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 >自主经营自主经营:现代班级管理新机制学术

自主经营自主经营:现代班级管理新机制学术

收藏本文 2024-01-20 点赞:17317 浏览:7327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主导型”班级经营模式被视作铁板一块的“他组织”,班主任说的就是班规,将每一位学生视作一枚“棋子”,随意用来排兵布阵,釆取死看、死压“密管”方式,这种以同质人为前提的“圈养”管理,是对“绝对他组织”的一种高压管控。事实上,现代班级不仅是一个主体性组织,更是一个能动性生态系统,它具有自主、开放、非线性组织特质。因此,构建班级“自组织”经营模式,是将现代班集体组织意识与班级协同文化相契合,打破刚性“震慑”下的班规结构,纳入交互竞争机制,运用“疏密有致”的班管方略,创设一种涨落有序的组织形态,从而实现班管模式由传统封闭型向现放型的根本转变。

一、班级“自主经营”现实意蕴

以往我们像“纤夫”一样,艰难地拖着班级这艘“船”前行,班主任起早贪黑,事必躬亲,以身心疲惫为代价。魏书生老师对此曾作过这样的描述:在班管工作中,班主任“忙得不可开交,焦头烂额,学生或是莫名其妙,或是手足无措,或是紧张焦虑,或是隔岸观火,帮不上忙,也不会帮忙,结果,按下葫芦起来瓢,效率甚低,最后集烦于一身,集怨于一身。”显然,这种单向管控模式,导致了学生主体性不足、依附性过强、决断力较差等状况,结果班管效果并不理想,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事实上,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有效自治。新时期建构班级自管经营模式,要以学生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让每一个学生都来承担班集体的相应职责。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应从统治者转变为引导者、协助者,但班主任工作并不意味可以完全放手班管事务,相反,班主任则需要承担班级更为复杂的目标管理、家校合力、文化建设等管教双重责任。
因此,现代班级“自管经营”的重要内涵,是以“全人教育”为发展目标,充分放大班管功能,让班管权力下移,引导班级学生形成“管是为了不管”的自管意识,使每个学生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从而有效建立班级经营“自管、自理、自律”机制,实施班管自主经营扁平化方略,把班级彻底还给学生,以实现当代班管“自我教育、自我怎么写作、自主管理”发展新目标,从而使班管经营达到“他控”与“自控”的辩证统一。

二、班级“自主经营”实践策略

1.拓展“自管”措施,唤醒意识

近年来,我们把“崇尚自主、尊重差异、拒绝平庸、追求卓越”作为班级自主经营理念,把“强身健体、能说会写、阳光个性、志趣高远”作为学生个性发展的班管目标,提出学生生活自理、学习自主、品行自检、心理自调、行为自控、人格自强“六自”班管经营策略。为增强学生的地位,提高班级自管效能,接班伊始,我在了解学生自管意识、能力水平基础上,让学生自

源于:大学毕业论文格式www.udooo.com

行制定《班级公约》,放大班管职能,成立由各职能部长担当的“班级纪律管委会、作业审查委员会、环境监察委员会、纠纷处理委员会”。在自管组织设置上,实行无记名,通过评议,推出学生心目中最理想的班委成员,班委下设各职能部,让学生仿照社会行管职责功能,引导学生建立了“班务部、学习部、纪检部、团支部、宣传部、劳动部、文艺部、体育部”八大自营机构,各职能部下设值日班长和职能小组,实行班委——职能部——小组——值日班长“四位一体”自管经营模式。其中,班委中班长是班级的形象代表,班长和副班长带领各职能部长工作,班上的一切日常管理实行每日轮值制,全由各职能部长负责,各职能部长要互相协作,互相支持,而各职能部的工作由全班同学负责监督和评价。为让更多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各职能部又下设了学习小组、劳动卫生小组、宣传职能小组、文艺职能小组、体育职能小组等,使得班级自管形成一个职能网络,让每一名学生都在其中承担一份责任,最大限度地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职责”的自管运营新机制。

2.提升“自理”能力,强化主体地位

近年来,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锻炼,在班级日常自管探索中,我们采取“一条主线、两套机制、三方联动、四类指导、五员并进”基本方略。在每组轮值周中,采取每天循环轮流担当“值日班长制”方式,每人一天。由“值日班长”带领大家晨读,并检查每个学生仪表;轮值组负责当天班级卫生、纪律、课前准备等相关事务的督查,由“值日班长”详细填写班志,并作值日报告。值日报告一般分“通报当天班级总体情况、表扬、批评、提出希望、值日心得”五部分,全班同学要对这位“值日班长”进行优、良、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评价。同时,还通过“自管”平台,让学生自行制定《班组自管竞赛办法》,班组之间搭建了“课堂纪律、学业成绩、劳动卫生、体育比赛、文娱活动、考勤情况、作业收交、为班出力、行为规范、宿舍纪律”十个方面的竞赛内容,并由班委和职能部长拟定竞赛规则,量化评分细则,以100分积分制为竞赛基础,以此或加或减,如小组某人迟到、不交作业、违反宿舍纪律等都要相应扣1分;代表班集体参加学校各项比赛获得等奖次,每人加2分等,班委将评比表张贴在教室的宣传栏上,以便随时比较与评价。在学习自管上,采取兼容经营方式,成立了四人合作小组,组内既有品学兼优的学生,又有学困生、后进生,各小组进行自主命名,如卧虎藏龙、龙跃凤鸣、四味书屋、莲心小队……组长产生于组员内,同时还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参与班级值周管理。班里每周安排一节主题班会,班会由“自管小组”主持,并依据班委期初总体计划,各小组提前一周将方案报班委确定,班主任仅是活动的顾问,每次活动各小组有明确的内容与目标,形式新颖,每位学生在活动中都有岗位、各展风采,从而助推了班管“自理”能力的有效提升。

3.维护“自律”形象,增强自管责任

班级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制度文化和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文化的核心与灵魂。近年来,在增强班级自管责任中,我们引领学生注重班级显性文化建设。首先,打造班级自管硬文化。通过学生自我实践、自己动手,把班级建成具有教育气息的愉悦场所,让学生在窗明几净、极富浓郁文化氛围中形成一股学习风气,自发创建一种催人奋进的生态环境,通过耳濡目染让自管意识时刻撞击着每个学生的心灵。其次,加强班级自管软实力建设。主要围绕制度、观念、行为隐性文化构建,把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作为班级化自主经营的主体路径,使全体学生拥有一种共同信念、价值观和行为态度,让班级文化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例如,在班规的制订上,运用法则,班委轮换,实行定期重组制,但又不是简单地实行完全更换班底的做法,遵循“能者上、庸者下”原则,定期让新人占有适当比例;在观念引领上,学生通过对班旗、班歌、班徽、班训的设计,让这些形象标志在学校各种活动场合展示,从而有效凝聚本班的向心力;在行为导向上,千方百计地发挥班风舆论正能量,力求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形成自管合作与竞争氛围,如通过确立“求实、勤奋、团结、友爱”班风目标,丰富班级活动内容,将班风目标分解为“品德、卫生、学习、纪律”等具体的行为规范,要求大家严格遵守,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和向心力,让班级化成为塑造学生心灵的栖居地。
第三,增强学生自管责任能力。构建以“自主性”和“主体性”为核心的班管经营模式,围绕“把所有的事情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经营目标,使班管经营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效果,最终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例如,在学习上,以“小组合作”模式开展自管自育,建立一种“自我教育的教育”方式;在生活自理上,学生成立了生活自管会,自行组织违纪检查,着力开展“四比四不比”阳光自管活动,即“不比父母比明天、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品牌比品位、不比傲气比志气”,要求“生活自理从整理课桌开始”、“扫天下从扫屋子开始”,学生自建了“常规卫生维护志愿者、学习手拉手志愿者、助残志愿者”三个爱心团体,在全班开展“弯腰活动”,倡导帮助学困生补习,持续“叠被子比赛”、“文明课桌评比”;广泛开展读书演讲会、征文比赛、我最喜爱的歌曲比赛、球类挑战赛、集体长跑锻炼等。多年来,学生的自管实践给我带来了许多惊喜:学生自管能力增强了,班管氛围不再沉闷,活动更加丰富,学生成长更有活力,这种团结合作、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有效历炼了学生的综合自管能力。

三、班级“自主经营”激励机制

为全面客观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评价,围绕“个性化”发展目标,采取“自我、书面、展示”等多元性评价方式。围绕学业水平、道德修养、综合能力和个性特长等,由学生自行订立一套评估机制,用量化的方式进行自管。例如,学生通过自行讨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确定了学习评价、体育评价、艺术评价、参与活动评价、参与班级工作评价、纪律意识评价等内容,侧重自管激励机制,兼顾各自个性差异、学业状态、兴趣爱好等情况,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拥有获取发展参评的机会。
在自管评价层面上,以短期(每月一次)和长期(期末《素质报告册》)相结合,方式上采用口头、自我、小组、班干部、值日班长、集体、科任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评价内容包括道德、卫生、纪律、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技能发展、岗位技能等多方面。1、开展“四个学会”自我发展性评价,评定由各合作组每周组织一次,每月进行集体小结,由小组长通过“周总结本”将评价结果通知家长。学期末由小组进行初评,然后由各职能部进行复评,最后由班委会进行终评;2、班主任则以交谈、观察、问卷等“书面反馈”方式实施评价,以便及时把握班级的发展动向,并加以正面引导与纠正;3、开展“展示性”评价,如每半学期由学生自行组织“学习之星”、“体艺之星”、“后起之星”等评比,并在宣传栏内予以公布;4、充分发挥成长记录袋、激励性等育人功能,如在一张小小的胸卡上,学生自行定期在背面设计了“阳光少年”评价项目,当学生每做一件好事时,就在相应的位置上打上一颗星,让学生胸前星光闪闪,心中阳光灿烂。
参考文献
张艳薇.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07.
何世总.小组管理模式初探.学校管理,2012(1).
(责任编辑 付一静)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