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公共行政管理 >急性脑血管病单元管理对肢体康复效果

急性脑血管病单元管理对肢体康复效果

收藏本文 2024-03-24 点赞:4440 浏览:1165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目的 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单元规范管理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自我管理(照料者管理)能力的影响。 策略 以我院收治的12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单元规范管理组(以下简称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药物治疗相同,研究组和对照组均在急性病情稳定后康复治疗,1个月后评定两组患者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肢体肌力、运动技能(61.28±22.47)明显高于对照组(45.79±20.71),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0.01),照料者对患者管理能力、患者肢体自我康复管理能力,治疗后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单元规范管理介入可以显著地提高患者瘫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单元规范管理;肢体康复;照料者
[]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3-79-03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由于其发病损伤了有关中枢神经,可引起偏瘫、失语,甚至昏迷等一系列症状,致残率高达62.6%~70%。最新资料表明,在我国疾病谱中,脑血管病已跃居第二位,脑血管病后几天或几个月里,部分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会有部分恢复或完全恢复。但大约75%的患者会遗留有偏瘫、失语、认知、行为等方面的理由,患者的生活能力受到限制,其主要理由之一就是没有有效地进行规范的单元管理治疗[1]。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以及对脑血管病认识的快速进展,目前对急性、危重型脑血管病患者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神经危重症专业护理的发展。为了降低致残率、提高这部分患者的存活及生活质量,单元管理是解决高致残率的重要手段。我院自2010年起开展急性脑血管病规范单元管理,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策略

1.1 研究对象

将入院的12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参加急性脑血管病肢体功能障碍(2010年3月1日~2011年3月1日)的住院患者。其中男74例,女50例。年龄60~72岁,按ICD-10诊断标准,脑梗死 92例,脑出血 32例。

1.2 策略

1.2.1 分组策略 2010年3月1日~2011年3月1日在院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62例为研究组(单元规范管理组),其中男40例,女22例,平均年龄(70.0±12.0岁);62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6例,女26例,平均年龄(67.0±14.0岁);两组一般资料统计:(1)患者肢体瘫痪程度(x2=0.21,P>0.05),疾病类别(x2=0.36,P>0.05);(2)患者意识状态(x2=0.25,P>0.05),患者者文化程度(x2=0.32,P>0.05);照料者文化程度(x2=1.71,P>0.05),中途是否更换(x2=0.01,P>0.05),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作用,具有可比性。
1.2.2 操作策略 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单元管理模式(即早期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康复介入,并对患者及照料者进行健康教育)。康复护理不影响患者的抢救措施的前提下应尽早进行,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病状不再发展48h后,脑梗发病后2~3d,脑出血可稍推迟至7~10d左右,循序渐进地对患者进行早期、科学、合理的床边康复治疗,即便是大面积脑出血、重度脑梗死及偏瘫合并严重肺部感染的昏迷不醒患者也进行诸如偏瘫肢体位置的正确摆放、体位的被动转换、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康复治疗,有效地预防褥疮,避开或减少痉挛的发生,为以后全面的功能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2]。我院近10年的资料亦表明,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急性脑血管病单元管理对肢体康复的效果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血管病患者在早期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进行康复,约80%的患者1个月后可独立步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示单元规范管理对瘫痪肢体康复可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1.3 统计学策略

全部资料采用SPSS1

7.0软件,以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所有纳入患者及照料者者均完成了整个规定管理教育过程。

2.1 两组照料者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管理能力比较

本研究的研究组患者及照料者对患者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护理策略、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掌握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0.01),说明研究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及照料者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管理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见表1。

2.2 两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本次研究的研究组通过提高急性脑血管病照料者的管理能力来引导患者及对在院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患者目前脑血管病临床表现、认知能力、患肢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生活习惯、家庭康复等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达到预期目的,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作用(P<0.01)。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常见病,在我国城乡约居各类死因的第2位,是全世界引起死亡的三大病症之一,年发病率约0.1%~0.2%,年死亡率约0.06%~1.02%[3],各个年龄组均有发病,无显著差别,加强早期康复,规范单元管理流程,并对照料者加以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群众慢性病卫生知识水平,医疗资源是提供脑血管病服务的核心资源,也为开展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社区预防和康复提供技术人力的支持和依托[4]。急性脑血管病是慢性,患者的肢体康复、社会功能的恢复是每名护理工作者都日益关注的理由。了解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照料者的护理需求,发挥专业特长,通过单元规范管理普及脑血管病知识是专科护理专业化的基础。
表1单元规范管理提高了照料者的管理能力及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给照料者提供优质的信息,对于减轻照顾负担、知情参与决策、提供制约能力和依从感,增加治疗的满意度有重要作用[5]。急性脑血管病照料者长期处于慢性压力下,责任负担重,其心理抑郁水平与主观负担感较大。在单元规范管理的对象中,一部分为照料者,也有部分恢复期患者,指导中采用兼顾的原则,内容通俗、易懂,便于接受[6]。由表1可知研究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系统的指导及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强化灌输使照料者获得了更为专业的指导及对自身照顾管理患者的重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管理能力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除合理的、科学的肢体康复外,最主要是坚持循序渐进、克服自身困难或在监护下主动配合康复,提高患者主动参与的依从性,确保治疗及康复的顺利进行[7]。由表2可以看出,调查项目分层次对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情况进行评价,并考量其有效性。患者从最基本的患肢功能位摆放逐渐升级到主动配合康复治疗,最终树立康复信心,这个过程是逐渐增加锻炼强度的,更加凸显了单元规范管理的优势。家庭随访巩固单元规范管理效果,便于随时发现理由及时予以解决。家庭随访简单易行,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医疗支出,节约医疗资源,同时对随访护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必须具备神经病学、护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康复医学等多方面知识[8-9]。了解不同层次、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照料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习惯,应选择患者住院期间的责任护士做出院患者的家庭随访,自愿利用休息时间,增强患者的信任感。随访前应告知患者及照料者,确认具体时间,随访时先评估脑血管病患者的一般状态及肢体恢复情况,解答照料者及患者的疑问,再找出存在的理由,针对性的具体指导。
本研究采用急性脑血管病单元管理对肢体康复的效果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随机对照研究设计,以我院开展急性脑血管病单元规范管理为基础,通过与一般专科管理的对比,前者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及照料者掌握脑血管病及肢体康复的相关知识及提高管理能力、推动康复、回归社会的信心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患者的病情及脑血管病类型,使患者及照料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系统的专科知识,增强护理管理技能,为出院患者的长期康复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是密切护患关系,推动医院和谐的有利因素,并为护理职业的拓展提供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拥军.卒中单元 [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5-6.
[2] 徐付霞,齐静.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0,10(15):623-624.
[3] 李征云.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4):207-208.
[4] 孙浩,巫祖强,粟漩,等.卒中单元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J].广州医药,2009,40(1):23-24.
[5] 王辉,王艳玲,王俊蕾,等.脑卒中单元超早期肢体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6):323.
[6] 汪莉,高明跃,杨蓉,等.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探讨[J].华西医学,2012,12(3):676-677.
[7] 许凤莲,叶兰芬.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1):163-164.
[8] 高双莲.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世界临床医学,2013,12(2):(334-335).
[9] 张锦丽,闫敏,李玲.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目前状况[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2):84-86.
(收稿日期:2013-10-2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