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改革 >> 大学教学改革 >简论应用性理由教学中“法”应用

简论应用性理由教学中“法”应用

收藏本文 2024-03-08 点赞:31185 浏览:14421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最重要的题型之一,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培养学生分析理由能力、解决理由能力、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对一些小学生来说,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解决理由。基于此,文章提出应用性理由教学的几种分析法教学,仅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应用性理由教学 分析法 应用题
应用性理由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但是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如何解决应用题是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面对的一大困难,同时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难点。那么如何通过应用性理由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分析解决理由能力呢?这就需要我们从应用题句子成分、数量关系等入手,因材施教,将各种分析法灵活应用于教学中,理清学生解题思路,加深学生直观印象,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阅读分析法

在应用性理由教学中,很多小学生解决理由时面对的首要理由就是无法理解题意及关键词,如“至少”、“最多”、“不大于”、“不小于应用性理由教学中“法”应用的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他们对这些词的理解多少会出现一些偏差,而在解题中,理解稍有偏差,解题成果就会完全不同。比如:1.某学校图书馆中有文学类和科技类书籍共5000本,其中,文学类书籍的数量是科技类的1/3,请计算出文学类书籍共有多少本?2.某学校图书馆有科技类书籍5000本,文学类书籍数量是科技类数量的1/3,请计算出文学类书籍共有多少本?这两道题区别并不大,如果不认真理解,就会出现偏差,最终出现错误。怎么样才能保证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性?首先进行粗读,让学生初步了解题意;然后进行精读,一边读一边对理由进行详细分析,如一边画一边读,在读的过程中画出相应的条件和理由,用单直线和双直线画出不同类型的已知条件,用曲线画出理由,分析已知条件和理由之间的关系;最后进行细读,整体读题,理清思路,正确掌握题目中量与量、量与理由之间的关系,进行理由的完整解答。

2.句子分析法

所谓句子分析法主要是对应用题进行句型、句子成分、句子中所包含的数量进行分析。几乎每一道应用题都是由陈述句和疑问句组成,陈述句所对应的是表达式或者是对题意的解释,疑问句对应的则是需要求解的未知量。比如:小明和小红两家距离为12公里,两人相向而行,小明和小红的速度都是每小时3公里,问两人多久会相遇?在该题中,共有4句,第一句为陈述句,可将其写成表达式:小明和小红的距离=12公里;第二句也是陈述句,主要起到解释作用,向学生揭示该题说的是行程理由,而且小明和小红两个人是相对而行的;第三句陈述句所要表达的是小明和小红的行驶速度,也可将其写成表达式:小明行驶速度=每个小时3公里,小红行驶速度=每个小时3公里;最后一句是疑问句,问的是两人需要多久才能相遇,这正是该题需要解答的未知量。这样通过一步一步进行句子的分析,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白题意,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解题效率和解题质量。
小学数学题目各种各样,但是解题思路大多相同,只要掌握了解题策略,在遇到新理由时学生才能够将自己掌握的解题策略灵活用于解题中。除了句子分析法,我们还可以通过数量转化的训练策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使学生更轻松地完成应用题的解答。将应用题的句子转换为数量表达式或者是等式、不等式,通过列方程式的方式一步一步转换句子,让学生通过步骤掌握题目中各个运算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策略也称为数量分析法,数指的就是题中的具体数值,数量指的是应用题中的具体数值相当于什么量,所谓数量关系就是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写出数量之间的表达式。

3.图形分析法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其在思维方面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很多数学应用题的解决通常要求学生思维具备一定的抽象性,这就给学生理解题目、解答题目带来了困难。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教学生学会通过勾勒图形或线段的策略解题。第一,看,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形成基本表象。第二,辨,教学生对题型进行辨别,可按照理由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类,即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包含关系、数量与份数间的对应关系、部分与部分间的并列关系,对于前两类的应用题可画一个图形,另外一类可通过画并列线段的方式进行解题,比如:菜市场某商户运来青椒150千克,运来西红柿的重量是青椒的4倍,共运来青椒和西红柿多少千克?这道题属于包含关系,在总重量中包含青椒和西红柿的重量。如果将题变为:将青椒和西红柿平均分给10个人,每个人分到了多少千克,这样应用题就属于对应关系,也就是青椒和西红柿总重量与总份数的对应;如果换成理由:运来的西红柿比青椒多出多少千克,这道题就变成了并列对比关系。第三,画,引导学生学会以自己对题目的理解画出图形或线段进行解题,对于行程类、工程类的题目可通过画线段方式,让学生先画线段,再定分点,然后标出已知量、间接量和未知量,在解答面积、体积类的题目时,则可采用简易图形的方式。通过这种策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理由的初始阶段,教师务必帮助他们打好基础,使他们掌握解决理由的基本技巧。我们大可在应用题教学中从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入手,灵活运用阅读分析法、句子分析法、数量关系分析法、图形分析法,坚持因材施教,给学生以深刻的直观印象,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多设计开放性题型,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金如.关于小学数学解决理由教学的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2,44(8):55.
[2]陈才,陈帅.解数学应用题的句子分析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11):70-7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