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国防教育 >摭谈新课标下语文课导入语设计

摭谈新课标下语文课导入语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2-29 点赞:8630 浏览:3384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师应从课文内容出发,一上课就运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形成进攻型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能自觉、轻松、愉快的去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感受。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常运用以下几种导入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情境式导入语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与思维是相互推动着的。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例如,教《我的信念》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说起居里夫人,我们大都知道她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推动了核科学的发展。但关于她的人格,也许我们知道的并不多。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为了对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以及她在科学上的求实精神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今天我们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

二、激疑式导入语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例如《最后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师:“今天我们学的是《最后一课》(板书课题、作者),请大家齐读两遍课题,揣摩揣摩,这个题目告诉了你什么?”生1:这个题目点明了所学内容。师:能从语法分析着眼,说得再具体明确一些吗?生2:“课”是中心词,“最后”是修饰词。生3:我有疑问:为什么是最后一课?我虽进行预习,但不学本国语,一下子学外国语可以吗?生4:如果我是当时的学生,第二天就不来上课了。生5:我们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与侵略作斗争,集体罢课。……一时间课堂群愤激动,气氛相当热烈。师:同学们问得非常好,你们的爱国精神也是当时作者的爱国之心,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朗读一下课文,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这样,学生带着去朗读课文,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更在他们幼小心灵中植入了爱国主义的种子。

三、目标式导入语

教学新课时,为了引导学生的探求,教师往往在导入语中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提出明确的探索目标。学生面对这些目标,方向明确,有利于抓住学习的重点,以便顺利的进行听课和思考。例如教学《济南的冬天》时说:“说起冬天,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润期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

摘自:硕士论文开题报告www.udooo.com

,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四、解题式导入语

课题是文章中心的提炼,是统摄全文的要素。因此,“解题入手,开门见山”是语文授课导入最基本最常见的方法,教师应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进行剖析,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理解文章内涵,为顺利学习全文作好铺垫。例如:教读七年级下册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到黑板上为老师应如何板书这个课题设计一番,并谈谈自己的设计理念,老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简要的点评后,引用鲁迅对“悲剧”论述的名句——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类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通过运用这种导入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悲剧的认识,教师进一步设疑既然是“悲剧”,又为何要称之为“伟大”,“悲剧”体现在哪,“伟大”又表现在哪?

五、背景介绍式导入语

有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难以理解。这样的内容通过背景介绍导入比较好。
比如在讲授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时,我是这样讲的: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20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留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从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评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样介绍写作背景,可以使学生对课文以外的事件有个大致的了解,对帮助他们理解文章内容很有好处。但是,所有关于背景的介绍,都必须紧密结合课文,切忌喧宾夺主。

六、故事讲解式导入语

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种特殊的魅力,以此法导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入境极快。但所用故事应与课文中心密切联系并有思想性,同时故事不宜过长。例如在教学《蜡烛》时我是这样导入的:1944年9月19日,苏联红军在南斯拉夫保卫战中,与德国鬼子展开激烈的争战,在红军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时,一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把一生中唯一珍爱的东西——结婚喜烛,献给了这位苏联青年。这一幕将永远留在热爱和平的人们的记忆里。今天我们学习西蒙诺夫的战地通讯《蜡烛》。这样既把课文的主题抛给了学生,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当然,语文课的导入方式还有很多,以上仅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归结的几种常用的新课导入法,对于同一课题,导入方法不是唯一的,应根据教学目标、课文主题、情感色彩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做到因势而变,丰富多彩。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