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广播电视理论 >论新闻发布会答问技巧

论新闻发布会答问技巧

收藏本文 2024-01-15 点赞:32576 浏览:15372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本文从新闻发布会上可能提出的复杂理由、涉密理由、恶意理由、检测设性理由、无准备理由、不方便表态的理由出发,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回答及应对办法。指出:召开新闻发布会,除了坚持首先说、迅速说、忠实说、智慧说等原则外,作为新闻发言人,对于媒体和记者更要做到真诚尊重,及时将事实真相向社会公布,切实维护群众知情权,提高政府公信力。
【关键词】 新闻发布会;问答;应对;策略技巧
新闻发布会作为我国党和政府在社会管理实践中产生的新型社会沟通模式,正逐渐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举办的发布会数量也不断增加,从上世纪十年代的几十次到现在的每年数千次。据统计,2011年我国各级党政机关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达到2200多场,2012年更是接近四千场,而2013年已突破4000大关。
新闻发布会的数量不断增加说明我们党政机关为民怎么写作的意识日益增强,能够顺应民意需要,主动发布消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新舆论环境下,很多信息是为政者捂不建全、盖不住的。与其别人说,不如自己说,与其放任坊间流言讹传,不如发布权威信息维稳。顺应这一形势,我国各级党政机关都举行相关的新闻发布会。在新闻发布会上,要发布什么消息已是铁板钉钉,准备妥当。最令发言人紧张的就是记者问答环节。在这个环节里,面对记者提出的各种理由,发言人应该如何应对,有何技巧呢?本文大体上把记者可能提到的比较尖锐的理由分为几类,与大家共同探讨不同的应对策略。

一、复杂理由

很多时候,记者会在发布会现场提问一些复杂理由,如新闻发布会答问技巧初探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果发言人现场解答就会占用很多时间,而且答后效果不一定理想。这个时候发言人可以先回答要点,让记者有所收获,其余的理由会后再与记者交流或给予答复。
具体操作起来可以这样说:“你提到的这个理由比较复杂,我想先回答这样几点:

一、

二、三,会后如有时间我们再共同探讨,你看这样是否可以?”

涉密理由 对于这一类理由,作为发言人肯定要拒绝,同时也要注意礼貌。这里有两个例子很好地做到了这点。
有一位记者向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提问:美国到底有多少武器?请告诉大家好让大家放心。基辛格回答:我知道美国有多少武器,但我不能说,因为苏联千方百计想知道美国武器的数量,我不能就这样让苏联不花一分钱就从我这里知道答案。基辛格这样回答,既礼貌地回绝了记者提问又不会让记者感觉太难堪。
另一个例子。有记者问一位市委书记:“请问,某某县委书记当选时你投的是赞成票还是反对票?”这位市委书记回答说:“对不起,这是组织保密的要求,我不能违反组织纪律。”这样的回答,即断然拒绝、滴水不漏,同时又将理由和盘托出,让人无话可说。

三、恶意理由

有时因为立场理由或信息的不对称性,一些记者会提些恶意理由,尤其是涉及到国家和集体的不可侵犯的荣誉和利益时,作为发言人这时就应宣传立场,随机应变,适时反击。
反击的方式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但有一个运用事实和数据进行反击的例子,说的很好,与大家共享。陈健,他曾经在1994-1996年任外交部发言人,2001年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有一次陈健在日本访问,日本的朝日电视台请他参加一个现场直播节目。主持人有备而来,态度也不太友好,节目开始不久就说道:中国对世界是个威胁,是个可怕的国家。说着,他拿出1996-2000年中美日三国军费增长的一个对比表格,质问陈健说:“你看,美日两国都在减少军费,世界也在向裁军方向发展,为什么只有中国的军费在增加?”他本想渲染一下中国在搞扩军,好让陈健难堪,没想到陈健一句话就把他的气焰压下去了,陈健冷静地回答:“我要告诉你的是,中国的军费开支还不足日本的1/2,但中国要保卫的国土是日本的26倍!”。主持人听到陈健的回答非常吃惊,没想到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沉默了一会儿,只好转入另一话题。

四、检测设性理由

对于检测设性理由,尤其是恶意的检测设性理由,一般不要予以回答,否则发言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把自己绕进去,从而给记者提供随意发挥的余地,造成不良影响。这里也有一个例子。
一位记者问美国副国务卿阿米蒂奇:你刚才提到美国政府不支持。但如果有一天台湾海峡两岸人民都同意,美国政策会发生什么变化?会继续坚持不支持的政策吗?阿米蒂奇答:用词是很重要的。我们说的是“不支持”, 这与“反对”是不同的。如果海峡两岸人民达成解决的办法,很明显美国是不会反对的。因此,我们使用“美国不支持”这一词。这是应由两岸人民来解决的理由。对于记者的这一检测设理由,阿米蒂奇如果回避不答,那么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但他答了,结果被一些记者恶意炒作,被演绎为美国“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这就变成了一个外交事件,引起海峡两岸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记者纷纷打电话询问美国政府,美国官员最后不得不出面澄清。很明显,阿米蒂奇是被这个“如果”绕进去了。遇到这种情况,发言人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来予以回答,那就是:“现在还不存在这一检测设性理由”。

五、无准备理由

无论我们在发布会开始之前准备得多么充分,都有可能遇到一些你没有准备到的理由。元老级新闻发言人赵启正也曾遇到过这样的理由。
当时,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有位“美国之音”记者突然提问到:“请问发言人,每年开花查重?”赵启正当时很沉着,他说:“我很少在这种会议被别人难住过。花查重,我还真没有数据。我想钱还是不少的,如何节约又能满足会议的需求,我们有一位专门的秘书长管理。容我会后一两天内给你发一个电子邮件或者短信告诉你。”
会后,赵启正履行了承诺,回答了记者这个理由。全国政协新闻办公室通过手机短信告诉这位记者,去年2011年政协全体会议的费用为5900万元。该手机短信还说,根据政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全国政协收支预算可在互联网查阅。记者后来从大会新闻组也证实了这一消息。整个这件事情不仅没有影响到发言人后来还被媒体传为美谈。我们看到,遇到这类理由,稳定情绪是前提,坦诚相告是关键,“如有可能,会后答复”是基本策略。语言可以现场组织,也可以这样说:这个理由我没有准备,等我掌握了相关的信息再回答你,好吗?

六、不方便表态的理由

记者的理由与所发布主题有关系,但当时时机不成熟不便表态,对于这类不方便表态的理由,可以这样跟记者说:“对于你提到的这新闻发布会答问技巧初探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点,还需要研究”;“我也是刚从报纸上得知此事,还需核实”;“我还没有被授权公布有关方面的信息。”也可以先答谢记者提问,然后将答案过渡到要传递的信息上来,例如:“对,你所提的理由很重要,不过我要告诉你的是”;“这个理由很不错,让我来解释一下”;“我给你举个例子”等等。
例如:某市举办了首场环保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有一位记者向发言人提到:天烛峰路附近有一条河流多年来受到污染,附近几个村庄有很多人四五十岁、甚至三四十岁就患上了癌症,多人陆续死亡。她问发言人:对于因水污染造成的“癌症村”的出现,以后有什么整改措施?发言人首先对记者所提的理由予以评价,说这个理由很具体也很实际。并对过去两年城区河道的整治情况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并表示对于记者提到的这个理由会派出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承诺一定给记者一个满意的答复。但对于记者所说的癌症村是因水污染导致这种说法并没有正面表态。我们看到,在这位记者的观念中,村子里人就是因河水污染才患上了癌症,而这并未得到证实。发言人此时的确不方便表态,说“是”不合适,说“不是”,也不确定。快速深思后,我们的发言人并没有跳入这个“是不是”的陷阱。他说,癌症的成因很多,可能是大气污染、装修污染或个人不良生活习惯所致。因为自己不是医学专业出身,对于癌症等疾病的成因会后可以再和记者交流讨论。并再次强调对于这个理由会安排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并给记者一个满意的答复。发言人通过这样的处理方式,既没有直接否定记者的观点,也没有将不确定的责任大包大揽过来,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做法。
总之,召开新闻发布会,除了坚持首先说、迅速说、忠实说、智慧说等原则外,作为新闻发言人,如何答一定要讲究策略技巧。对于媒体和记者更要做到真诚尊重,及时将事实真相向社会公布,切实维护群众知情权,提高政府公信力。在社会上更多广角镜、放大镜、显微镜的监督下,在政府、媒体、公众的努力下,我国的新闻发布会一定会更加健全,我们的发言人也一定能担负起应有的使命,开好新闻发布会。
【参考文献】
[1] 邹建华.走近外交部发言人.党校出版社,2011.1.
[2] 洪向华.媒体领导力.党史出版社,2009.9.
【作者简介】
张 霞(1983-)女,山东泰安人,任职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委党校,法学学士,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