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广告设计 >简述艺术类教学实践中工作室下人才培养模式探新

简述艺术类教学实践中工作室下人才培养模式探新

收藏本文 2024-03-27 点赞:7387 浏览:2317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艺术类教学实践工作的逐步展开,与社会接轨是实践工作的必经之路。在各种人才培养模式层出不穷的今天,如何顺应时怎么发表展,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创新,成为了必要的探索。自从艺术学院2002年正式成立以来,我们秉性“唯实创新,志在超越”的办学精神,积极探索本科教学,自主化、高效化、研究化和国际化的新路子,着力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新体系。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实践教学中遇见的理由,寻求培养模式的突破点。在营造开放教学实践环境的同时,构建工作室新模式,资源重组,从而保障人才质量,提高人才层次。
关键词: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资源重组
引言:“工作室”最早源于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作坊。包豪斯教学时间为三年半,教员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形式导师,大多是从事绘画和雕塑的艺术家,主要担任基础课教学;另一种是工作室导师,大部分都是有经验的工匠,担任教授学生技术、手工艺和材料学的内容以及具体的手工艺操作技巧。这种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和技术学习同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出人才更加满足社会需求。技艺结合——这为我国艺术类教学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不少院校尝试技艺结合理念,引用工作室教学模式,采用理论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相结合的授课模式,使学生在沉淀理论修养、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事实上,当前院校教学中专业课程大多采用分析市场成功案例或是模拟现实案例的方式,过于理想化、缺乏针对性;实践教学存在学时短,随意性大、总类单一、教学指导薄弱、考核体系不清等理由。于是,深化工作室理念,探索工作室模式,成为了必要的课题。
本文通过以下几点来构建工作室新模式
一技艺结合,资源重组。工作室环境下的资源重组是利用院校特有的基础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通过引进社会资源,弥补原本不足的设备资源和技术资源,重新协调四者之间关系,达到提高人才的培养效果的目的。技艺结合,要注重学科交叉。社会所需的人才需要有技术有专业知识,才能适应市场发展,经济进步。具有一项专业技能,并在另外领域有特长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市场上最缺乏的。因此合作育人,重组多方资源是至关重要的。在模式上可以采用同校非同专业,或同专业不同合作的方式,打通学科局限,互补资源不足;鼓励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反馈教学;聘请企业相关工作人员,指导实践;通过与企业联合成立工作站,同步市场等。
二定位教学目标,调整课程设置。院校的基础资源即以理论课程为主,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目的的相关学术体系。教学计划作为教学实施的指示牌,在教学实践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1)反思课程设置弊端。工作室环境下,传统课程计划缺乏与工作室实践教学对接,导致课程设置随意性大,关联性少,重复性高,覆盖面小等理由。
(2)调整课程安排,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探讨实际项目中所需的专业技能,与理论课程的衔接,在传统课程中增设与工作室项目相关的专业课程,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防止知识结构断层。
(3)打造以提高学生竞争力为目的的双向课堂。我们知道,在理论教学的课堂中,若出现第三方(旁听人员),学生表现力突出,学习效果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合作者建立共通的平台,建设双向课堂,双方受益。例如:让企业部分人员进入站点,以“听课者、学习者、工作者”的身份加入课堂(工作室),模拟职场环境,训练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工作竞争力。另一方面,一些未受过系统理论教育的企业人员也有机会学习理论知识。
三独立工作室管理,多种责任组并存。工作室教学管理,不同于专业设置也不同于企业管理,需要独立的运转机构,用来保障工作室运转及教学实施。独立工作室管理,注重责任落实,关注学生成长,有助于加强人才资源和技艺术类教学实践中工作室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新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术资源间的紧密性,提高人才资源和设备资源间的优势性。
(1)任务制与责任制。以院企合作办学,设立学院驻点工作站为例。加强学生对工作站的责任意识、工作站成立目的认知,明确自身任务以及责任。以任务制、责任制的形式端正学生工作态度,任务分配、责任到人。学生自身应该明确进工作站目的,教师“请进”的学生,反而会让工作站处于被动状态。甚至可以制约进入工作站人数,通过选拔形式进入工作站,加强学生学习责任感,营造积极的工作室学习氛围。
(2)创建学生艺导组,发挥主体创造力。工作室的主体是学生,艺术类学生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工作室在管理的同时,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外,创建艺导组,由高年级引导低年级,能力突出者带领能力薄弱者,共同进步。
反馈教学成果,成立模拟基地。实践项目往往依赖于合作单位,承接项目种类并不能每次都尽如人意。院校应明确教学目的,反思学习效果,利用院校学术优势,结合实例,阶段性进行分析,积淀实践资源。
反馈教学成果,成立模拟基地。前期主要以辅助课为主,以指导老师和艺导组组长为主要执行者,两者需贴近工作室承接项目,旨在指导学生加深对项目的理解。并在项目结束后,进行阶段性学习成果测评,最终结合日常表现和测评结果,总结指导意见,优化辅助课程。后期以创立并运转学院模拟基地为重。这种模拟基地有别于课本上的成功案例,是需要通过汇总工作室实例,书写以真实案例为背景的教学教案。创建工作室模拟基地,缩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鸿沟,可为院校积淀实践资源。
结语
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我国艺术类教学实践的重要指导,尽管在摸索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理由,但是技艺相统一的教学实践策略是有效且可实施的。无论是通过校企合作还是其他的方式,都是为了弥补院校设备资源和技术资源,与院校学术结构相结合,打造实际的工作背景。通过借鉴包豪斯教育理念与模式,各院校根据实际情况重组资源,相信探索磨合过后的教学模式定能适应行业发展趋势,造就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弗兰克·惠特福特.包豪斯.BAUHAUS[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2]封永辉.谈艺术设计教育中包豪斯思想的再现[J].教育教学论坛,2011(26):66-67.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