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社会学 >> 公共关系学 >对于周欣:低龄寄宿凸显社会理由

对于周欣:低龄寄宿凸显社会理由

收藏本文 2024-01-10 点赞:16231 浏览:7064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育》旬刊:低龄寄宿对于幼儿和小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
周欣:小学生到学校或学校附近的居民家寄宿,意味着比较早地离开了家庭,在一定时间内失去了父母的全面照顾。这不仅影响对了小学生衣食住行的照料,而且对其早期社会化教育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由于缺少父母之爱和言传身教,小学生的语言、行为、人格等方面成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理由。无疑,低龄寄宿理由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理由。
《教育》旬刊:低龄寄宿产生的理由是什么?
周欣:从根源上说,低龄寄宿是由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的。可以看到,低龄寄宿更多的发生在农村地区。自古以来,“书中自有黄金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是人们对“读书转变命运”的期许,表达了人们通过读书转变个人甚至家族地位的愿望。但是,目前的农村教育状况,满足不了农民的这一需求和愿望,家长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不得不把孩子送到城里寄宿上学。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上有懈怠心理。有些家长不愿意承担琐碎的管理教育功能,或者这方面的意识远远不够,“花点钱省心省事”是一部分家长的真实想法。
一些寄宿学生的家长以工作忙为由推卸教育的责任,是站不住脚的。虽然集体生活对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确实有好处;但是,家长不应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交给学校,也不应该过分依赖学校,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让孩子寄宿;并争取更多的机会与孩子交流和沟通,经常与学校老师联系;不只了解孩子的理由,更应清楚孩子的全面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教育》旬刊:低龄寄宿会带来哪些不良后果?
周欣:家庭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作用在于儿童感情和爱的培养。人一出生就接受父母及其他亲人的搂抱、亲吻、爱抚、逗乐和安慰,这一切活动都伴随有丰富的感情交流,让儿童体验到亲人的爱和家庭的温暖。
低龄寄宿的小学生正值刚能理解父爱和母爱的年龄,但他们却早早离开了父母,寄宿学生的生活与家庭处于“隔绝”的状态。寄宿的学生回家的频率低,经常是两周或者三四周才能回家一次,每次也只能住一两天,只能到寒暑检测时才能有较多的家庭生活。而寄宿人家的管理者和学校的老师又替代不了父母所特有的亲情和温暖,使农村寄宿小学生在他们成长的最重要时期,缺少对亲情的感受,对他们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低龄寄宿的生活对小学生人格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对于青少年来说,健康的人格应该是自信向上、朝气蓬勃,但是,在低龄寄宿小学生中,却存在一些人格或性格上的理由。一些低年级的寄宿学生与同学关系处得不好,得不到其他城里同学的认同周欣:低龄寄宿凸显社会理由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没有人主动与他说话和做游戏。当他放检测回家时,由于长时间没有和农村的小朋友玩,原来在一起玩的好朋友也逐渐疏远他。岁的小学生,尚不懂得自我调解,也没有教师和家长的及时关注,时间一长,他们的性格就容易出现偏差,甚至形成不健康的人格。
《教育》旬刊:这个理由如何解决?
周欣:政府相关部门,要转变将寄宿制学校建设作为解决学生“上学远”理由唯一出路的做法,认真对待低龄学生的心理发育特殊性。在调整中小学布局时,要统筹考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未来人口变动状况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对条件尚不成熟的农村地区,要暂缓实施布局调整,自然环境不利的地区小学低年级原则上暂不撤并,对已经完成布局调整的学校,要改善办学条件特别是寄宿条件,保障学生的学习生活。审计署的调查显示,我国一些地区辍学人数增加一倍,教育部门又该做何解释呢?其实,不管教育部门的态度如何,应该就此发挥质询、监督功能。根据审计署的调查,严肃追究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在盲目撤点并校中的责任。
学校要加强寄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各级师范院校开办心理健康培训班,对现有寄宿学校的有关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在寄宿学校开设心理辅导课程,设立心理咨询室,进行普及心理学常识的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文体娱乐,让学生习惯、适应并喜欢学校的寄宿生活;寄宿学校教师也要真诚地关怀,充分地理解学生,贴近与寄宿生的心理距离,了解他们的情况,全方位与他们沟通,用深厚的情感推动学生的身心发展;定期走访有心理理由学生的家长,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和家长密切配合做好学生的心理干预和关怀,对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要重视对监护人的培训和引导。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