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公司研究 >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收藏本文 2024-01-20 点赞:5955 浏览:1849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各方面与全过程,是中华民族真正的复兴之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确保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当前,可采取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推动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措施来开展这一工作。其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确立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并将其融入生产技术工艺,实现经济发展基本目标的“三个转变”,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将节能减排与资源再生作为突破口,将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来抓。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落脚点是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节能经济、低碳经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需要绿色消费的支持,要创造一种可持续的绿色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是一种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以简朴、低碳、公正为特征,是一种更高级的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它以知识和智慧的价值代替物质主义的价值,以适度消费取代过度消费,以多样性取代单一性,以崇尚社会价值和精神需求取代崇尚物质享受。这种生活方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未来新生活的潮流。
[关键词]生态文明;经济建设;生态工艺;循环经济;绿色生活
我们的时代是生态文明时代。20世纪中叶,世界工业文明高度发达,工业经济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和高消费生活达到巅峰。与之相伴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等随之出现。进入2l世纪,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接连不断。全球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对人类存活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危机也催生了人类从工业文明社会向生态文明社会的转向与发展。
当前的中国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机遇期。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国力增强,国家崛起。党的十八大报告总结中国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经验时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把生态文明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这样一种“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所指引的发展路径,是中国的真正崛起之路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
认识我们的时代,才能理解时代赋于我们的使命,勇敢地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积极行动,着力“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尤其要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一、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重要作用

目前,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理由的关键。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1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的行动指南。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生态文明的价值观,要求经济建设中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至上、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意。
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生态文明观念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于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其主要作用在于:一是在经济建设中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公正平等地分配经济建设成果,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二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排除环境污染、避开资源短缺,保证经济建设的良好环境条件和充足的资源供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两点是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举措。

2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是全面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其内涵包括:一是建设环境友好型国家,解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的理由,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二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解决能源和其他各种资源的供应理由,建设经济繁荣、人民丰衣足食的美好家园;三是解决人与人的各种矛盾,建设社会和谐、精神和道德高尚的太平盛世。经济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建设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此,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因此,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是全面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的需要。

3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是确保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以非循环、线性生产为主要特征,其工艺模式是“原料一产品一废料”。这是一种线性的非循环性生产。这种生产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大量排放废弃物,是一种原料高投入、产品低产出、环境高污染的生产,是不可持续的。这种生产方式以自然资源不是劳动产品因而没有价值为思想前提,不考虑资源节约的理由,对自然资源过度开采、滥用和浪费,过量排放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从而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理由。为了确保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至上、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着力发展生态技术和工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二、把生态文明建设融人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应有措施

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须用一系列彼此相关的措施来保证,以下是应有的几条主要措施。

1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在美丽富饶的中国大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根据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因地制宜地规划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首先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制约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推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其次,要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此外,还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2 全面推动资源节约

要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要发展科学技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要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要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要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3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的保护力度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对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理由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的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尽其能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有约束力的国家指标应认真落实,提高森林覆盖率。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建设一个山清水秀的太平家园。

4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一步步地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此,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加快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深化资源性产品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在实践中真正做到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形成人人关心、人人珍惜、人人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保障人人享有平等的环境权利。人民不仅有基本的政治、经济和发展权利,还应当有基本的环境权利:有权获得良好的生活环境,有权不遭受污染的危害,有权参与对影响环境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三、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包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是生产社会存活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的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方式,它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是生产者、劳动对象和生产技术的有机结合,是人类社会存活和发展的基础。建设生态文明首先需要实现生产方式变革,当前要着力做好如下五方面的工作。

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价值观和技术工艺

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实现生产方式转变是主线,通过超越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来创造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首先需要实现价值观和技术工艺方向的转变。
(1)生态文明融入生产方式的价值观
人类中心主义是工业文明的核心价值观。这里所说的“人类中心主义”,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全人类为尺度,更不是从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它不考虑人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它只是以个人(或少数人)为尺度,从极少数权贵阶层的利益出发,其实质是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工业文明时代人类行为的哲学基础。美国学者加勒特·哈丁把地球想象为一个完全开放的牧场,每一个牧民都寻求自身财富最大化,无节制地增加畜群,当超过土地的承载能力时,必将导致牧场的完全崩溃。_2’经济发展也一样,如果人们争相从自己获得最大利益出发,不断增加资源开发力度,而不进行资源保护和改善的投资,最后必将导致资源破坏现象不断加剧。世界资源全面短缺和资源危机正是如此产生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导致生态领域的“公地悲剧”,更使社会领域由于争夺资源而出现矛盾、纷争和战争,这已经成为威胁人类持续发展的严重的全球性理由。
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以资本最大增殖为目标。为了资本增殖,一是需要不断加重对劳动者的剥削,二是需要不断加重对自然资源的剥削,两种剥削不断加强。工业文明尽管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和现代化的生活,但也制造了人与人的社会矛盾和人与自然的生态矛盾,导致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全球性爆发。
工业文明遵循的是自然界没有价值的价值观。现代经济学认为,经济活动中,只有资本有价值,劳动有很低的价值,即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价值,表现为市场经济中资本高价而劳动力低价;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物质生产中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自然资源没有价值,社会物质生产使用自然资源无需付费,表现为市场上商品高价而资源低价。否认自然价值是人类长期以来掠夺、浪费和滥用自然资源的思想基础。工业文明社会的人类中心主义和否认自然价值的思想,是现代社会全球性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根源。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产方式转变,首先要超越工业文明的价值观,确立生态文明的价值观:摒弃“资源无限,用之不竭”的观点,确认资源有限、节约和合理使用的观点;摒弃“资源无价,可以无偿使用”的观点,确认资源有价值的观点,实行有偿使用自然资源的经济政策;摒弃“资源无主,可以谁采谁有”的观点,树立“当代人和后代同样重要”的观点,实施“资源国有”和“资源共享”的经济政策。(2)生态文明融人生产方式的生产技术工艺
依据自然资源没有价值、可以无限制地开采和免费使用的观点,工业文明的社会物质生产遵循现代哲学还原论分析思维,采取线性非循环的生产工艺,发展线性非循环经济。这种生产是一种原料高投入、产品低产出、环境高污染的生产。就这种生产方式的运转而言,社会生产从自然界取得的物质中,被利用的仅占3%~4%,而其余96%则以有毒物质和废物的形式被重新抛回自然界。工业发达国家每人每年要消耗大约30吨物资,其中仅有1%-1.5%变为消费品,而剩下的则成为对整个自然界极其有害的废物。所有这一切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紧张的、而在多数情况下甚至是危险的关系;这种情景对于未来的人类文明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也就是说,工业文明的生产采用线性非循环工艺路径,它耗尽资源而不讲效益和环境破坏,它的生产工艺是一种高度浪费型的工艺,它的物质生产是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和损害资源的生产。地球没有能力支持这种生产方式和技术形式的无限发展。
生产方式转变,在生产技术和工艺上,主要是转变线性、非循环的生产工艺,创造非线性、循环的生产工艺。它的模式是:原料一产品一剩余物一产品……这是运用生物圈的发展规律,模拟生物圈物质运动过程,以整体最优化的形式实现社会物质生产无废料生产过程,创造和实施生态工艺的生产方式。生态工艺是应用生态学观点,主要是生态学中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转化和再生的原理,运用系统工程优化策略以及其他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设计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分级利用的产业技术体系。这种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形成的是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形态。

2 实现经济发展基本目标的“三个转变”

经济发展目标决定经济发展道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基本目标需要实现“三个转变”,这是把生态文明建设融人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条件。
(1)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三者协同拉动转变
投资与消费不平衡是当前我国经济的结构性理由。居民消费增长是经济发展重要动力。工业发达国家重视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例如德国家庭消费占GDP的57%,美国家庭消费占GDP的70%。我国需求结构中投资率偏高、消费率较低,2010年家庭消费占GDP的比重只有34%。居民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国内市场规模受限,生产能力相对过剩。消费率所占比重过低,还对扩大内需造成严重制约,使得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外贸顺差过大和国际收支盈余过多,还会造成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反过来又助长投资的高增长。因此,无论是着眼于改善民生,还是着眼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收支平衡,都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推动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从生态文明的价值观看,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需要注意“削高补低”:一是减少和抑制过量消费和奢侈消费,二是补足穷人被迫的消费不足,解决广大居民的温饱、居住条件、医疗卫生怎么写作、孩子上学、社会保障等理由。如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续增加多数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酬劳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使大多数人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加大解决“三农”理由的力度,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
(2)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现代怎么写作业和先进制造业,实现“三产统一”
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其三次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依次为2%、28%、7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怎么写作业发展滞后等理由。2011年,我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国三次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依次为10.1%、46.8%、43.1%,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对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首先,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逐步做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管理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走发展生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道路。其次,要不失时机地发展现代怎么写作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在继续发展商贸怎么写作、社区怎么写作、旅游文化、住宅产业等生活性怎么写作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综合运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怎么写作、科技怎么写作、商务怎么写作等生产性怎么写作业,提高怎么写作业比重和水平,尽快把怎么写作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再次,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依托重大项目,集中力量攻关,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培育产业集群,积极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现代能源、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环保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抓住结构调整的契机,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煤炭、电力等传统产业,发展生态工业,推动工业由大变强。
(3)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管理创新转变
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特别是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社会管理创新水平。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重要措施,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抓紧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健全节能、节水、节材机制。要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加快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要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实施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的污染防治,积极制约温室气体排放,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经济发展基本目标的“三个转变”,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三个方面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快推进“三个转变”,逐步形成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及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相协调的新格局,将有力地推动经济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3 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按照生态文明观,实现“三个转变”需要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当前经济结构调整要抓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主要路径是从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着力发展第三产业,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我国第三产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据报道,2011年虽然我国怎么写作业就业人数在三次产业中已上升为第一位,占劳动人口的35.7%,已高于农业34.8%和工业29.5%的比例,但与日本、韩国、巴西和俄罗斯等国相比仍显落后——韩国怎么写作业就业人数占劳动人口的比例1995年已达到65%,日本1987已达到60%,俄罗斯2009年这一比例为62%,同年巴西为61%。可见,中国的第三产业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2)实现“三产一体化”
人类文明发展中,农业文明社会的经济主要由第一产业——农业(含畜牧业)发展推动,这是“一产时代”。工业文明社会的经济主要由第二产业——工业(制造业)发展推动。进入现代社会,怎么写作业兴起后,经济结构明确划分为三个主要产业: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彼此分工明确,各自独立发展,具有很高的效率,创造了巨大经济财富和完善的社会怎么写作,成为“三产时代”。
生态文明的社会,经济结构从“三产”分别发展向“三产一体化”发展,生态产业成为社会中心产业。生态文明的经济结构虽然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但是它们经过生态技术和工艺改造,超越了工业文明时代的结构和属性,具有“三产统一”的整体性,因而是“三产统一”的时代。比如,江西安吉培育竹林产出毛竹,这是第一产业;全竹利用,这是制造业即第二产业;依托竹子博览园和“中国大竹海”等景区发展旅游业,兴办“竹海人家”之类的农家乐,生产出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文化,此时竹业又是第三产业。这样,三产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互推动、共同繁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发展了县域经济,富裕了人民生活;满山毛竹良性生产,增添了安吉的美丽;竹文化成为推动安吉经济-政治-文化-自然协调发展的支点。

4 将节能减排与资源再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

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资源理由和环境理由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两个严重理由。2007年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节能降耗、污染减排政策,普遍建立节能减排责任制。”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提出节能减排的实施策略。
“节能”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解决能源和其他资源短缺理由;“减排”是减少“三废”和噪声等对环境有害物质的排放,解决环境污染理由。
工业文明的经济发展方式是高消耗、高能耗和高排放。我国工业化发展起步晚,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和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又较低,节能减排面对严峻形势。据有关部门统计,2011年我国GDP为47.15亿元,占世界GDP总量的9.5%,但是消耗34.8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9.3%;消耗钢材8.4亿吨,占世界的46.9%;消耗水泥20.7吨,占世界的54%。GDP增长以资源和能源的巨大消耗为代价,社会终端产品仅占原材料总投入的20%~30%,大量原材料变成了“三废”排放,污染了环境,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受到了严重污染。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国占16个,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10%。
我国能源依存度不到50%,需要进口大量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来支持经济发展。但是能源利用率不高,如果以创造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计算,我国能源消耗是美国的4.7倍,德国的7倍,日本的11.5倍,是世界平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均水平的3倍多。环境污染和资源能源短缺形势在不断恶化,越来越成为损害人体健康和制约经济发展的严重理由。
因为节能减排理由太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挑战太尖锐,理由太重要,需要解决的时间太紧迫,因而要把它作为突破口。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即到2015年,单位GDP其CO2排放降低17%;单位GDP能耗下降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从8.3%提高到11.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10%。在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上,我们已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中国碳排放要比2005年减少40%-50%。
为了解决以上两大理由,我国政府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根据这两个指标,如中国GDP年均增长一成,5年内就需要节能6亿吨标准煤,减排SO2约620多万吨、化学需氧量570多万吨。
但是,从长远来看,它也仅仅是突破口,突破以后要继续前进。这是更加艰难、更加重要的任务。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最终解决节能减排理由。
工业文明的生产模式不能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向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转变是必定的。生态文明采用非线性的、循环的生产方式,以原料的最大限度利用或循环利用为特征。生态文明的生产,使产品生产与环境保护成为统一的生产过程,是真正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产,将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现今的资源短缺或枯竭的形势,预示着我们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需要面对资源利用模式转变的理由。工业文明的发展中,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工业生产采用“矿产-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生产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化生产,通过资源再生,采用“矿产-产品-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生产模式,是可持续的。也就是说,按新的思维方式,资源开发从“资源开采型”向“资源再生型”转变,这是现实的需要。“资源再生”是资源开发的新途径,将为人类矿产资源利用提供无限的可能性。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也大致是这样。它是一种同时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总之,节能减排,要依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依靠科技发展,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强化技术创新模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快发展循环经济,通过“节约”和“资源再生”并举,实现地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5 将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来抓

党的十八大非常重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强调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制定了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规划和计划,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以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已经取得重大成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成为目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科技创新包括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高科技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是建设生态文明、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建设,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落实十八大精神,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
工业文明是以科学技术进步为特征的文明,工业文明的发展中,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人们用科学技术的力量转变了世界,推动了社会进步,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福利。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要重视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以及它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第二,要注意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应用的负面作用。学术界在研究生态危机的根源时,提出“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注意到生态危机、社会危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不当应用密切相关。
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关性,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戴森认为,美国科学社群要对都市社会与公众的道德沉沦负责任,因为科学实验输出的产品成为有钱人的玩具,很少顾及穷人的基本需要,科学家成了贫富之间鸿沟日益扩大的帮凶;他们扶植成立了一个后工业化社会,并协助贫富不均由国家规模扩大到国际规模,使公众对科学的愤怒愈演愈烈,忌恨愈加深沉;科学社群应当多多投资在那些可使各阶层民众都能同蒙其利的计划上,使科学朝着对各地民众都有益的科技创造方向前进。美国生态学家康芒纳说:“在每一个例子上,新技术都加剧了环境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冲突。”“新技术是一个经济上的胜利——但它也是一个生态学上的失败。”出现这种现象,不是由技术本身(技术本性)决定的,而是由人类目标决定的。康芒纳说:“如果现代技术在生态上的失败,是因为在完成它的既定目标上的成功的话,那么它的错误就在于既定的目标上。”这是对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应用的宝贵的经验总结。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提高和改善了人民生活,这是科学技术的成功;但同时,它也制造了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制造了生态危机,这是科学技术的失败。而解决理由的途径是科学技术价值观的转变,即通过科学技术发展生态化来实现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健康发展和全面繁荣。
我们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应用工业文明的成果,包括物质成果、科技成果、思想理论成果等文化成果。生态文明不是否定现代科学技术,而是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及应用的生态化,实现科学技术价值观、世界观和科学观的变革。
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发展,以整体论世界观作指导,从分化走向综合,发展以综合性为特征的科学技术。如在推动生产方式转变中,创造生态工艺,开发生态技术,建设生态产业,最终解决困扰我们的环境理由和资源理由。第一步,开发污染物清除的技术,实现对有害有毒废弃物的净化处理;第二步,开发废弃物再利用技术,实现废弃物资源化;第三步,开发不产生污染物质的技术,实现清洁生产;第四步,开发无废料生产技术,模仿生物圈物质循环的生产,开创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的新的技术形式。这样,我们将会走上真正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落脚点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党的十八大描绘的我国发展战略蓝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落脚点是加快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节能经济、低碳经济。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基本途径。

1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生态经济学是经济学与生态学相结合。它的主要特征是,人类的经济活动不仅仅以经济增长为目标,而且必须有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发展生态经济是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从技术和工艺的角度,需要发展新型产业,如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畜牧业、生态渔业、生态旅游业等。它以生态工艺或生态技术的应用为特征,以转变高消耗、低效益、高污染的生产形式,实现原料低消耗、产品高产出、环境低污染的生产。从区域经济的角度讲,就是用生态学的观点对区域经济开发进行生态设计,如山东威海以发展高新技术为主的生态化海滨城市,广东珠海建设现代化花园式生态市,辽宁大连园林化生态市建设等。这种经济转变的关键是以“自然价值”概念为基础,重新设计人类经济活动,重新建构国民经济体系的理论和实践。实现这种转变,发展可持续经济,既保证生产足够多的财富,以及财富的公平分配,不断改善人的生活质量,又保证有较好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潜力;既不对后代的发展造成损害,又不对生态安全造成损害。因而它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与传统经济模式比较,循环经济具有三个重要特点和优势:(1)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2)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发展;(3)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中,包括企业内部通过清洁生产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和产业之间通过生态工业网络的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社区和整个社会通过废弃物回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这是我们在经济建设中解决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统筹社会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关系,实现两者协调平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已在上述三个层次开展循环经济实践:(1)2002年我国颁布《清洁生产推动法》,目前在20多个省市区的20多个行业、400多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建立了20个行业或地方的清洁生产中心,有5000多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几百个产品获得环保标志;(2)在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或开发区建立了生态工业园区,园区内上游企业的废料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实现了资源最佳配置和综合利用;(3)在辽宁、贵阳等省市开始探索区域层次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 努力发展低碳经济

200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是:工业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特别是大量燃烧煤炭和石油,向大气排放CO2,产生地球“温室效应”,导致地球增温,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工业化以前,大气中CO2含量为0.028%,20世纪下半叶以来,每年进入大气的CO2有1500亿吨以上,使大气中CO2含量从0.033%增长为0.0379%,2000-2006年CO2年排放量达2340亿吨,大气中CO2含量达到0.0500%。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导致地球增温,地球冰川和两极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岛国和沿海地带将成为泽国。科学家报告说,如果不减少CO2排放,本世纪内全球气温将升高1.5-4℃,水平面将上升0.8~1.8m,菲律宾的马尼拉的大部分可能位于1m深的水下,雅加达、湄公河三角洲、孟加拉等地将有大量居民撤离,出现全球难民潮。地球增温导致气候带转变,灾害性天气增加,将严重损害生命和自然界利益。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人们认识到,必须立即转变高碳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冯之浚等认为,所谓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的总称。它的基本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基本要求是减少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基本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推动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生态平衡,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应有的措施主要有: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开发低碳技术,加强科技储备;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如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改善土地利用,扩大碳汇潜力,提高森林、耕地和草地对温室气体吸收和减少排放,并保持或增加它们的碳库存量;大力节约能源使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能源消耗大国,又是CO2排放大户,为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承担保护全球环境的责任,需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2007年9月,时任国家主席在APEC第1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4个“碳”的发展: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推动碳吸收技术;并倡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共同推动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2008年6月,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首次把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学习内容。总书记指出,必须以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我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而不懈努力。
我国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制定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政策规定、规划、方案和具体指标,描绘了国家发展“低碳经济路线图”。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这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国家制定和实施发展低碳经济路线图,表明我国正在走上低碳经济发展的轨道,正向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前进。
生态经济、环境经济、节能经济、低碳经济,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可以称为“新经济”。它区别于工业文明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从原料高投入、产品低产出、废物高排放、环境高污染的浪费型经济,向原料低投入、产品高产出、废物低排放、环境低污染的节约型经济发展。“新经济”的技术路线是:应用生态工艺和生态工程,开发生态技术,建设生态化产业,生产方式从线性非循环生产向非线性循环生产发展。它优于现代技术:其一,在价值观上,它不以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还包含环境保护目标。它不是以当代人的利益为唯一尺度,而是既满足人的需要又有益于生态平衡,其应用要兼顾当代人的利益、子孙后代的利益以及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地球上其他生命的利益,因而它不是“反自然”的,而是“尊重自然”的。其二,它的科学观是整体论的。传统工业技术依据分析性思维,追求单一生产过程和单一产品生产最优化,以排放大量废物为特征。生态工艺运用整体性思维,通过生态学与其他基础科学的结合,通过跨科学的综合研究创造综合性技术,并朝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三,它的组织原则是非线性的和循环的。因为它不再以单项过程和生产单一产品的最优化为目标,而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以整个生产过程的综合性生产以及多种产品产出的最优化为目标,以资源分层利用或循环利用为特征。其四,在社会功能上,由于实现资源的多层次分级利用,社会物质生产中,物质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在工业生态系统中循环,进入系统的物质都是有用的,以多种产品输出和废物最少化的方式完成生产过程。在这样的生产中,污染被认为是设计上的缺陷,即未能充分利用某种可利用的资源,一旦出现污染将在生产中被排除。“新经济”是生态文明时代生产方式的主要方面。生态文明社会的中心产业是生态产业,以生态产业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形态及其经济基础、性质和结构向生态文明的社会形态、经济基础、性质和结构转变,向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基础和文化转变。建设“新经济”是迈进生态文明社会的主要路径。

五、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需要绿色消费的支持

消费是发展经济的直接目的,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战略,非常重视推进生活方式转变,倡导绿色消费,并把它看做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面。工业文明的消费生活,以物质主义、经济主义、享乐主义为主要特征,它是一种高消费的生活;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则以绿色消费为主要特征。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需要绿色消费的支持,我们要推动人类消费从高消费向绿色消费转变,创造一种可持续的绿色生活方式。

1 绿色生活方式是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

绿色生活方式是一种遵循大自然法则、有利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它包括5个方面: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绿色生活以简朴和健康的生活为目标,在物质消费中,偏爱和推崇绿色产品;享受方面,在满足生命基本需求的基础上,重视精神和社会需求的满足。绿色产品是指其生产和消费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生态无害,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产品。如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和富有营养的食品,其食品原料产地具有良好的未受污染的生态环境;食品原料作物的生产过程,以及水、肥、土等条件符合无公害(无污染)的标准;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送的全过程符合食品卫生法规。此外,如生态时装、绿色汽车、绿色电器、生态房屋、绿色家庭、生态饭店、生态旅游、生态银行等,都是绿色消费的内容。绿色消费成为生活新时尚,引导一个新兴市场——绿色市场。在绿色市场上,商品上贴有“环境标志”或“绿色标签”,表示它是绿色产品。
现在,绿色生活并不仅仅是一种定义,它已经是人们的生活要求、生活目标、生活实践,成为一种亲近自然、注重环保、尊重生命、关爱社会、分享快乐、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绿色生活的目标是,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关系更加公平正义,和谐平安;自然结构更加有序,更富生机和活力,建设“人一社会一自然”稳定、健全和繁荣的复合生态系统。
现代社会的消费价值观是“增加、拥有和消费更多的物质财富就多一分幸福”,“充分享受更丰富的物质即为美”的价值观;它的口号是“更多、更大、更好”;它的实践是高消费。实际上,高消费或过度消费并不能给人带来更多的幸福,幸福感并不随着消费的增加而增加。英国经济学家柯蒂斯·伊顿和穆凯什·埃斯瓦兰依据他们创建的数学模型提出一种理论: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旦达到某一合理标准,财富的继续增加非但不会给其人民带来更多的益处,相反还可能会让民众感到更不幸。他们说:“炫耀性消费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幸福,还会损害经济发展的前景。”现在,发达国家对财富的痴迷没有任何消退的迹象。绿色生活才是我们需要的生活,它简单、宽容、健康、舒适、安全、和谐。

2 可持续的绿色生活方式之特征

工业文明的消费生活,以高消费为主要特征,是一种过度消费,它大大超过人的基本需要,成为“异化消费”;它不仅没有为人类带来快乐、幸福和安康,而且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损害,是不可持续的。新的生活方式超越过度消费,因而是一种简朴生活;超越浪费型消费,因而是一种低碳生活;超越它的不公正性,因而是一种公正生活。
(1)简朴生活,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为标准
简朴生活是以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为目标,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中心的适度消费的生活。“生活质量”更关注人的生活舒适、便利的程度,精神上所得到的享受和乐趣。简朴生活以节约为本,拒绝高消费,抑制贪欲和浪费,反对豪华、奢侈和挥霍。
勤劳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古代哲人对此有精彩的论述。
老子主张约养持生、崇俭抑奢,自然无为,行为要单纯,心地要纯正,生活要俭朴,过一种淳厚质朴、淡漠静心、同自然完美统一的生活。《老子》第19章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第59章说,“治人事天莫若啬”;第29章说,“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第35章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平安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第67章说,“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老子认为,不要以追求物质为乐,盼望享尽天下之美如权势、珠宝、声色、安逸、奢华是愚蠢的。《老子》第12章说:“五色令人目,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他主张无欲,“知足常乐”,“知足不争”,这才是快乐,这才会有幸福。
道家主张,平为福,其理想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为此,又提出生活的5项要求:“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公而不党,易而无私……齐万物以为首”;“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芴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庄子·天下》)。因此,道家主张“重生轻利”,过一种纯朴的生活,在满足基本需要的基础上重视满足精神文化需要。庄子说:“道之真以治身……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能尊生者,虽宝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忘其身,岂不惑哉?……重生则利轻。”(《庄子·让王》)
(2)低碳生活,崇尚勤俭和节约
低碳生活是一种简朴的生活,是低消耗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活。它一方面需要靠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使大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和自然责任;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的低碳行为以税收的形式加以引导和驱动。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是公有财产,它们是有价值的。生活消费自然资源、消耗环境条件(碳排放增加),是在消耗自然价值,支付相应的赋税是完全合理的。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