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德育 >> 高中班主任德育 >怎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怎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2-27 点赞:29600 浏览:13417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创造性培养,即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不囿于成规,能进行独立自主的思维,培养学生质疑求异、对有关历史理由提出自己看法的辩证批判思维,能不被固定的模式与策略所禁锢,多角度、多方位、多途径地深思理由和解决理由的多向性思维等等。本人在长期初中历史教学中,就创新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究,现谈几点体会。

一、夯实历史基础知识,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重视基础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万丈高楼平地起,再高、再新和再美的房子,它的基础成分还是水泥、沙石、钢筋等。因此,重要的历史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教师应要求学生掌握。就是思维含量较高的要求学生有创新意识的开放性材料分析题,答题时也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环境,分析历史理由,也不能脱离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策略,都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做铺垫。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不能脱离历史基础知识,否则就不是一种有实际作用的创新,而是一种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胡思乱想。

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原动力

某教育杂志上介绍了哈佛大学某教授讲的一则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墙上的洞》。故事发生在印度新德里的一条穷人街上。穷人街的孩子们没有钱,不能进学校读书,整天在街上游逛。试验者为了探明穷人孩子是否有学习和学习能力,便在墙上开了一个洞,洞的大小正好能嵌进一台电脑,洞的高度和孩子的身高差不多。孩子只要触摸,就可以上网,但必须用英文。这一装置给孩子们带来极大的新奇感,大家围拢在一起议论起来,有的还动起了手。一个星期过去了,有少数几个人触摸到了门道;两个星期过去了,不少孩子初步学会了用英语上网;三个星期过去了,穷人街上的孩子你帮我、我帮你,几乎都会用英文上网了。该故事说明了这样一个理由:这些孩子不是在接受被动的教育,而是自己主动地探究,积极地求知。故事简单、普通,但含义深刻。故事生动地告诉我们:孩子有学习的天性,他们渴望学习,关键是激发和保持他们学习的和热情,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有了主动性,他们才有动力,想方设法去探究、去创新。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早在法国巴黎音乐学院求学之时,面对无数看不起近代落后的中国人的现象,立志发奋,学成回国后,出于对中华民族的爱、对日本侵略者的恨,积极投身于抗日之洪流,终于谱写出了鼓舞全国人民抗战斗志的不朽之作《黄河大合唱》。如果冼星海没有爱国之心,没有一股主动探索的,那么就不会有音乐上的创新。
近代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幼年立志,留学美国,学成归国后,勇于探索创新,终于设计和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创造性地发明了“人字形”路轨,解决了连外国专家都很棘手的技术性难题,为中国人争了光。

三、运用发散性思维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围绕理由从多层次、多角度地深思理由和寻求解决理由答案的过程。他要求学生坚持独立见解,不依常规、标新立异,它追求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和联想性。
现行的历史教材比较重视知识的科学性、逻辑性,而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这需要历史教师在课堂内外进行弥补。运用发散性思维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开放性话题,设计有质量的发散点。如果老师提的是一个史学界有定论、答案无可争议的唯一性理由,那么你叫学生思维怎么发散?如:秦统一中国时间的理由,美国第一任总统是谁……这就不是开放性话题。所谓开放性话题,就是让学生有深思的余地。史学界有争议或尚无定论的理由(如怎样评价拿破仑、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等),学生有正反两方面发表见解的理由,学生有观点可提、有理由可说,就可以作为开放性话题。
2、要提倡标新立异,进行逆向思维。深思理由时能标新立异,不依常规,坚持独立见解,这是培养创新能力怎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的金钥匙,也是科学上创造发明的重要途径。哥白尼对传统的地球中心说提出挑战,就建立了日心说的新宇宙观。法拉第发明电磁感应定律就是标新立异,不依常规,坚持独立见解而成功的典范:当时人们已经知道磁针在通有电流的导体附近会发生偏转,即电能够产生磁。法拉第进行逆向思维,提出在磁的周围能否产生电呢?他坚信磁能产生电,经过无数次实验,终获成功,发明了电磁感应定律。后人由此发明了发电机,给现代社会带来了无限光明。
3、丰富联想,活跃思路。只有联想丰富,才能提出一些新颖的、独特的见解。在学习中国古代史介绍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千古绝句时,展开多方面的联想,首先“纵向联想”,指出文天祥誓死如归的力量源泉来自“民族的浩然正气和炽热的爱国之心”,接着展开“逆向联想”,痛斥南宋奸相秦桧、近代大汉奸汪精卫置国家和民族利益于不顾的卖国求荣的行径。学习美国内战时,学生知道:林肯总统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领导美国人民制止了联邦的分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前进道路上的又一大障碍:林肯总统深受美国人民的尊敬5和爱戴。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想:在当代中国,是谁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谁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使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为和平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呢?丰富的联想,能充分体现发散性思维的灵活性。
同志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即“三个面向”。面对二十一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历史创新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应引起高度重视。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