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国防教育 >探究强化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高危人群中意义

探究强化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高危人群中意义

收藏本文 2024-02-09 点赞:34409 浏览:15788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提高艾滋病高危人群疾病防治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作用。策略:选择辖区内882例艾滋病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1月-2011年1月定期实施强化宣教。强化宣教开始前,先对其进行包括艾滋病的危险性、传播途径、高危人群以及如何防护等知识的宣教,促使其正确认识调查工作的目的和作用,再调查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和是否采取保护措施。强化健康教育实施结束后,再次调查高危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和是否采取保护措施。统计分析对比干预前后高危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和是否采取保护措施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后,研究对象掌握防治知识情况较好,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0.05);干预后研究对象采取保护措施的人数明显多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研究对象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并促进研究对象明显提高了防线防范意识,并且能够长期坚持采取自我保护措施的人数也显著增加,通过强化宣教起到了切断途径的作用,对于控制艾滋病的扩散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强化健康教育; 风险防范; 自我保护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4-0073-02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简称,其是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而发病,且人群普遍易感。HIV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缺陷,由此导致患者并发各种机会感染性疾病和肿瘤[1]。鉴于艾滋病严峻的防控形势以及管理传染源的实际困难,采取党和政府组织实施下的艾滋病防控举措,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健康宣教,走艾滋病防控的群众路线,增强高危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切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现有条件下制约艾滋病广泛传播的有效策略。对882例艾滋病高危人群实施强化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策略

1.1 一般资料

882例入选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条件:(1)所工作人员;(2)吸毒史;(3)经常参与人群;(4)长期外出的人群,包括司机、海员、军人等;(5)根据知情同意的原则,自愿参与配合研究;(6)年龄≥18周岁;(7)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男511例,女371例,年龄18~47岁,平均(24.70±8.12)岁,其中未婚472例,已婚267例,离婚143例。高危人群人数分布情况如下:吸毒史75例,所工作人员475例,长期流动人员222例,性病患者43例,长期47例,其他高危人员20例。2010年1月-2011年1月对所有高危人员进行为期一年的定期强化健康教育。

1.2 调查策略

调查前对所有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首先要明确调查的重要作用、策略技巧,调查时要注意礼貌用语和沟通技巧,要防止引起被调查人员的反感,问话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让其感受到调查研究是为了防控疾病,保护易感人群。向研究对象保证,一定会对隐私信息严格保密,并且遵循自愿、保密、知情同意的3C原则。研究对象一定要真实回答,杜绝虚检测信息,如果不愿意,可以拒绝回答某些理由。调查问卷由心理学专家和流行病学专家共同研究制定,并及时对调查过程实施指导,保证调查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1.3 强化健康教育策略

首先,给所有研强化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高危人群中的意义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究对象发放艾滋病预防制约宣传知识手册,发放健康教育光盘,安全套一盒。其次,举办疾病防治知识讲座,并且联合,卫生监督,社区工作人员动员所有研究对象参加知识讲座后,还设置专家咨询专场,并切实保护好咨询人员的隐私。再次,特别提醒对于自我感觉疑是患病的,公布疾病预防制约机构的、咨询及检测的途径。最后,特别嘱咐所有研究对象,正确使用安全套,保护好自己,不要参与,有吸毒经历的人员要尽可能避开共用器具。每3个月组织一次培训和学习,并作调查问卷,检测研究对象的掌握水平以及是否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其中207例人员未能全程参与研究,则不统计。一年强化健康宣教结束后,全面调查并总结。

1.4 评价指标

(1)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艾滋病的严重危害,传播途径,防治策略等,满分100分,统计得分情况;(2)保护措施的应用:时候坚持使用安全套,不参与,不共用注射器,咨询疾病预防制约机构等。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

干预后,研究对象掌握防治知识情况较好,得分较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0.05)。详见表1。

2.2 保护措施的应用情况比较

干预后研究对象采取保护措施的人数明显多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艾滋病对患者健康造成重大威胁,如果患者不能及早发现且制约病情,很容易死亡[2]。自1983年首次报道HIV感染以来,由于目前缺乏针对艾滋病的预防疫苗和有效的治疗药物,再加上HIV可通过血液、、母婴垂直传播等多种传播途径广泛传播,艾滋病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重点难点理由[3]。
2010年WHO关于艾滋病的报告指出[4],全球共存在超过3000万的存活的HIV携带者和患者,每年新增感染超过200万例,死亡患者数量超过150万例,每天新发感染患者超过7000例,且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世界艾滋病防控形势严峻,我国的疫情防控形势也不容乐观。中国疾病预防制约中心(简称中国CDC)根据抽样调查估计到2011年底,我国有超过78万的HIV携带者和患者,年新发患者人数约4.8万,每年死亡的感染者人数约有

2.8万[5]。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切断传播途径,极为必要。

本研究中,干预后研究对象艾滋病防治知识得分较高,表明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研究对象对艾滋病的危害性,高危人群的定义,艾滋病如何传播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干预后研究对象采取自我保护措施的人数较多,表明健康教育促使其主动采取防护措施,减少了HIV的传播几率。
综上所述,强化健康教育显著提高研究对象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并促使研究对象主动采取保护措施,减少了HIV的传播途径。
参考文献
[1]谭盛葵.暗娼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目前状况[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3):177-179.
[2]孟晓军,王璐.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的流行情况及预防制约[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9):43-45.
[3]刘攀,汤先忻.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流行目前状况与防控策略[J].医学与社会,2010,23(2):39-41.
[4]谭思,张开宁,贾贤杰,等.艾滋病干预项目知晓/参与程度与干预效果的相关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6):3142-3143,3152.
[5]张小美.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社区护理干预[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3898-3899,3903.
(收稿日期:2013-10-20) (编辑:王韵)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