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高中教学 >> 高中语文教学 >合唱教学中“合”训练

合唱教学中“合”训练

收藏本文 2024-03-14 点赞:3240 浏览:979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合”的训练。通过让学生学会欣赏,体会什么是“合”;学会理解,做到情感的“合”;学会合作,加强与他人间的“合”,从这些方面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合”在合唱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合唱教学;合;训练
[]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6-0072-03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合唱教学中,旋律、节奏、强弱、快慢等声音要素的“合”是基础,有了这些,才能算是合唱;而情感、指挥、音色等方面的“合”也显得尤为重要,重视这些方面,歌曲的演绎才会完整、完美。

一、学会欣赏,体会什么是“合”

在合唱教学中,“所有的技巧都没有气息重要,所有的策略都没有感情重要,所有的发声状态都没有自然重要。应追求在理解之上的歌唱,追求句式上有韵味的处理,追求对作品表现出的意境真实地体味与感觉”。而要做到这些,必须要让合唱团的每个孩子对所演唱的作品都要有一定的理解,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情感、蕴义等,所以,学会欣赏很重要。
合唱训练是一项既辛苦又枯燥的活动,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影响训练活动的正常开展。指导老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对合唱活动的兴趣。要多组织观看合唱演出,特别是一些著名的少年合唱团的演出节目。让学生多接触这类优秀作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培养学生的艺术品质,更有助于他们深刻地体会合唱的声音之美、和谐之美。
同时,还要带领学生欣赏优秀的合唱曲目,分析作品,理解意境。让孩子们了解:合唱不仅要“声同”“声通”,更要“心同”“心通”;对作品的想象,以及在情感、风格、特色上的融合都取决于对作品的深刻理解,有了对作品深层次的感受,才能更准确、深入地演绎作品,这样的声音才有生命,这样的歌声才会打动听众。

二、学会理解,做到情感的“合”

合唱的“统一”就是声音的统一、情感的统一。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在排练过程中,要运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多方位启发合唱队员深刻理解音乐的内涵,力求准确地把握每首歌曲的不同情感特征,做到声情并茂。
一个好的音乐作品,除了它本身所蕴含的情感之外,在歌曲演唱过程中还必须融入演唱者的再创作,也就是加入个人对作品的情感处理,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小学阶段,因为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够完善,生活体验不深,这些致使情感体验也显得较为简单、朴素、自然。因此,在合唱作品排练中,如何让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歌曲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并将它表达出来,显得尤为重要。
在训练歌曲演唱中,首先,应该要让孩子了解作品的一些创作背景,并让他们知道所学歌曲是属于哪一类型。其次,让学生理解音乐的旋律发展,重点处理歌曲的轻重缓急,唱好标注出来的音乐记号、表情记号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安排好整首歌曲的部分,让学生在了解歌曲所要表达情感的基础上,通过指挥的身体语言,手势的大小、强弱等变化,用合唱的形式表达出歌曲的真正内涵。

三、学会合作,加强与他人间的“合”

合唱讲究整体的协调性,对各声部节奏、速度和力度上所掌握的严格性,合唱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合唱中学会如何与他人配合,树立整体观念,增强集体意识,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形式对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英国音乐评论家珀西·M.扬说:“在某种作用上说,没有人不懂合唱,因为合唱凝聚起来的是一个团体的思想、情感和愿望。”合唱表现出来的合作精神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精神,凡抱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长期置身于这种音乐活动形式的学生就能获得这种潜移默化的高能量的教育。合唱中的“合” 蕴含着合作、协调的意思。

1.与指挥的“合”

指挥是合唱队的核心力量,他在舞台上主要是依靠准确的形象、丰富的节拍以及全身心投入的音乐感觉与歌唱状态来演绎作品的内涵。在学生演唱合唱作品中,对于指挥的要求要以准确为前提,因为,他的一个小小失误就会导致拍点不准,学生的情绪把握不稳。所以指挥的每一个动作(包括脸部表情、形体动作、发声技巧提示等)对学生都要具有一定的预示性,让学生在思想上预先有个领会、准备的过程。这样在表演时才能更好发挥出合唱队的整体水平。这一切源于孩子们发挥了较高的演唱水平,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指挥起到了灵魂的作用。

2.与伴奏的“合”

在合唱训练中,调和伴奏与学生演唱的统一是至关重要的。合唱中,音乐形象的塑造、伴奏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好的伴奏具有引人入胜、画龙点睛之功效。一个学生熟悉的好的伴奏,那美妙的旋律一出来就能抓住听众的心,会让孩子们自然地走进歌曲,指挥会得心应手,学生也会精神振奋。所以,在合唱训练中,合唱队员与伴奏之间的配合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首先,伴奏一定要与孩子们之间有初步的了解,建立信任关系。因为,有的学校在参加重大表演活动或者比赛的时候,为了让演出效果更好,邀请外校的教师为合唱团伴奏。这时候,一定要让伴奏与孩子们之间有个熟悉的时间,否则,在演唱时会因为对伴奏其人的陌生导致对歌曲的陌生。其次,伴奏合唱教学中“合”的训练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要多与孩子们交流,相互了解。伴奏是用琴声来演绎歌曲的,孩子们则是用歌声来表达的,虽说方式不一样,但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伴奏要与孩子们沟通,渗透歌曲的内涵,力求达到统一。

3.与队员之间的“合”

合唱是一种典型的集体艺术,其统一性和整体性取决于各个合唱队员良好的素质。要调试好合唱队的声音,队员之间强烈的相互配合意识及集体的凝聚力是成败的关键,而做到这一点首要的前提是合唱队要有良好的纪律。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思想也不容易集中,而合唱队的人数至少六十人左右,如果没有良好的纪律,训练时学生肯定心不齐,六十个人就有六十种声音,甚至于讲话声、打闹声都会出现。所以,训练之前的思想教育工作很有必要,要让孩子们达成共识:只要训练一开始,所有人在发声练习中就要做到心齐而气息平稳,要快速领悟老师讲授的发声策略,投入地练习,这样才能提高合唱训练的质量。另外,合唱时要看指挥,情感的渗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等,都要以指挥的手势为准。
一个好的独唱演员不一定是一个好的合唱队员。合唱艺术讲究“合”,配合要默契,整体观念要强。由于合唱训练的枯燥与辛苦,一些学生的情绪容易波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稳定,甚至产生打退堂鼓的念头;有的学生天性好动,不喜欢受约束,所以有时不遵守纪律,影响训练;有的学生比较好出风头,喜欢突出自己,致使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现象。常可看到合唱队中有的声部怕自己的声音不够响,不够突出;相反,有的声部认为自己声部不是主旋律,或者认为自己声部的音调太简单,该强时不强,该弱时不弱,始终一个情绪。这些现象使得各声部地位不明确,丧失了层次感,破坏了音乐的整体效果,也达不到合唱的意境。
所以,一定要让孩子们知道,合唱是合作的艺术,是集体性的声音艺术,各声部不是搞比赛,也不是看谁唱得响,它讲究的是声部和谐、统一,相互烘托,追求的是音乐整体的和谐。要经常就着一些好的合唱作品进行分析,让他们了解:美妙的声音来自于认真的练习,而合唱所达到的和谐则要取决于队员间的默契配合。在训练中还要时刻注意权衡各声部间的音量、音色、强弱等方面,更要时刻提醒学生“唱歌如同做人”,以此约束学生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优美动听的合唱,不仅可以引导青少年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而且还能使他们得到感情的满足,获得美的熏陶。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合”后声音、风格、情感等方面的和谐,不仅有利于对学生听觉和乐感的培养,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学生通过参加合唱排练,不仅能亲身体验合唱艺术的魅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而且在“合”的训练中还能增强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合唱训练,只有“合”,才能有“和”。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音乐标准(实验稿)[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祖善.聂中明与合唱艺术[J].合唱艺术,2001(21).
[3] 于青,彭松林,易丽丽.基于缄默知识理论的教育叙事与教学对话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