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心理学 >> 大学生心理 >简析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小学语文学科对策

简析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小学语文学科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3-31 点赞:6941 浏览:2338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7-4309(2013)05-0033-01
摘要: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教育的重要部分,小学语文学科是重要的主干课程,如何利用好语文学科优势,运用何种方式,本文在阐述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 具体提出相关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 语文学科 渗透策略
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教育过程, 也是学生心理发展过程, 存在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语文学科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它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 也是学生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的过程, 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其教学要求及特点决定着它肩负着发展和培养学生情感的独特使命,它不仅要教给学生雄厚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和审美情趣。因而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应该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感知、理解、记忆、判断等智力因素的发展,还应该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发挥,注重发挥利用语文学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小学教育真正优化成素质教育。

一、认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所谓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即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小学生处在少年时期,他们思想单纯,活泼好动,自理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环境、不良现象的影响,加之他们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大多受到双亲家庭的溺爱,在幼年期可能会养成许多不良的习惯,对以后的成长相当不利,心理素质脆弱,必须对他们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进行爱国主义、政治、思想、道德等教育,使他们逐步成长起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克服个人主义,养成学习、生活及日常活动的好习惯。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语文教学本身具有着极其鲜明的情感色彩。语文是语言、文字、文学的综合,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各种艺术形象的构思都要通过语言来表达,文字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这些都是具有感情的东西。
1、从语文教育的特点来看,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从语文教育的实践来看,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且心理教育讲究的是主体参与性原则,不再是教师在讲台前一味地讲授,而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在活动中或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自己去体验、去感知。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使学生逐渐地认识自己,更全面地把握自己的情感、意志。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创造必要的渗透条件

1、新型的师生关系。心理教育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在于开发人的潜能,推动人的健全发展。它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是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指师生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核心,有了“爱”,师生原先的“我”“你”关系将会置换成“我们”,从而使师生心灵沟通,共享成功之喜悦,共担挫折之烦恼。其次是合作的师生关系,这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的作用在于,“你不会学习,我来指导你学习; 你不愿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
2、先进的教学观念。首先是主体性的学生观。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动发展的机制,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主体发展机制,推动其成长。其次是发展性的教学目标观。现代教学着眼人的终身发展,即要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必要的教育技能。实施课堂心理教育,教师还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技能: 了解学生的技能──通过观察、作业分析、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内心世界等; 教学设计技能──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应变技能──教学过程中,对偶发事件特别是学生提出的理由作出积极反应,有灵活处置的能力。

(二)掌握渗透的操作要领

有效的心理教育应该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准学科个性任务与学生需养成的心理品质间的结合点,使心理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互补。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必须构筑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基础上。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教育的操作要领有这样几个方面:
1、整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质量规格和水平。传统的教学目标多偏重知识的授受,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如今,素质教育已启迪并要求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元的体系,涵盖认知、智能、情意三个领域,这为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提供了良好的背景。
2、创设参与情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任何知识、技能乃至情意因素,只有经过主体内化才能养成,这就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杜威说过,兴趣是学生成长中才能的信号与象征,显示着最初的能力。因而,创设情境,引导兴趣,无疑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策略。

(三) 把握渗透的主要内容

语文教学历来崇尚“文道统一”,心理教育其实仍可归于“道”之列,这也就为它在语文课中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提供了天独厚的土壤。我认为,语文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必须紧紧抓住以下主要内容:

1、锻炼坚定的意志。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进行心理教育渗透。

2、培养活跃的思维。学习过程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是学习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凭借教材中具体人物的思维实例启迪学生。
3、陶冶积极的情感。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教师要充分利
用教材赋予的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4、练就自省的能力。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渗透不仅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赖于相应心理知识的掌握,还需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修养能力。这样,个体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保证心理健康,发挥心理潜能。因而,语文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教材与教学,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比如调控情绪、自塑性格、主动磨练意志等等。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2]陈琦主编:《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小学语文学科对策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6(2002重印)
[3]论文作者: 才鸿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二十一世纪教育文献》第六卷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