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服装 >对于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

对于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

收藏本文 2024-03-24 点赞:4273 浏览:1279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教学如作画,在学生的心灵与思维空间作画,需要让课堂有相对适度的“休止”与“空白”,让课堂出现一种流动的寂静的气氛,给学生营造一个品味、回味、想象、创新的空间,让学生插上心灵的翅膀,让思绪飞扬。
笔者从语文教学的目前状况、课堂教学中“留白”的必要性及作用进行了阐述。从教学语言上、深思时间上、情感体验上、思维空间上、课堂节奏上等几个方面进行“留白”尝试,给学生深思、感悟、探索的时间,以期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留白” 必要性 尝试
国画家在一张白纸上只寥寥数笔,画一条鱼或几只虾,留下整张纸的“空白”,使人觉得满纸皆是水。画作处处“留白”,处处有意,空灵虚幽,虚实相映, 使无画处皆成妙境。这就是国画的一种手法—“留白”,即在整幅画中恰到好处地留下一些空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教学如作画,在学生的心灵与思维空间作画,需要让课堂有相对适度的“休止”与“空白”,让课堂出现一种流动的寂静的气氛,给学生营造一个品味、回味、想像、创新的空间,让学生插上心灵的翅膀,让思绪飞扬。

一、语文教学的目前状况及“留白”的必要性

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语文教学往往带有较强功利的色彩。教师采用“满堂灌”或“满堂问”的方式,从字词句篇到语修逻文都给学生讲解详细,分析透彻,唯恐漏掉一个知识点。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无法主动深思,学习变成了索然无味的填鸭,身心疲惫,进而失去了学习兴趣。美国教育家哈·曼曾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
从本质上来说,语文既是工具性的学科,更是人文性学科,语文教学更多的是师生与文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灵魂的感悟和碰撞。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洪宗礼先生也说“教师应当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里,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去发展学生无限的深思力,把学生引进积极的深思王国”。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注重“留白”设计。
在语文教学中的留有空间,为学生留下一片可以自由驰骋的“空白”,能激发学生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上去探索、发现,积极、主动地构造知识。

二、语文教学“留白”的尝试

1.教学语言上的“留白”

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效率,课堂教学从头到尾像机关一样哒哒哒地讲个不停,因为过于注重结果,而没有给学生主动深思的机会,也没有给学生留够深思的时间,一味追求正确答案,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停顿,创造时间上的空白地带,让学生有深思、感悟、吸收的时间,让他们有咀嚼、回味、记忆的余地。例如,教师可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或者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性格和心理,学生既掌握了知识,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审美情操。例如:在《赫尔墨斯与雕像者》的教学中,请几名学生分角色朗读,从情感和声调的变化上,仔细揣摩赫尔墨斯的性格特点及心路历程,非常有意思,也很有创意!

2.深思时间上的“留白”

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理由提出之后,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深思和发言。让学生有可能针对理由积极思维,主动探讨,他的思维过程才是最难能可贵的。例如:在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先请同学根据诗歌的意象,谈谈对诗人的生活理想、生活状态及诗人的性格的认识。然后呈现海子的生平阅历的相关资料,使学生们在心里形成巨大的反差,这时,教师突然停顿下来,请学生再次解读诗歌的意象。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种思维冲击引起了学生们热烈的讨论和强烈的探究欲,进而引导他们走进了海子的诗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情感体验上“留白”

西方著名的神学解释学家H·奥特说,在诗歌和艺术中,存在着一种“创造性的空”。而这种“创造性的空”的理解和填补,往往体现了人的存活中必定存有的一种生命体验,也是人的生命中最为本真和创造性的东西。
一篇动人的文章,一首充满感情和启发的朗读或视频结束后,教师不要急于总结评价,应该故意留一小段时间,让他们静静地深思、回味,再沉静一会儿,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例如:在完成了《秋天的怀念》对母爱的解读后,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满文军的《懂你》,学生听得泪光盈盈!音乐、画面、情感脉脉地交融,形成了一个熏陶、感悟、沉静、共鸣的境界。
再例如:在完成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思想情感的教学教学后,我什么都没说,只是播放了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视频中,那翻滚的浪花、众多的豪杰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和《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歌词及旋律,激起了学生满腔的英雄情怀,就在同学们凝神聚思之时,他们的思绪也会被带回到那段尘封已久的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进而更能体会《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及自己年近半百一事无成的悲怆和无奈。这一段“留白”时间,既没有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也没有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有的只是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对作者的情感满是理解和体谅。从而营造出一个“曲虽终,情未尽”的艺术境界。

4.思维空间上“留白”

教师要善于创设思维空间上的空白,激发学生探索的,激活学生的思维。瑞士的艾米尔认为:“教授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
例如,教《祝福》时就提问学生:
“小说中提到祥林嫂姓甚名谁?为什么叫祥林嫂?按说她嫁给了贺老六,应该叫贺六嫂,后来回到鲁镇,人们为什么还叫她祥林嫂?她跟贺老六生了孩子阿毛,人们又怎么称呼她?如果贺老六没死,她如果死后跟贺老六合葬,她的墓碑上应该是怎样的名字呢?关于祥林嫂名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面对这一连串的理由,学生一时难以回答,都面面相觑。学生们都一时语塞,不知从何答起,老师也不急着寻求答案,这正是给学生在思维空间上“留白”,收到了纵观全局,深刻深思的效果。
教师通过一个小小的切入口—祥林嫂的名字的变化,引起了学生对封建社会女人卑微的社会地位和被压迫、被侮辱、被损害的遭遇的探索和体会。

5.课堂节奏上的“留白”

一节课45分钟,中学生最佳思维约为20分钟,因此,调节好教学节奏的张弛,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就显得很重要。如果教师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有意识地设下 “留白”,让学生有深思、消化、吸收、练习和巩固的时间,等学生完成“过渡”之后,再做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述,这样就做到了友善用脑,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甚至,在学生写作业的时候,可以放一点轻音乐,则可以缓解精神上的紧张感。适度的教学“空白”,使学生心领神会,使其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内容上。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充分调动了他们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自由抒发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体会到自我的参与感、创造感和价值感。
只有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少精讲,巧”留白”,激发学生思维,才能多一点心灵的宁静、恬静的陶醉、师生的交融。语文教师应让这种“留白”艺术在教学中得到适当的运用,切实提高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教学变成真正的知识增长、心灵成长的艺术。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