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心理学 >> 犯罪心理学 >试谈从PERMA理论看心理文明与其构成要素

试谈从PERMA理论看心理文明与其构成要素

收藏本文 2024-03-07 点赞:11616 浏览:4655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心理文明是心理发展到较高阶段的状态,也是心理逐步积淀规范的过程,心理文明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过程。心理文明的终极目标是构建和谐的世界,寻求持续的幸福。作者从马丁·塞利格曼教授构建的PERMA模型入手,对心理文明的构成要素进行探讨,并认为心理文明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和谐、阳光心态、怎么写作他人和追求持续的幸福。心理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一道,构成了现代社会五大领域。
关键词: PERMA理论 心理文明 积极心理学 主观幸福感 阳光心态
社会道德是时代精神的风向标,社会心态是文化建设的晴雨表。十八大报告里有关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内容中提到,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然而,当今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改革发展攻坚期,社会结构深刻变化,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如何培育心态,倡导心理文明是摆在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乃至社会各界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从文明到心理文明

“文明”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源远流长、广泛使用的概念。早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文明就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和探讨的理由之一。

(一)文明的涵义

古今中外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文明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明理论。《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在西方语言体系中,“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我们认为,“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是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二)文明的发展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目前,人类文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文明形态,也是人类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
从横向来看,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的第四大文明领域,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并列的文明形式,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物质文明是人类物质生活的进步状况,主要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政治发展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观念两个层面内容,其中政治制度的建立是政治制度文明发展的最重要成果。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表现为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两个方面。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的超越,它将引领人类放弃工业文明时期形成的重功利、重物欲的享乐主义,摆脱生态与人类两败俱伤的悲剧。

(三)现代人需要心理文明

处在现代社会,我们清晰地注意到:竞争、压力、忙碌是现代人生活的主旋律,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幸福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真正的朋友越来越少;拥有的财富越来越多,但快乐越来越少;沟通的工具越来越多,但深入的交流越来越少;居住的楼房越靠越近,但认识的邻居越来越少;房子越来越大,但里面的人越来越少;道路越修越宽,但视野越来越窄;越来越了解世界,但越来越不了解身边的人;收入越来越高,但健康水平越来越低……由此,我们提出心理文明的概念。
心理文明是心理发展到较高阶段的状态,也是心理逐步积淀规范的过程,表现为心理健康、心理和谐,有积极的心态,有充分的幸福感。有人说:“这是一个脚步匆匆、幸福流逝的时代,人们顶着生活的重压,一边从PERMA理论看心理文明及其构成要素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叹息,一边奔忙。幸福是什么?没有人有时间、精力、心情去深层追问。”的确,我们需要放慢脚步,静下心来深思什么是幸福,如何享受幸福。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在美国心理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倡导的积极心理学中得到启迪。

二、从消极心理学到积极心理学

(一)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推孟关于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关于生活作用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变成了治愈战争创伤和治疗精神疾患,心理学逐步偏离了对人的积极情绪的研究。20世纪50~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等开始研究人性的积极一面,他们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正如马丁·塞利格曼所言:“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被饥饿和战争困扰的时候,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抵御和治疗创伤;但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则成为他们的主要使命。”所以,在当时的背景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并未使主流心理学的研究主题发生根本转移。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对心理疾患的预防,并发现研究人性的积极方面,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并探索如何加强人性中的积极层面,帮助人们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这是更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作用的事情。基于上述理论背景,塞利格曼提出要研究积极的心理学,帮助人们过更快乐、更积极健康的生活。

(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2000年1月出版的著作《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矛头直指向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消极心理学模式,逐渐形成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并成为当前心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积极心理学是针对大部分普通人的心理状况指导人们如何追求幸福生活的学科。它的研究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在主观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幸福感和满足(对过去)、希望和乐观主义(对未来),以及快乐和幸福流(对现在),包括它们的生理机制及获得的途径。二是在个人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灵性、天赋和智慧。三是在群体的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

(三)PERMA理论:幸福人生的要素

PERMA理论由“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在《持续的幸福》一书中提出。他指出,实现幸福人生应具有五个元素,每个元素都有准确定义,并且可以精确测量。更重从PERMA理论看心理文明及其构成要素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要的是,每个元素都可以通过学习加强。

1.积极的情绪(positive emotion)

积极情绪包括快乐(joy,happy)、满意(contentment)、兴趣(interest)、自豪(pride)、感激(gratitude)和爱(love)等。积极情绪不仅与生理健康密切相关,而且与人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积极情绪能够引起一种行动倾向,能够建设个体资源,能够抵消消极情绪,能够增强主观幸福感,也能够推动个人或组织的绩效,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重要的是,我们都可以通过努力积累自身的积极情绪。

2.投入(engagement)

投入就是专注、忘我,就是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忘记了自我的存在。一个专注的人,往往能够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当一个人在工作、学习、生活过程中能够真正地投入时,才能感受到幸福。

3.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

在心理学上有两项著名的调查实验。第一个选取了两组心脏手术的患者,这种手术危险性极高,术后患者成活率非常低。在手术6个月后,有良好人际关系的患者死亡率仅为3%,而人际关系不好的患者死亡率高达20%。第二个实验,对瑞士17400人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金钱、财富、健康是生活满意度的主要指标的只占20%,而80%的被调查者认为,孤单、压力才是影响人的寿命及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

4.做的事要有作用和目的(meaning and purpose)

目的是人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相似度检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作用是人对自然或社会事务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真正的持续的幸福感,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作用的目标而快乐地努力与奋斗。简而言之,幸福就是快乐地做有作用的事情。

5.有成就感(accomplishment)

成就感就是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成就感往往与人的地位无关,但成就感有强弱之分。人生在世,努力奉献社会,造福人民,建功立业。如此,不论你是发明创造,著书立说,叱咤政坛,还是站岗放哨,耕耘农田,搏击商海,就都会有成就感。
马丁·塞利格曼教授表示,拥有更多的积极情绪、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关系、更明确的作用及更大的成就,那么幸福感也就更强。而这五个元素都可以进行测量、评估,并且可以通过有效的工具予以提升。
心理文明的终极目标是构建和谐的世界,寻求持续的幸福。PERMA理论构建了一个幸福模型。因此,从PERMA理论的内涵出发,探讨心理文明的构成要素显得非常有作用。

三、心理文明的构成要素

(一)心理健康:心理文明的前提条件

心理文明的基本要求是心理健康。中国的心理卫生专家们通过反复的调查与研究,确立了中国人心理健康6条标准与评价要素:一是情绪稳定,有安全感。生活中以积极的情绪为主导,能调节自己的情绪变化并基本保持平稳;内心踏实,有安全感。二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了解自身特点,恰当地评价自己;有自信,懂得欣赏自己,体验自身价值和作用。三是自我学习,独立生活。能够独立处理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理由,从生活经验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并用这些策略解决新理由。四是人际关系和谐。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体验到正面的情绪,获得满足和快乐;能理解他人,接纳和应对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理由。五是角色功能协调统一。基本能够达到与自身年龄、身份、生活环境等符合的责任和义务,比如照顾家庭、完成工作等。六是适应环境,应对挫折。积极面对和接受现实,遇到困难、挫折时,能够调整心态,正确面对并想办法克服,而非消极抵触或逃避。

(二)心理和谐:心理文明的存在状态

我们讲和谐,不仅要力求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注重人的内心和谐。人的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心理和谐是在个体内部心理(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协调和统一的基础上,适应性地调整个人与所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推动个性发展,进而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相应贡献的心理功能状态。心理和谐基于对人性的接纳、调节与提升。
推动心理和谐,关键在于正确理解人的本性,尊重人的本性。拥有和谐的心理,我们才能以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与理解社会现实,正确对待社会对个人的要求,自觉遵守社会的准则,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以包容的心态面对新生事物,理性对待社会理由,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三)阳光心态:心理文明的坚固基石

就像万物存活需要阳光一样,人的心态更需要阳光。阳光心态是一种积极、宽容、感恩、乐观和自信的心智模式。心理专家指出,积极、良好、乐观的心理因素可以有效地推动人的身心健康,而消极、不良、悲观的心理因素则会直接损害着人的身心健康。你内心如果是一团火,就能释放正能量;你内心如果是一块冰,就会使别人感觉寒冷。要想照亮别人,得先照亮自己;要照亮自己,首先要有阳光心态。塑造阳光心态需要我们辩证看待理由,学会转变态度,常怀感恩心理,具备心理弹性,宽容谅解他人,多元成功思维,享受生命过程。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而我们只要拥有阳光乐观的心态,就能够宠辱不惊,笑对人从PERMA理论看心理文明及其构成要素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生的一切风风雨雨和坎坷成败。

(四)怎么写作他人:心理文明的重要表现

现在的社会是怎么写作型社会,所有部门或行业,所有生产或消费的运转、管理与经营等均在怎么写作的标准下以怎么写作为理念、以怎么写作为手段、以怎么写作为形式、以怎么写作为目的才能取得成功。“怎么写作”在古代是“侍候,服侍”的意思,在现代社会“怎么写作”被不断赋予新意,并已成为整个社会不可或缺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怎么写作他人,就是为别人、为集体的利益而工作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其实,怎么写作他人就是怎么写作自己,助人也是自助。
怎么写作他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营造良好心境的法宝,是搞好人际关系的关键。能够提供怎么写作是自我价值感的重要体现。怎么写作他人首先要求有一定的共情能力,这也是社交中的重要能力之一,就是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其次,怎么写作他人不能过分计较个人得失,否则因小失大,不仅会在人际关系上陷入僵局,生活和事业也会因此而受困。最后,怎么写作他人要多做少说。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朱熹作注道:“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要善于把思想化为行动,切忌只夸海口,不行动。

(五)主观幸福感:心理文明的终极目标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在这种作用上,决定人们是否幸福的并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关键是人们对所发生的事情在情绪上做出何种解释,在认知上进行怎样的加工。主观幸福感有三大特点:一是主观性,以评价者内定的标准而非他人标准评估。二是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三是整体性,是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
心理文明的五个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一道,构成了现代文明的科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杨德森,赵旭东,肖水源.心理和谐与和谐社会[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2]马丁·塞利格曼著.洪兰译.真实的幸福[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0.
[3]马丁·塞利格曼著.任俊译.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0.
[4]马丁·塞利格曼著.洪兰译.活出最乐观的自己[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0.
[5]马丁·塞利格曼著.赵昱鲲译.持续的幸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6]岳晓东,李健秋.幸福公开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