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大众传媒 >简论新闻记者采访技巧

简论新闻记者采访技巧

收藏本文 2024-01-20 点赞:12818 浏览:5667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采访技巧是指记者在实施新闻报道中,通过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获得最有价值信息的一种能力。法拉奇用尖锐犀利的采访方式,成功的采访了30多个活跃在政坛上的风云人物,成就了她辉煌一生的“世界政坛采访之母”荣誉。在国内,崔永元用诙谐自然的语言,撬开了许多不善言谈人的嘴巴,让他们推心置腹娓娓到来;央视名嘴和各大媒体的知名记者,也都是用一个个在现场、在关注的姿态,向观众展示了事实真相及新闻背后的故事。而这一切,正是记者驾轻就熟的采访技巧来完成的。
关键词 新闻记者;采访技巧;采访艺术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1-0024-01
新闻讲“七分采,三分写”。问什么,不问什么,用什么方式提问都会直接影响到采访对象,很多必须要了解、掌握到的资料往往因为记者提理由的角度和方式不能被受访者接收而影响到采访的效果。因此,记者要掌握提问的策略和技巧,灵活应用多种提问技巧,是新闻采访获取成功的关键。有人说采访是一门艺术,需要精雕细琢,才能使本真得到升华。而这个精雕细琢第一个表现就是提问的艺术上。
首先,提问要因人而宜,因势利导。采访是一门说话的艺术,检验的是与各种陌生人沟通的能力。采访专家学者,必须充分做大量的案前准备工作,充分了解他从事的行业特点,本人取得的成绩,甚至涉及领域内的一些发展深思等。既要做学生,又不能简单的你问我答,枯燥乏味;要通过业务知识交流,建立自己与专家平等交流的平台,通过访问,让专家学者产生认同感,进而增强主动倾诉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主持人华莱士曾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至少在准备好30个或40个扎扎实实的理由以后才去采访。他认为准备理由也是一种训练,如果事先没有充分准备,临时是很难提出理由的。河南广播电台著名记者陈明也曾说过,他每个采访都会早到半个小时,了解采访的环境,观察一些细节,然后才可以让自己的采访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同时,一些观察到的细节也成为他向被采访者提问的理由。对待不善言辞的对象,就要把他放到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中,从拉家常开始,消除他的紧张情绪,甚至采用隐蔽式采访的方式,让他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中展示真实的自己;如一些农民企业家、行业领头人,本身没有多高的文化水平,但是在业界确实领先人物,采访时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的坚守或者辛勤的耕耘,在他们身上不用任何华丽的语言,只要他们朴实的乡音和真实的生活工作就足够了。电视台原《面对面》主持人王志曾说过:“只有职业的采访者,没有职业的被采访者。”被采访对象千差万别,有的很容易被调动情绪,有的却很拘谨,有经验的记者在采访时不会急于提问,而是先着力于同采访对象加强亲近感,用拉家常的办法来拉近距离。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只有赢得时间越多,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采访对象构建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对待犯罪嫌疑人或者特殊人群,不能用咄咄逼人、居高临下式的采访,更不能诱导式提问,而是要平等的交流,让他感受到人格被尊重,从而能够放弃戒备,倾心交流。
其次是采访要有现场感。在事件发生的现场采访,就要发挥记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作用,通过场景的描述或者记录,向受众展示所见、所闻、所感,让受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汶川大地震救援过程中,记者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站在废墟上、站在受灾群众的帐篷前进行采访报道,我们看到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无私支援和灾区群众自救的感人画面;“四川雄起”的喊声和灾区小学的开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在采访当事人和围观人员中,要直接切入主题,简短而信息量集中;采访受害人一定要尊重对方意愿,站在对方角度去体谅、劝慰,取得信任并获取有价值信息;比如“7.23”甬温高铁高铁事故,面对失去亲人悲痛欲绝的家属,记者就不能再把话筒递过去戳伤他们的伤口,此刻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只要记录画面就足以震撼和说明那种永远抹不去的伤痛。采访专家学者,或者职能部门领导,一定要到现场分析,要尽可能多地揭示事件背后的有价值信息,而不是坐在办公桌前事不关己的夸夸其谈,否则不仅不能够发挥其发言“权威性”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令人反感。
再次,采访方式要灵活,要根据客观情况选择最好的采访形式。新闻的时效性要求新闻记者必须第一时间深入现场进行采访活动,而新闻事件的现场往往情况复杂,当事人也可能处在各种各样的情绪或状态之中。这时记者要采访当事人甚至接近当事人都可能遇到困难。这就要求记者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能根据当时现场的情况做出适时、正确的反应。不能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使采访陷于困境。无论是采访当事人还是相关群众,都要灵活运用各种方式,采用各种途径。如一种策略行不通,立即转变思路,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最后,采访要摒弃个人好恶,还原事件本真。新闻是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客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因此,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理由,严禁带着主观臆断去采访,先入为主的采访,很大程度上会蒙蔽我们的双眼,失去判断力。在对采访对象的选择上、在相关证据的获取上、在专家人士的分析上,要始终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采访中要掌握话语的主动权但是不能偏执,要能收放自如,还不能影响被采访者的情绪。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学会察言观色,随时通过被采访者的面部表情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随时掌控局面。采访中要时刻具备清醒的头脑,发现数据异常或者被采访者前后矛盾时,立即提出质疑,求证,防止因出现信息失实,造成报道失误。
会追问,是采访的重要技巧;敢质疑,是深入访问的重要手段;而用真心体味被采访者的感受,用真情、真意打动和征服被采访者,取决于记者的个人素养。这就要求记者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力,还要具备一定的亲和力,具有较高的情商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总而言之,采访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素材,取得有价值的信息,记者所有的采访技巧都应为这一目的怎么写作。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