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高中教学 >> 高中数学教学 >简述怎样激发对数学教学兴趣

简述怎样激发对数学教学兴趣

收藏本文 2024-03-11 点赞:3496 浏览:919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作用的主动建构。因此应将教与学的重心移到让学生学会深思、学会学习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到主动的探索性学习,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下面就此谈谈本人的几点精浅认识。

1 了解数学,产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心理学家布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具有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推动力。数学是一门科学性非常强的学科,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了解数学的学科魅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想学的浓厚兴趣,促使他们自主探究学习。

1.1 明白知识就在身边,从生活中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根据给出的例题,结合学生生活中的熟悉、感兴趣的事进行改编,然后进行教学,让学生觉得自己学习的数学都是生活中常见、熟悉、关系到自己的。学习后又能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理由,所以他们很快会明白学数学知识是很有价值的。

1.2 在活动中总结规律,从活动中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活动中的教学。"教育家苏霍姆林指出:"教师要把人类的智力财富传授给学生,并能在他们的心灵中点燃求知的和热爱知识的火种。"我们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都是自己亲自动手找到规律的。

1.3 融洽师生感情,推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两者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丢掉其中任何一方都无法使教学活动真正走上科学的轨道。所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喜欢某个教师而对他所任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起,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某个教师而对他所教学科毫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认为:"人生最大的需要就是别人的肯定。"因而我们教师要用微笑、表扬、肯定的语言进行教学也许就一个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一个肯定表扬的手势,都能使学生萌生积极愉快的感觉。相反,教师过分严厉的批评,凶狠的目光,斥责的声调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产生一种压抑,甚至恐惧、害怕的心理。一句话,教师应该善于制约自己的消极情绪,用积极姿态,满腔热情地进行教学,用自己饱满得精神状态去感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数学。
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是最好的老师。唯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对数学有持久的热情,才能更进一步地自己去探索、发现理由和解决理由,同时学会自我提问,善于联想,善于推断,见人之所未见,获人之所未知,并产生积极主动地动力来自主探究学习。

2 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让学生乐于自主探究

赏识是期待、宽容、理解和尊重,赏识是语言,但比语言的表现力要强得多,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欣赏能帮学生树立自信心,激起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3 精心设计探究性活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结合教材内容把一些知识形成过程的典材料设计为探究性理由,这此材料可以是数学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等。
将学生置于理由情境当中,激发他们对理由、现象保持一种敏感和好奇心,形成探究意识,以有利于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发现理由,自己解决理由。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问。教学中,可以就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途径、角度,去观察、操作、猜想,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新理由,学习新知识,从而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可以围绕每个教学目标,每个达成目标,创设一系列小理由来制造认知冲突,构建数学模型,使学生感到所面对的理由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使这些连续的阶段理由能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情绪达到最佳境界。
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和原理,就需要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获得大量感知认识,建立表象,以此作为进行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学以致用,要与实际理由相结合来设计应用性探究活动。但同时也就注意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贴近学生的数学现实,适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2)有较明显的生产、生活或理化等其它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3)有较强的挑战性、探索性、可延展性和趣味性。

4 提供自主探索空间,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

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探究、深思的过程,营造了一个教学气氛,建立了一个平等、、尊重、信任、友好与合作的师生、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爱好、个性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主动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状态,使学生的情感处于自由、宽松、友好、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理空间。

5 让学生合作交流,推动自主探究的发展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而是小孩子自己队伍中的小孩子"并创立了"小先生"制。在小组学习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通过小组互助,做到组内理由组内解决。因此,在全国推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同桌合作学习"是教师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学生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有机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合作与讨论,以推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探索空间更加宽广。在学习中相互取长补短,对于教师的提问和探讨感兴趣的理由等活动互相合作,个人发挥个人的优势,相互交流,不但不会彼此失去什么,还会增加收获。成绩好的同学在为别人讲解的过程中,对以前所学的知识将会有更深的理解,把握了知识的重点。而成绩差的同学也得到了较多补缺的时间,有利于他们迎头赶上,推动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提高。总之,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弥补了传统教学中课堂发言的机会有限等缺陷,也培养了学生听、说和深思等方面的能力。

6 运用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理由

6.1 强调探究式教学并非完全排斥其他学习策略。

从我国目前的目前状况出发,应大力提倡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但并非完全丢弃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接受式学习。为满足学生精神和心灵的渴望,学生必须接受式地学习大量的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以丰富他们的心智与灵魂。如果教师的讲授可以激励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创造冲动,那么,讲授仍然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方式。况且探究过程需要探究者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才能"温故知新",所以,某一位教师在某一天的课堂上"一讲到底",并不一定就是""满堂灌",而只能说,"一讲到底"不能长期地成为教学的主线,否则,就很可能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生长,剥夺了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并提出不同意见的机会。

6.2 在运用探究式学习时,对学生要求不能太高。

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应关注的重点地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在学生生活中和走向社会后也能有所启迪的运用的共同方面,而不必追求科学家探究的水平,应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即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理由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得到科学策略。尤其注意引导所有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探究过程,并通过自己的反省与深思,从亲身体验中获得以探究特征的深刻认识、理解探究是怎样导致科学发现的。
总之,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教师怎样激发对数学教学的兴趣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我们的教学中如能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实施"探究性学习"策略,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那么,我们教学就能不断取得成功,就能更好地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创造性人才。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