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心理学 >> 犯罪心理学 >加强就业心理教育对策

加强就业心理教育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1-20 点赞:10234 浏览:4408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求职时容易出现的心理理由及产生的理由入手,从可操作性层面探索建立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的策略研究,从而有效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策略
求职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人生一次重大的选择。特别是初次求职的同学,由于面对陌生的社会环境和强大的就业压力,许多大学生在就业理由上存在一些不良的求职心理和错误的就业观念,从而大大影响了他们就业的成功率和就业质量。做为承担着教育职责的学校,如果忽视预防与调适大学生由于求职和职业发展的失败形成的不良的就业心理,将会影响大学生个人整体的成长成才。
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大学生出现的就业心理理由,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职业规划辅导和就业创业指导上是不够的,还要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疏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困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当前大学生求职时容易出现的四大心理理由

(一)应对挫折能力差。主要表现为很多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了很大心理压力,一些大学生在多次求职无果后开始表现出情绪低落;有的学生在投简历或面试过程中信心不足,应对挫折的能力较差。
(二)自我评价不准。主要表现为部分大学生过高估计了自己的个人能力,在求职过程中出现自我评价不客观,选择就业单位眼高手低,对企业薪资待遇期望过高等理由,结果造成择业“高不成低不就”。

二、分析就业心理理由产生的理由

(一)难以适应环境。当前,双向选择仍是我国人才供求和求职的主要方式,在这种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必将遇到一些难以适应的环境因素。我国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自小缺乏生活锻炼,依赖心理强,当他们读完大学需要自己身体力行去解决职业理由时,面对着僧多粥少的巨大的就业压力,往往显得手足无措,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其结果是求职心理表现的极不成熟。
(二)就业观念不合理。就业观念不切实际也是造成就业心理理由的因素。许多大学生常常把就业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认识不到职业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他们往往职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例如,一些学生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在城市找工作,否则就辜负了家人对自己的期望。然而社会现实并非如此简单,常常是上了大学并不一定找到好工作。于是这些大学生在幻梦破灭后就会心理错乱,就会产生不公平、抱怨乃至颓废等心理理由。
(三)缺乏竞争意识。自主择业给大学生提供了就业的自由及通过竞争获得理想职业的机会。应该说这也是大多数学生所期望与认可的。但当大学生真正走向求职场时,许多人表现出缺乏信心、缺乏勇气,不敢大胆参与竞争,结果是错过机会,在竞争中陷入了不战自败的境地。这些缺乏竞争意识的大学生在求职受挫后,随之而来往往是苦闷、焦虑、失望等情绪,他们对求职中的挫折既缺乏估计也缺乏承受能力,不能很好调节自己的心态,也不会通过总结求职中的经验教训来获得下一次的成功。
就业指导专家们指出,就业心理理由已成为困扰大学生就业的第一障碍,如何去除心障,放下包袱,靠自己的综合实力去争取一个好的就业开端,并获得一份自己称心的岗位,是所有学生毕业时的最终追求,其实就业时求职成败的关键还是在自己,只要能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和职业素质,就能如愿以偿。

三、开展就业心理教育的策略研究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多在毕业阶段进行,难以提供针对性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的对策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很强的全程化、个性化就业心理指导。一方面这种“就事论事”的就业指导工作方式,难以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水平,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理由。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中的许多心理理由都与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职业”与“自我”有关。因此,构建从入学到就业全程化的就业心理教育是势在必行的。
就业心理教育主要是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理清自己的生涯期待;对相关的职业和发展资源进行分析评估进而做出初步的决策。这样,在面对求职时,他们就有能力对有关职业的需要与自我情况进行对比性评估,确定适合自己心理特点和能力范围的职业领域。
(一)建立全程化的就业心理教育。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应该是贯穿大学四年,每个年级都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对应的就业心理指导。国外及我国香港不少大学的新生一进校,就要接受心理、个性、能力等方面的测评,通过不断调适心理状态,调整就业目标。一般来讲,在大学一年级,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可以介绍与专业有关的行业,并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所必须掌握的能力;大学二年级进行一些职业心理测评,让学生参考这些测评,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质、专长和兴趣,参加相关活动,积累职业经验;大三时适当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的需求、参加一些招聘会等,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大四则进行设计个人简历、求职面试技巧等就业能力的培训,实施求职行动。
(二)建立专业化师资队伍。加强就业心理指导的关键是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稳定的就业心理师资队伍。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人员很多没有经受过系统化的专业培训,没有系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就业心理技巧等知识,很难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指导,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就业指导不感兴趣。要保证就业心理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加强现有的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就业指导教师应加强在职学习,注重在教学中研究,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知识层次。其次,要为就业心理指导教师配备教学工具,学校要加大投入,购置心理测验、能力水平测评、职业兴趣、能力测评的工具、器械,装备必需的实验室,为指导教师提供就业心理教育工作专业化的条件。
(三)建立个性化的就业心理辅导。就业心理咨询应尽量避开以肤浅的逻辑方式对个体的就业心理理由进行表面性诊断,而应强调对个人与职业间动态关系做深入的探讨分析,辅导老师应抱着温暖、关切、真诚的态度,协助大学生觉察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帮助他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能力素质、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自我评价,并且据此客观、真实地做出自己的“职业三向”评价,即职业能力倾向、职业个性倾向、职业体力倾向。针对个别因就业压力过大引起严重心理理由的学生,要及时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对其进行系统指导。
(四)建立学校与家庭教育一体化的心理支持体系。一直以来,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教育时,侧重从学校资源入手,比如,向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宣传国家就业政策等,而对学生影响至关重要的家庭,如何引导他们发挥作用,则开展的工作不多。由于现在大部分学生依赖性强,学生就业与家庭的期望和观点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的价值观、人生观,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择业观。如果不加强与学生家长在学生就业心理教育上的联系,很难对学生就业心理的转变产生质的转变。因此建立学校与家庭教育一体化的心理支持体系,帮助大学生多听专家、父母和别人的意见,结合社会实际,重新审视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职业定位。
综上所述,通过积极主动的就业心理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的选择职业、勇敢的面对求职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挫折和失败,并能帮助大学生在就业后以健康的心态应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不熟悉的工作岗位,尽早进入角色,做好工作,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