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广告设计 >简论投资艺术

简论投资艺术

收藏本文 2024-02-03 点赞:19361 浏览:9113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投资和投机的区别,以及投资和投资的策略和艺术。
【关键词】投资 投机 分散 集中
PartI: 灰姑娘与睡美人的故事-论投资与投机
投资与投机的区别到底在哪里?有人认为长线持有是投资,而快速换手就为投机。但是瞅准机会进行“短线投资”和被套牢后被迫的“长线投机”,在实战中却又比比皆是;也有人认为低位写入是投资,高位写入则算投机;还有的认为资产分散是投资,资产集中是投机;甚至有人说投资是一种成功的投机,而投机是一种不成功的投资。这些都是一些表相的认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实质是不同的写入理由和赢利的方式。

一、投机者就像舞会上的灰姑娘,特别是当股市高位时大量疯狂写入的人群

当大多数人都陶醉在赚钱的喜悦中时,投资与投机之间的分界线变得更加模糊不清。没有什么能够比不费吹灰之力就赚到一大笔钱的金钱更容易让人失去理性。巴菲特2000年致股东的信中称“他们明知道,有些公司未来能够产生的流量相比估值已经高估到惊人的地步,却继续投机写入这些股票,就像灰姑娘知道在庆典上停留过久,马车就会变回南瓜,马就会变回老鼠一样。但是他们从内心根本不愿意错过这个狂欢哪怕一分钟。因此,这些头脑发晕的参加者都只想最后一刻来临之前才离开。但理由是,他们是在一个时钟根本没有指针的房间跳舞。”
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球茎热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领先市场认识到郁金香球茎升值趋势的人赚得盆满钵满,但在高位上疯狂囤货的人却输得血本无归。索罗斯的“坚果壳”理论也指出了心理因素才是制约市场的关键。所以投机的要点在于把握心理因素影响下的波动趋势。

二、相对地,投资者则像吻醒睡美人的王子

王子之所以抱得美人归,首先源自眼光,即选股。价值投资关键核心在于如何发现和评估低于价值的“睡美人”。否则王子即便冲破重重险阻,如果城堡中的公主不是睡美人,也就不会有令人传诵的美好结局。
筛选睡美人的标准有很多,例如能否保持持续良好的销售增长率、管理能力以及技术研发壁垒等指标都可以用来衡量股票的长期潜力。一项对包括巴菲特在内的7位超级投资大师的调查显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就是只写入低于价值的股票。也就是说,写进打折的股票。格雷厄姆比较保守,他的折扣不低于六折。
投资者相信真正的“睡美人”,从长期来讲,其至少会达到甚至超过价值,因此不会有损失,剩下需要考虑的只是综合折现因素后折价的空间是否足够大。
其次要敢于克服面对危险和未知的未来时的恐惧。不是所有投资者都有这样的勇气和远见。许多投资者都把系统性崩盘看成是灭顶之灾,避之不及,就好比其他人都不敢进入被下了诅咒的城堡去见从未谋面的公主。但在价值投资者看来,如果没有巫婆的诅咒,公主不会沉睡百年,也不会让王子有机会去获得芳心。这跟投资市场很相像,如果没有非理性的下跌,价值投资者也很难有机会以较低成本去拿到青睐已久的股票。用价值投资者广为流传的通俗的话来归纳写入股票的动因和时机就是-“在生病时牵她的手”。
这在彼得·林奇身上也得到验证:“每当股市大跌,我对未来忧虑之时,就会回忆过去历史上发生过的40次大跌,我告诉自己,大跌其实是好事,让我们又有一次好机会,以很低的写入那些很优秀的公司股票。”
最后在于王子的"选时"很成功。投资的艺术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 判断何时进入城堡吻醒睡美人,还需要借助经验和不断优化的估值模型来判断市场是否估值合理。股价低于价值的好股票就像"生病的"一样,往往被市场所忽视,这时就要求投资者以特有的敏感,迅速辨认出那些拥有宝贵资源或颇具成长潜力但却不幸被市场低估的目标公司,抓住市场一时的无效给予的低成本写入机会,并长期持有她,待到市场的有效性治愈“生病的”时,你就是那个幸运的王子了。
当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几年前去世时,他的孩子们发现他只拥有一只普通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早期的彼得?林奇是一个疯狂的分散投资基金经理,在他所掌管的基金投资组合1983年共包括900种股票,后来更增加到1400种。是否这两人就代表了集中投资与分散投资?
萨缪尔森的做法类似孤注一掷的,而林奇的做法更像撒调味料,两人都对标的的选择十分高明,但如果投资水平层次不齐的普通人也效法,在市场下跌的情况下,则前者可能导致全盘皆输,而后者也会导致广种薄收,甚至颗粒无收。所以,以上两类都是集中投资和分散投资的极端情况,而非常态。主张重仓持有,并不意味着只写一只股票;主张分散风险也不是说股票越多越好。
巴菲特是典型的集中投资者,旗下的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组合,大约90%的市值集中在前10大股票,且数十年的核心持仓也就是3、4家公司(如可口可乐、吉列、华盛顿邮报),通过“专注”创造价值。但彼得林奇却又通过分散获得了骄人的收益。那么到底持有多少只股票是最佳的? 5个还是25个甚至更多?
通俗地讲,集中投资以高额的绝对收益补偿高风险,分散投资是以低风险弥补分散牺牲的相对收益。在投资理论中,分散化一直是比较主流的关点,“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好处也不用赘述。那么,为何仍有人坚持集中投资呢?
“80/20法则”表明大部分利润来自于少数的股票。《富布斯》的专栏马克.赫尔伯特曾根据有关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如果从巴菲特的所有投资中剔除最好的15项股票投资,其长期表现将流于平庸。而且投资几个熟悉的优秀企业,远比投资几十个不了解的企业风险要低得多。投资真正的风险并非来自集中还是分散,而是来自你投资的对象本身。多投资几个垃圾企业并不会降低整体风险;而只投资少数优秀企业也并不会因此提高整体风险。如果能够真正理解标的的价值,那么投资风险和投资标的的数量就没有绝对关系了。然而,对于大多数普通股民而言,将资金分散到很多根本不了解的股票上,风险反而更高。荀子“鼯鼠五技而穷”的故事也说明了贵精不贵多的道理。罗丹也阐述他在艺术创作中成功之道: 投资的艺术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我会选择一块石料,然后铲掉我认为不必要的部分,剩下的就是一件非常好的创作。集中投资的要点亦然,有舍才有得,即“少即是多”。其核心是对投资标的价值必须有比市场更深入的理解,基本确定选择的公司是“结实的篮子”, 贵在“看得透、跟得住”,在投资前明白为什么写,写完之后还要能够及时跟踪其变化,这样才能避开似的孤注一掷,否则,如果不是对股票十分了解,还不如索性什么都不管把钱交给专业的基金去打理。
或许分散投资和集中投资孰优孰劣无定论,或者本无高下,需要因人、因时、因目标而异,也就是适度分散或适度集中。
(一)因人而异——“有的投资者如鳄鱼一样,一年捕捉几次猎物就够了,所以他注重的是投资成功率,注重的是完全的确定性,他对投资的标的非常了解,所以这样的投资者适合集中投资,例如查理.芒格。有的投资者如狼一样,需要不断捕捉猎物,所以他对投资的股票了解不一定非常深,股票的确定性要求不一定非常高,所以这样的投资者适合适当分散投资,就像林奇。”个人能力、精力有限,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特点,以自身擅长的方式操作。
所以应该把“鸡蛋”放到少数你信任的“篮子”中,而不是放到更多你根本不知道它们会不会漏的“篮子”中。”巴老的“分散投资是无知者的自我保护法”说也是这个意思。
(二)因时而异——从宏观上而言,当股市处在相对高位时,其未来走势不确定性开始增加,市场投机氛围较浓,基本找不到真正低估的股票,但是谁也无法预测市场到底会疯狂上涨到什么时候,所以此时的策略应该相对集中持股,把筹码集中在少数几家确定性最高的公司。反之,当市场处于相对低位时,悲观气氛浓厚,被低估的股票很多,但是谁也无法预测市场到底会跌到什么时候,所以这时的策略应该相对分散持股,把那些稳健性的股票仓位适当分散一些到那些严重低估的股票。
从微观来看,当你确认某项投资的价值会越来越大,而当时的股价又严重低估的时候,投资不应该分散,应该抓住“如同亲眼目睹哈雷彗星”般稀有的机会,重拳出击。
(三)因目标而异——分散投资比较适合追求稳定收益、资产保值需求的较保守投资者。像社保基金是养老保障属性,目标是保值中稳健增值,数额巨大,不得不选择分散投资;公募基金多是理财属性,追求稳健获利目标,数量同样巨大,又有政策、法规对它诸多限制,也要相对分散投资,所以彼得?林奇是分散投资者。集中投资者在策略上更主动一些,比较适合追求获得比市场平均收益高的进取型投资者,对于私募基金、对冲基金这类,客户都是富人,准入门槛高,风险承受能力强,稳健中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激进的干脆就是追益最大化,数量较有限,这样条件决定其需要集中投资;所以芒格等专业投资者基本都是集中投资。
套用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的一句话:短期来看,股市就是一台机,但从长远看,它是一个称重机。至于选取何种方式实现赢利,就看各自的特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