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古代文学 >探究口头禅口头禅:类别、机制和功能大专

探究口头禅口头禅:类别、机制和功能大专

收藏本文 2024-04-04 点赞:24408 浏览:10855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口头禅是一种司空见惯又别具一格的语言现象,但是目前语言学界有关口头禅现象的探讨屈指可数。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的认知所致,一般把口头禅看作是经常挂在嘴边无足轻重或华而不实的点缀甚至赘疣,这一认知也被已出版的《辞海》、《辞源》等权威辞典的词条释义所印证,由此学界长期忽略这一特殊的语言形式。另一方面,口头禅的体现形式和语言特点过于庞杂,似乎缺乏探讨所需的明确且有章可循的语言对象,造成系统探讨无法有效开展并取得突破。本论文以话语语义虚化的视角出发,归纳了口头禅的主要特点,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浅析了不同口头禅产生的机制与动因,功能与影响。这一系统的语言学探讨有助于人们重视并重新认识口头禅现象。第一,口头禅的分类。口头禅具有高频复现和脱口而出的特点,频率是促使语言发生变化的神奇推手,在高频输出并成为口头禅的历程中,有些话语的语义得到强化,而有些话语的语义逐渐淡化甚至高度虚化,这就产生了不同类别的口头禅。根据语义的虚化程度,本论文把口头禅分为三类,即语法化口头禅、语用化口头禅和习语类口头禅。在虚化程度上走得最远的是语法化口头禅,词语的作用已高度虚化,如口头禅“这个”、“那个”、“然后”、“完了”等;其次是语用化口头禅,作用更多地转向语用作用和主观意图,语义出现不同程度的淡化或泛化,如口头禅“随便”、“差不多”及大部分脏话类口头禅等;语义上保留本色的是习语类口头禅,这类口头禅以作用和功能上浅析与话语的原本用法并无二致,如朗朗上口的广告语、谚语和口号等。口头禅的这三种形式或进展阶段是以语义的虚化程度为划分标准,虚化历程是统一的连续统,有时它们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对口头禅进行分类和定义是口头禅探讨的出发点,有助于我们明确口头禅的不同体现形式,更好地把握口头禅的实质。第二,口头禅产生的机制与动因。口头禅的产生是语言选择和顺应的结果,是主客观因素共同推动的产物,受语言进展规律和利用规律的支配,包括说话者心理认知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语言和言语的变化方式都会影响口头禅的产生。浅析口头禅产生的机制和动因可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口头禅绝不是无心之语,归根结底是一种选择性的言语行为。大部分语法化口头禅脱胎于话语标记语,是说话者出于话语表述历程中衔接与连贯的期待,是开启或转换话题、制约或流转话轮的需要。大部分语用化口头禅受社会因素,如地域、性别、年龄、阶层、职业、教育、科技文化进展等因素的影响,又得益于现代传媒技术推波助澜。就语言自身因素对口头禅的影响而言,语言接触会导致新词的流行并生成普遍性的口头禅,而语言的模因机制更是让某些话语在群体和个人言语系统中大量复制并以口头禅的形式得到输出。第三,口头禅的功能与影响。口头禅作为语言现象,有形式也有功能。口头禅作为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载体之一,承载着Halpday(1994)所说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篇章功能这三大语言功能,只是在不同语境中有所侧重。一般而言,我们认为语法化口头禅更多地体现语篇功能,起到组织语篇、掌控话轮、填充空白以及说话者所期望达成的衔接与连贯等话语标记语的作用;语用化口头禅和习语类口头禅更多地起到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它们语义没有(完全)虚化,是体现鲜明的意识程度和(交互)主观化的语言表达式,传递说话者的信息意图和情感意图,有时具有一定的修辞属性。口头禅的功能浅析是口头禅探讨的落脚点,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语言现象的实质和作用,也是对辞典中“口头禅”这一词条释义的颠覆和再认识。另一方面,过度利用口头禅会造成话语拖沓、离散和乏味,这是口头禅给语言表达带来的消极影响,探讨去口头禅化目的是为了语言表达更加紧凑简练,更加生动活泼,更富体现力和感染力。这对公共演讲能力的培养具有指导作用。总之,口头禅这一语言现象涉及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以及方言学、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篇章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运用语言学等多个语言学的分支,也与传播学互有交集,是一个内涵丰富、饶有趣味的新课题。口头禅并不是无心之语或无用之点缀,我们期待更多的语言探讨关注口头禅,以此推动辞典词条释义的改善以及人们对这一特殊语言现象的重视和再认识。关键词:口头禅论文语法化论文语用化论文话语标记语论文公共演讲论文

    致谢4-6

    摘要6-8

    Abstract8-11

    目录11-14

    第一章 概论14-23

    1.1 “口头禅”一词的来源与历史记述14-18

    1.2 “口头禅”的英译不足18-19

    1.3 论文探讨价值、探讨不足19-20

    1.4 探讨策略20-21

    1.5 论文框架结构21-23

    第二章 文献回顾23-48

    2.1 语法化23-32

    2.1.1 语法化探讨历程23-24

    2.1.2 什么是语法化24-28

    2.1.3 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28-30

    2.1.4 单向性检测设30-32

    2.2 语用化32-37

    2.2.1 什么是语用化32-34

    2.2.2 语用化与语法化之争34-37

    2.3 话语标记语探讨37-47

    2.3.1 话语标记语探讨历程37-38

    2.3.2 术语之争38-39

    2.3.3 论述之争39-40

    2.3.4 探讨实例40-42

    2.3.5 国内话语标记语探讨综述42-45

    2.3.6 话语标记语与口头禅45-47

    2.4 小结47-48

    第三章 口头禅概述48-69

    3.1 口头禅的分类48-51

    3.2 口头禅的语言功能51-56

    3.2.1 概念功能与口头禅52-53

    3.2.2 篇章功能与口头禅53-55

    3.2.3 人际功能与口头禅55-56

    3.3 什么是口头禅化56-68

    3.3.1 口头禅产生的心理认知因素57-59

    3.3.2 口头禅产生的社会因素59-63

    3.3.3 口头禅产生的语言因素63-65

    3.3.4 口头禅化的界定65-68

    3.4 小结68-69

    第四章 口头禅个案探讨69-127

    4.1 语法化口头禅69-101

    4.1.1 “这个”、“那个”口头禅化探讨69-78

    4.1.2 “然后”、“完了”口头禅化探讨78-97

    4.1.3 语法化口头禅的特点浅析97-100

    4.1.4 语法化口头禅小结100-101

    4.2 语用化口头禅101-122

    4.2.1 “伤不起”口头禅化探讨102-106

    4.2.2 “给力/不给力”口头禅化探讨106-113

    4.2.3 “差不多”口头禅化探讨113-118

    4.2.4 语用化口头禅的特点浅析118-121

    4.2.5 语用化口头禅小结121-122

    4.3 习语类口头禅122-125

    4.4 小结125-127

    第五章 口头禅的社会分布127-157

    5.1 口头禅与社会职业127-133

    5.1.1 口头禅“对不对”、“对吧”与教师职业127-131

    5.1.2 其它口头禅与社会职业131-133

    5.2 詈语与口头禅133-145

    5.2.1 口头禅“他妈的”137-142

    5.2.2 口头禅“狗日的”142-145

    5.2.3 詈语口头禅小结145

    5.3 口头禅与跨语言探讨145-150

    5.4 口头禅的社会调查150-156

    5.4.1 调查结果和浅析151-155

    5.4.2 调查的局限性155-156

    5.5 小结156-157

    第六章 去口头禅化157-171

    6.1 论述认识157-164

    6.2 实际操作164-167

    6.3 公共演讲与口头禅不足167-170

    6.4 小结170-171

    第七章 结语171-178

    7.1 不足与解答171-176

    7.2 本探讨的局限176-177

    7.3 本课题的展望177-17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