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法制教育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1-13 点赞:30859 浏览:14326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语文课本里的文章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无不富于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长效的营养剂。因此,在语文课中,教者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与文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实现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情操的陶冶。
【关键词】情感教育;人文因素;教学艺术
语文教学法美在其中,用课文中点点滴滴的美去感染学生,用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课本外方方面面的情来浸润心灵。与花草对话,与长天吟哦,与鸟虫共语,随春秋更替而动情,随晴雨变化而动心,赋情感与万物,用一颗爱心去关心他人,用一份责任来审视自己,用惊喜去感悟春天,用思索来总结冬季。
情感教育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符合其切身利益而产生的存在于意识形态中的并能左右着理性的正常发展的物质反映。当它处于积极因素时,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成为推动作用。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深刻的感悟到:要想让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让学生学到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素质,又要提高学生语文的能力,必须在语文教学中突出一个“情”字。特别是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不断掀起,在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贯彻新理念、执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给课堂教学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变革,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的改革,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先进的教学策略不断产生,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焕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我作了以下探讨,共大家商榷。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育开始寻求人文精神的支撑。什么是“以人为本”,教育的人文本质是什么?陶行知先生曾对此作出过精辟而深刻的阐释,他说教育是“以人教人”、“情感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质,落实人文教育是语文的重要任务。那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如何在关注我们的学科、关注我们的教学的同时,关注我们的学生,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儿童文化”,从而实现“心心相应的情感教育”?

1 倡导个性化的阅读——追求“真情”感受

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与独特的体验,让学生深深的被情感打动。如在《夹竹桃》一文中,“韧性”是夹竹桃的魅力之一,如何让学生真切的感悟而不是肤浅的接受呢?教者通过设问“‘韧性’体现在夹竹桃身上该如何理解呢”,让学生默读深思,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感悟。于是学生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读出了“坚强”;从“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体会出了“生命力顽强”;从“然而”悟出了“与众不同”;从“悄悄地一声不响”读出了“韧性”就是默默无闻地奉献……从而,感受到“韧性”就是坚强,就是默默地奉献,就是坚持不懈,学生陶醉于这样的情感教育中。
再如,《夹竹桃》一文中由夹竹桃产生的幻想,老师首先进行了入情入境的配乐朗读,随后学生们在轻柔的乐声里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产生了不同的幻想与感受,有“环游宇宙的飞船”,有“神奇的海底世界”,还有“夹竹桃仙子轻盈的舞姿”……教师便鼓励大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同桌。再来听此时的朗读,已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涌动着灵气与个性。感悟语言是一种个性化的语言感受,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情感气质等多方面的差异,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自然也就有了区别。因此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感悟,发掘学生的灵气,使学生对语言产生具有个性化的理解与真情感受。

2 开发人文因素——交流“真情”感受

语文课本里的文章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无不富于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长效的营养剂。因此,在语文课中,教者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与文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实现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情操的陶冶。还是以《夹竹桃》为例,当学生对韧性有了充分的感悟后,教师通过“悄悄的,一声不响的,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默默无闻以及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使我们想起了很多很多……”这一段富有诗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联想。学生们开始了与文本的对话,与他人的心灵的交流。有的想起了默默无闻的工作在大街小巷的站岗放哨的守卫员;有的想起了每日迎着朝阳美化世界的清洁工;还有的想起了为人民救死扶伤战斗在第一线的医生;也有人说起了学校传达室看门的老爷爷……

3 运用的语言——实现“真情”体验

在课堂中,教师与文本融为一体的语言,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诗意的环境,学生们在这个处处散发着人文气息的氛围里,进行着真实而精彩的体验。如《夹竹桃》一课的导入部分“麻烦哪位把大家带入作者家的美丽小院”,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情境;读完全文,教者通过“我们看此时的夹竹桃,它已不再平凡,它的片片绿叶流淌着缕缕诗情,它的朵朵鲜花包蕴着点点浪漫”这一段充满的话语,又欣赏了一首歌咏夹竹桃的古诗,激发学生放飞诗情,体验诗情,还语文教育人文性。于是像“白色的夹竹桃像一朵朵小雪花,正在飘落;红色的夹竹桃像一簇簇火苗,正在跳动。白色的夹竹桃带领我走向白云妹妹的房间,红色的夹竹桃带领我走进太阳公公的宫殿”之类的美文从学生的笔淌出来,学生们也在创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滋味。
教师在课堂上的即兴妙评也为课堂增添了情趣。如教学中,当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完课文时,“啊!谢谢你把我们带入了一个鲜花盛开的世界”;当学生说出富有个性的答案时,“你可真是个思想家呀”,当学生的回答绘声绘色、妙语连珠时,“今年的‘金话筒’奖应该属于你”……正是这些富有人文性的语言,使学生们真实的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与感染。

4 引导调动,使多方感情一致

教学艺术,是移情的艺术。在教学中,教师教课入“情”。学生学课入“境”。教师讲课总要带着一股,才能使学生的感情萌动。主张情感教学的于漪老师曾说过,要把课上得“声情并茂”必须“体作者之情,察作者之意,文脉、情脉双理清”,“选准动情点,以情,满怀的启发、提问、讲述、剖析——增强学生的语文感受力”。鉴于此,在课堂上我不仅注意启发学生理解的思想感情,还着力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力求达到学生、教师、作者的情感相通。当学生缺乏感受等,教师要调动各种技法手段。
总之,在语文课堂里,对于学生的学习,教者更应关注的是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并由此焕发生命活力,这样的教育才是由“心”到“心”的真教育,就是一种真正的情感教育。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