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心理学 >> 犯罪心理学 >对于基于个性心理理论高校学生管理

对于基于个性心理理论高校学生管理

收藏本文 2024-03-20 点赞:21318 浏览:9530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本文通过揭示高校现行学生管理模式的不足,提出要改革大学管理模式。从个性心理理论出发,诠释大学生个性管理的内涵,探讨高校学生个性管理的实现途径,以期建立高校个性管理模式。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ficiency of current student management patter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uts forward that we should reform the university management mode. Starting from the personality theory, it interprets the conno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management, discusses the realization way of managing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personality management mode.
关键词: 个性;心理;学生管理
Key words: personality;psychological;student management
1006-4311(2013)34-0249-02
0 引言
高校正在向世界开放,“要把学校办成更能吸引学生的场所,并向他们提供真正理解信息社会的钥匙”[1],这就要求高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更新教育观念。然而在当前高校落后的管理方式下,学生管理理由的尖锐性和严重性日益凸显,原有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当前师生的新要求。要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必须构建学生管理的新模式。

1 大学生个性管理释义

从心理学的角度谈个性,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和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各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倾向性的总和。个性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潜力都有创造性,也有能力方面的个别差异性,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先天生物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个体本身的个性倾向和自我意识系统的制约[3]。人的个性心理属性是不断变化着的,随年龄和阅历增长、社会变迁、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等都会致其发生变化。个性的产生和形成基于个性心理理论的高校学生管理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与人性密切相关,人性的标准和状态是通过个性表现出来的。人是一个具有“自我”、“本我”、“超我”之分的调节系统,他可以进行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因此,学校管理工作者只有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才能做到“因个性施管”,针对各类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在这种个性心理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管理模式可谓之“个性管理”。这种模式运用在高校管理中即称为“大学生个性管理”,即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要确立以人为中心的工作思路,体现尊重人、改造人和发展人的指导思想。高校学生的个性管理也就是以教师为代表的管理者对学生这种受管理者的身心施加影响的过程,对学生的个性深入研究、对高校现有资源充分利用,通过人性的改造和组织化来实现真正作用上的管理,努力创造一个自在的大学学习氛围。它把谋求人性的理想状态、达到学生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的协调和统一作为自己的目标,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确立人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以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锻炼人的意志、智力和体力,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获得超越存活需要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个性化发展需求。[4]这种管理模式要求把发挥人的“主体性”作为第一前提,坚持人性改造和塑造学生人格。可以说,个性管理成为了实现健全人格的一个过程,而学校的教育管理在这个作用上就成为了一种手段。

2 高校管理呼唤大学生个性管理

2.1 当代高教管理的缺陷

2.

1.1 轻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高校管理模式认为教师是中心和主体,学生是管理的客体,没有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于是导致在学生管理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甚至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而不是平等的沟通与交流的关系。教师总是凌驾于学生之上,通常采取训斥和体罚的手段来折服学生。这种管理策略,能够一时维护教师的权威和管理效率,但它严重制约了大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惯于被动接受,不仅影响今后管理工作正常开展,也因为压抑个性而间接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
2.

1.2 忽略学生的个体性

传统的学生管理无视一个关键事实:大学生是有个体性的,他们是一个个正在成长着的青年,正不断由个体性的人向社会性的人的发展着,对大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不够重视。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实行的是班集体管理摸式,把同一专业的学生分成两、三个班,虽然每个班级都配有一个辅导员,但他们与学生之间的接触其实并不多,辅导员不可能有较多机会了解学生,更不用说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在这种教育流水线中生产出的学生思维雷同,缺乏创造性思维。同时,在以往的管理工作中,高校行政人员过于注重权力和影响力,把学生当做下属管,试图以奖学金评定、毕业分配等来制约、掌握学生,在日常管理中自然就采取家长式集权的管理措施,不期然就将自己置于学生的对立面,不自觉增加了相互沟通和理解的难度,在管理工作忽视了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

1.3 管理评价的不科学性

传统管理工作中对学生的评价缺乏真实性和公正性,大学管理者一惯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评价、要求学生,苛求他们循规蹈矩,一旦出现某些细微的逾越,就上升到思想品质层面,马上采取强制性手段迫其改正,这种策略不但粗暴且效果不佳。此外,传统评价观还过分重视对结果的评价,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例如,一些师范大学建立了学生评价的量化标准,简单地把考试成绩、遵纪守法等进行折算量化,把学生综合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以此产生的成绩排名来分配国家助学金。这是很不科学的评价,导致评价的指标非常单一化。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