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公共管理学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博弈分析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博弈分析

收藏本文 2024-03-04 点赞:4566 浏览:1200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我国东部在过去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发展后,已经进入了产业升级段,然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在起步阶段,这为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创造了历史条件。西部地区如何抓住机会,促进自身经济发展是摆在西部各省面前的一个问题,该文将通过对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企业、转出地政府和承接地政府三个主体间的博弈关系进行分析,就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与建议对策。
关键词:西部地区 产业转移 博弈分析
产业转移是指特定形式的产业在空间位置上的移动,即产业中的企业等主体将生产形式整体或部分从原产地迁移到其他区位进行生产活动。我国东部地区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后正面临着产业转型,尤其近几年来,随着“电慌”、“土地慌”、“水慌”、“民工荒”、人民币增值、国内消费结构升级、环保新政等因素的出现,部分产业逐渐进入衰退周期。要想实现东部企业的扩大规模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选择产业转移是有效方法之一。西部地区凭借着其特有的优势,成为了东部产业的承接地。对于东部而言,产业转移可以帮助东部部分企业摆脱“瓶颈”状态;而对于西部而言产业转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东部产业的泥沙俱下,西部地区有选择的承接显得至关重要。
产业转移实际上是东部企业、转出地政府和承接地政府之间的博弈过程。只有承接地的“综合比较优势”超过转出地时才会大规模发生。[3]产业转移的发生将会对企业、转出地政府和承接地政府三个主体带来不同的影响。对于企业而言,无论在什么时候追求的都是利润最大化;而无论是转出地政府还是承接地政府追求的都是GDP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就业率等。由于国内不同省去甚至各级行政区都有相对独立的地方利益,在产业转移过程中转入区和转出区都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利益冲突在所难免,因此会阻断产业转移。[4]不同的利益主体的最终利益驱动着各自的行为,透过博弈分析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该三方博弈中主要存在着两大博弈关系,即东部企业与转出地政府之间的博弈和东部企业与承接地之间的博弈关系。

1.东部企业与转出地政府的博弈分析

东部企业的转出意味着于其自身而言是寻找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而对于转出地政府而言,在短时间内是要在一定程度上遭受重大损失的。因此在企业转出的时候,转出地政府会通过各种形式去阻止企业的转出,而企业为了自身未来的发展肯定会努力去抵制政府各阻止行为。因此企业在该场博弈中有两个选择,其一为转出所在地(以下简称“转出”),其二为不转出所在地(一下简称“不转出”);而转出地政府的选择是阻止企业的转出(以下简称“阻止)和不阻止企业的转出(以下简称“不阻止”)。我们通过为企业与转出地政府选取一些变量去分析他们的行为,建立下面的博弈模型。(如表1所示)
对企业而言,在不转出的条件下它将获得一个不变收入K0*R(K0为收入系数),在转出的条件下会产生一个转出收入K1*R(C0也为收入系数)。在企业选择转出的同时政府选择阻止时会产生转出成本C0和C1,C0是转出地的阻止而产生的成本,C1而是企业转入承接地后重新发展产生的成本;在企业选择转出时而政府不足阻止时只会产生转出成本C1。对转出地政府而言,企业在成功转出后,其会获得一个发展空间收入S1,企业在转出不成功时,政府会获得一个税收收入T0;其中S0是政府的阻碍成本。
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会追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由上图我们可以发现:企业与转出地政府的选择取决于各自的收益选择。由于市场、成本以及国家政策变化等多方面原因,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转移的企业主要为劳动密集型和能源密集型。[5]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将企业分为三类,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源密集型企业和高污染、高耗能型企业。
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企业自身而言其急需转移,东部地区高昂的生产成本已使得企业的生产处于“出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图中下降的区域,继续在东部经营很难再获得预期收益了,而西部的优势正好可以改变它的“瓶颈”状况,即 K1很大;从转出地政府角度考虑,该企业的存在仍会为政府产生较高的T0,同时政府也不会付出任何代价。
结论一:劳动密集型企业急需转出,转出地政府强烈阻止。
对于资源密集型企业,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吸引着东部地区的转移,企业的成功转移将大大的降低企业发展的成本,使其处在“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图中的上升区。政府对于这种企业一方面为了维持本地区的均衡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转出,另一方面政府作为“理性人”出于GDP的考虑很大程度上也会阻碍该企业的转出,大大提高了企业的C0和自身的S0。
结论二:资源密集型企业有转出的需求,而转出地政府的阻碍程度相对稍低。
对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其自身的发展是以地区的生态污染为代价,政府会对该种企业进行监督,东部地区相对于西部地区的监督力度较大,因此该类企业会选择转出。政府对于该类企业态度与前面的两类企业不同,虽然其同样能够产生GDP,但政府从地区全局发展和未来发展空间S1考虑,同意其转出,即C0为零。
结论三: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选择转出,政府同意该类企业的转出。

2.东部企业和承接地政府的博弈分析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本质上是西部比较优势与东部优质生产要素相结合的过程。[3]企业在转移的过程中,总是以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承接地;而承接地政府会根据自身的省情选择承接的产业,实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目标。与上面的博弈一样,企业的选择有转入承接地政府(以下简称“转入”)和不转入承接地(“不转入”);承接地政府的选择有接受转入的企业(以下简称“接受”)和不接受转入的企业(以下简称“不接受”)。我们先建立简单的单一承接地政府博弈模型进行分析。
如表2所示,C2为承接地政府的建设成本,C3为由于企业的转入给承接地政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代价成本,T1为承接地从转入企业获得的税收收入。其他的字母所代表的含义与上面相同。
由上面博弈模型,我们可以发现:博弈双方的选择对博弈结果的影响较大,单一行为的发生接导致产业转移的失败,如下图所示,只有二者选择合作的情况下,才能顺利推进产业转移。影响企业选择的主要条件是K1*R-C0-C1与K0*R大小的比较,即(K1-K0)*R与C0+C1的大小,当(K1-K0)*R>C0+C1时,企业的转移是有效的,企业会选择转移;当(K1-K0)*RC2+C3时,承接地政府在企业的转移中可以实现促进经济发

摘自:毕业论文选题www.udooo.com

展的目标,其非常愿意接受;当T1结论4:在产业转移初期,东部企业泥沙俱下,在产业转移转移中后的丰厚的利润。
结论5:在产业承接中后期,承接机制逐步完善,实现企业与西部承接地的双赢。

3.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对策与建议

3.1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对转出的企业进行审核和监督。东部向西部转移产业会削弱东部地区相应产业的竞争力,降低其就业率,因此东部地区政府会采取种种措施

源于:论文如何写www.udooo.com

限制资源的外流。[6]为了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和东部产业的优化升级,我们应建立起专门的机构对需要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进行审核,只要要求转出的企业符合转出的条件,应在政治上给予高度支持,通过政策支持降低企业在转出过程中需要付出的C0,为企业的转出创造条件;同时应该根据转出地企业转出的情况,对转出地政府在进行政绩考核时酌情降低标准。
3.2承接地政府在承接产业的过程中,做好承接准备。对于西部地区来说,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接受高新技术产业,就能带动原有产业升级换代;如果接受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就必然恶化当地生态环境,延缓新型工业化的步伐。[7] 因此西部地区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①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强产业转移的协作配套条件的建设,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进而降低企业进入西部地区的C1,为吸引企业的转入奠定外部环境基础。②西部地区在承接过程中不能来者不拒,而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承接自己比较有优势的产业,对转入的三类企业有取舍的承接,更不能以污染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破环当地生态平衡为代价进行承接,改变初期泥沙俱下的现象。
3.3提高企业转移的有效性,降低企业的转移风险。企业的跨区域扩张是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企业通过跨区域扩张实现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的跨区流动,[8]因此企业自身的改变于产业转移也有重要影响。①企业在转移之前应对西部各省的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不被承接地表面的优惠政策而误导,结合自身的“瓶颈”因素,从地区的优势产业因素出发,寻找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承接地。②企业在转移过程中,借助新的起点,应反思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对企业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尤其是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以便在新的地区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李永禄、龙茂发.中国产业经济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谢丽霜.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环境风险和防范对策[J].商业研究.2009(381):96.
[3]邵建平、苏小敏、张永.西部自我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6):46.
[4]毕业论文.
[5]伊磊.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7).
[6]王燕玲、林峰.西部地区应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J].经济问题探索,2005(2).
[7]陈有禄、罗秋兰.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问题探析[J].经济纵横.2007(8).
[8]李金.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障碍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2).
作者简介:
张亚鹏(1990-),男,甘肃玉门人,农技推广专家助理,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