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国民经济核算 >谈体验经济视角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谈体验经济视角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收藏本文 2024-04-02 点赞:17426 浏览:7332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者期望通过自身对旅游活动的深入参与和互动而得到难忘的旅游体验。近年来,我国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为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尚存在着单纯静态展示、忽视游客体验等不足。这就要求旅游企业以增强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为目标,设计出能为消费者提供难忘旅游体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的旅游产品。
关键词:体验经济;旅游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1673-291X(2013)14-0218-02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体验经济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以各种非物质形态存在,与生活密切相关,并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求知等方面的需求,拥有巨大的旅游吸引力,各地掀起非物质遗产旅游开发的热潮。

(二)体验经济时代下的旅游需求特点

“体验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1970年写的《未来的冲击》一书[1] 。1999年美国战略地平线LLP公司的共同创始人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撰写的《体验经济》一书中将体验定义为,“企业以怎么写作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 以“体验”为经济提供物的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怎么写作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式。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者旅游经历的丰富,旅游消费观念日益成熟。旅游者己经不再满足于传统大众旅游时期的内容单一、形式雷同的“走马观花”。更多的旅游者更加注重情感的愉悦和满足,期望通过自身对异质文化的参与和互动而得到非比寻常的旅游体验。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体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岁月沧桑,它承载着某一地区或群体深厚的文化传统,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通过对旅游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参与和欣赏,可以领略旅游地文化的精髓,满足旅游者寻求差异,体验异质文化的心理需求。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设计的旅游开发可以有效的拓宽旅游者旅游体验的深度和广度,继而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以增强旅游地的旅游竞争力。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存在的理由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很多的开发和利用中,旅游企业忽略旅游者的需求,无法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笔者通过系统的分析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理由,需要相关企业和部门去深思和体验经济视角下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解决。

(一)旅游开发过程缺少法律法规制约,监管力度薄弱

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时间较晚,最初出现在地方性法规中,到2011年6月1日我国才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各地区也陆续颁布了一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条例和通知。但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条例较少,且不够具体。很少有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过程进行监管的具体条文。以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最终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精髓被破坏。

(二)忽视游客动态参与,形式单一

体验是消费者个人心智状态与那些有意识的筹划事件之间互动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要想让旅游者获得更深的旅游体验,就必须让他们动态的参与到旅游活动中去,刺激他们的各种感官。而现阶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大多以博物馆和主题公园等静态展示为主,形式单一,缺少让游客参与其中的活动环节设计。旅游者只能走马观花的浏览,停留在创造低级体验的阶段,而不能引起旅游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过度商业化

旅游企业在开发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任意包装,肆意仿造,进行机械化演出,过度商业化,造成其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些千篇一律,缺乏文化内涵的活动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丧失了其原真性,只能让游客觉得厌烦而无法从中获得对异质文化的体验。

(四)旅游纪念品粗制滥造,缺乏新意

旅游纪念品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形文化变为有形文化的有效手段。能够反映当地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旅游纪念品能够有效的延长旅游者旅游体验的时间长度,并能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免费宣传推广。然而很多旅游企业由于不考虑长期经济效益,在旅游纪念品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缺乏新意,粗制滥造。这极大地降低了旅游者的购写热情和意愿,缩短了旅游者旅游体验的时间长度。

(五)社区参与程度低,孤立式开发

目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将物质文化遗产与其赖以存活的文化环境割裂开来的现象[2]。例如,人造景点的节庆民俗表演,还有各种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大观园,都没有非物质遗产地社区的参与,属于一种孤立式的开发。没有了社区的参与,就无法提供相应的文化环境,就不能给旅游者全方位的真实感,最终影响其旅游体验的获得。

三、基于体验经济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策略

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是为了获得非比寻常的旅游体验,因此,提高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是提升旅游地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方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过程必须以增强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为目标来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

(一)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管理机制和政策法规监管体系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这种保护需要依靠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政策法规监管体系。政府要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的职责权限,建立有效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工作机制,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政策和法规[3]。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制定严格的审批机制,从源头上避开不合理利用。制定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机制,严把质量关,以确保开发出高质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

(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动态开发,增强感官刺激与活动的参与性

增强感官刺激与活动的参与性是强化旅游体验的重要途径[4]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动态开发则是增强旅游者感官刺激与活动参与性必不可少的手段。在景物规划和项目设计时避开单一的静态展示,多运用动态方式。如近年来颇为流行的“实景舞台剧”,以天然的或真实场景作为舞台,通过音乐、舞蹈、服饰、舞台灯饰等将目的地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民间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的展示[5]。通过声电光等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增强对游客的感官刺激,并设计一些互动性和参与性较强的活动,使游客参与其中。例如,旅游者可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师傅的指导下亲自进行手工艺品的制作,制作好体验经济视角下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的成品可以卖走。一个简单的活动调动了旅游者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强化了旅游者的体验和记忆。

(三)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商品化和原真性的协调

原真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稀有价值的表现,是对旅游者构成吸引力的关键因素,是旅游者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精髓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不可避开的会商品化,但必须掌握好尺度,最大限度的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才能满足旅游者体验异质文化的需要。

(四)精心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旅游纪念品,延续旅游体验

当旅游活动结束以后,精美的旅游纪念品可以让旅游者重温美好的旅游回忆,延长旅游体验。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应围绕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土文化内涵,民族符号,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旅游纪念品。尽量避开机械化大生产,传统工艺生产的非物质文化类旅游纪念品质朴的原始美会给旅游者返璞归真的体验。但传统工艺并不意味着粗制滥造,一定也要严把质量关口,只有制作精美的旅游纪念品才有价值和欣赏价值,才能延续旅游者的旅游体验。

(五)提高社区参与度,营造体验氛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存在于生活过程中的,是不脱离生活的“生活文化”[6] 。只有在其依赖的存活环境中,才能触摸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其本身所散发的魅力。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依靠传承主体(社区居民)的实际参与,让社区居民身体力行的向游客展示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由他们向旅游者讲解其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才能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本质的文化因素,才能真实让旅游者感受真实的体验氛围。才能让旅游者真切的体验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所在。
在体验经济时代,我国非物质文化旅游开发必须通过各种策略和途径关注旅游者情感和个性化需求,注重旅游体验的全面提升,才能取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67-69.
[2] 黄继元.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J].旅游研究,2009,1(4):8.
[3] 宋军令.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构想[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48.
[4] 贾英.体验式旅游及其经营管理策略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19):158.
[5] 汪宇明,马木兰.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的路径研究——以大型天然溶洞实景舞台剧《夷水丽川》为例[J].旅游科学,2007,(21):32.
[6] 王德刚,马木兰.旅游化存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存活模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19.
[责任编辑 王 佳]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