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高中教学 >> 高中语文教学 >简论如何利用结课技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

简论如何利用结课技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

收藏本文 2024-03-22 点赞:12314 浏览:4873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也在升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结课环节的地位也有所提升,当代小学语文教师将更多的研讨精力放在了结课艺术之上。良好小学语文课堂,不仅需要一个具有情景性质的导入,更需要一个具有艺术性的课堂结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当代小学语文教师认可与接受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而怎么写作。因此探讨如何利用小学结课技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为题,加强小学语文课堂结课方式的艺术性,推动学生课堂享受度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课技巧;归纳式
所谓的结课,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的结尾,对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有效地回顾与总结,强调关键内容,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结课是对知识进行梳理的重要教学环节。要想使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质量提高,放松学生的学习心情,真切融入课堂氛围当中,就要加强结课技巧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结课环节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注意力的二次集中,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本文选择小学语文教学的结课技巧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教育作用的。

一、自然结课技巧

自然式的结课策略看似简单,但是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对时间与内容进行严格的匹配。自然式结课策略,就是指在教师说完课程教学的最后一句话之时,上课时间刚好用完。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握好文章的结构,将教学的进度与课堂时间进行对比,使自然式结课方式达成。教师要利用课上四十分钟的时间,为学生安排好课堂活动,最后可以利用提问与讨论等形式作为课堂的最后环节,方便制约时间,完成自然式结课。

二、归纳结课技巧

小学生在知识的总结方面与知识体系的建立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的结束之时,教师利用归纳式的结课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备的知识系统。在进行归纳式结课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归纳,也可以教师主体归纳,学生辅助归纳。如:在讲解《爱迪生》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结课环节进行条理性较强的总结。首先教师要对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进行总结,提醒学生要深入掌握。诸如闻名、书报、器具、瓶瓶罐罐、白磷等。其次教师要对文章各段落的内容进行总结,重申文章的主旨。最后教师要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确爱迪生身上体现出的正确人生观。提醒学生珍惜其所拥有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悬念结课技巧

利用悬念式的结课技巧,不仅可以对本结课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总结,还更可以使学生对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充满期待。教师要利用具有深思性或者具有衔接性的理由作为语文课堂的结尾,可以引发学生的独立深思,更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投身于下节课的预习当中。如:在讲解《李时珍》之时,教师可以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将课文以时间为依据进行李时珍行医如何利用结课技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前与行医后的分割。在完成第一部分的讲解之后,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悬念设置来结课:“在李时珍那个年代,行医是不被人看好的行业。在经历了多种坎坷之后,李时珍终于可以如愿以偿。那么在李时珍行医之后,他就真的可以顺风顺水吗?同学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等待下节课谜底的揭晓。”

四、练习结课技巧

练习与结课都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教师利用练习式结课策略,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其次进行家庭作业的布置。以《掩耳盗铃》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本堂课学习内容的总结,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提问。诸如“你怎样看待文章中盗铃者的行为?”或者“你觉得这个寓言的作用何在?”这样的理由教师可以使学生的语文思维得以升华。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家庭作业的布置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与升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运用课堂学习成果。如:作业可以布置如下:本节课的作业有两种,同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选择。第一,以《掩耳盗铃》这篇课文为文本,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本剧的表演。第

二、利用《掩耳盗铃》的寓意,自己创作一个寓言,在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在这样的结课方式引导之下,学生会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的结课技巧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有重要影响,对于学生学习成效的提高也有一定作用。笔者从四个角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结课技巧进行分析与阐述,希望以此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同仁对于结课技巧的重视,利用结课技巧的提升推动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曹明海.小学语文课要注重陶冶性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09(12).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三小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