往,尤其进入大学后,远离家人、朋友和熟悉的环境,处理人际关系和适应专业都需要从头开始。检测如在初始阶段未能得到调整和有效干预,就会出现强迫、焦虑、偏执、抑郁、敌对、恐慌等症状,使人际关系处在紧张状态下,社交范围狭窄。

3.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大学生出现自卑、孤僻、抑郁心理,在心态上体现出如下特点:长期抑郁、焦虑、自我封闭,使精神长期处在紧张状态,导致神经衰弱,不敢面对现实,遇到理由总是逃避,总是为自己寻找借口;乐群性差,性格与众不同,独来独往,害怕群体生活;人际关系差,情绪不稳定,易悲观、偏执、心胸狭窄,行为不理智;学习效率低、效果差,不仅厌学且想退学。尤其是面对身边艺术类专业同学家庭情况较好的,面对名牌、奢侈品的诱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更容易悲观、孤僻、焦虑,容易采用极端方式,危害他人或社会;容易发展成精神性疾病。

三、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举措

1.结合艺术类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加快课程建设和改革

艺术类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应有别于其他院校,在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在艺术审美心理、人格心理、创作演出心理和心理健康等几个方面应有所侧重。可以利用艺术教育本身独有的交流性和体验性的特点,营造出一种愉悦而富于情感色彩的审美心理,使学生在创作和审美过程中,宣泄和释放负面的情绪,从而缓解紧张状况、减少焦虑,进而达到精神的洗礼和情感的升华,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2.丰富宣传手段,提高教育效果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策略上,除了传统的宣传教育手段,如讲座、报纸之外,还应注意到,艺术本身就具有很好的心理治疗功效,目前很风行的音乐治疗、舞蹈治疗、绘画治疗正是利用了艺术的创作,在不知不觉中对人们发挥无可替代的精神保健和心灵抚慰的作用。因此,艺术类院校完全可以利用自身丰富的艺术资源,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体验和观察,编排和设计一些有意思、有教育作用的心理剧和宣传海报,来激发艺术类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热情和提高重视程度,帮助学生激活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获得更好的社会发展。

3.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标本兼治的物质心理双脱贫

对贫困生在进行物质资助的同时,必须进行心理指导。具体做法如下:(1)挫折承受能力和调适能力培养,鼓励学生正确对待挫折,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的挑战。(2)完善自我意识,相信自己,主动争取在竞争中完善自己。(3)人际关系的引导,鼓励学生打开封闭的自我,主动与他人交往,学会处理人际关系。(4)引导学生保持独立的人格,有自知之明和不卑不亢。(5)教育学生在接受他人帮助的同时,要尽力帮助他人,学会互助。(6)引导学生学会倾诉、宣泄、缓解心理压力和苦闷,将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王玥.美术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分析及教育倡议[J].考试周刊,2008(43)
[2]张成玉.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实证分析与疏导方案[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6)
〔责任编辑:庞远燕〕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