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高中教学 >> 高中政治教学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拓展阅读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拓展阅读

收藏本文 2024-03-27 点赞:13710 浏览:5875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进行适当的课外拓展阅读,有助于文本的深化解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但是,一味地不顾原则,不加选择地拓展,往往并不能取得实效,甚至适得其反,干扰了课堂节奏。那么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拓展呢?笔者结合多年课堂教学实际,加以简单说明,与读者探讨一二。

一、课前指定阅读,熟知文本背景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章涉及到的时代背景较复杂深刻,若还像在小学、初中时那样,仅仅就文本本身阅读,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的。对此类文本的教学,一定要要求学生去搜寻相关文本背景,或者指定相应篇目的文章去阅读。在熟知文本背景的基础上,再去阅读、教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笔者在教学《想北平》一文时,如果仅仅从思乡角度来谈,很难将作者那种对北平的赤子深情讲透彻,而不深入了解,这一点文章的写作背景就难以理解,特别是对当下的高中生而言,更是无从去分析。于是,我结合文章的写作时间,把“何梅协定”、日本侵华、“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等几则素材放在导学案上,作为背景材料。文章创作于此时,作者自然为华北危急、北平危急的局面而百感交集、忧心如焚。学生通过对这一背景材料的阅读,也就明白了文中作者将北平比作母亲、思念北平欲落泪的情感来自何处了。在具体教学中也发现,在对背景的普及阅读后,学生普遍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了深入的理解,而不再是仅仅将其作为普通的思乡散文来看,也更能理解作者的一腔爱国热忱和忧患意识了。
老师们都明白文本背景对于文本教学的重要作用,但很多人都习惯于只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讲解。其实,这既浪费时间,也不合乎阅读规律。将文本背景相关资料提前指定学生阅读,好处多多。一方面,可以提前让学生熟知背景;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在预习中深入理解文本。这样在教学中,可以少花时间在背景介绍上,而更多地分析背景与文本写作的关联,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和有效的。

二、课上对比阅读,深化文本内涵

对比阅读的好处在于可以给读者强烈的印象。相似文本的对比阅读,可以互通有无,勾连认识;风格迥异文本的对比阅读,可以理性深思,强化认识。在具体教学中,对比阅读文本的选择很重要,不能为对比而对比,而应该选择确有必要,有明确教学意图的文本,否则既浪费时间,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种对比,可以是内容上的、风格上的、语言上的、手法上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如笔者在教学《我与地坛》一文时,在讲到史铁生对其母亲的内疚情怀时,发现这种复杂的情感及其根源很难言喻,作者在文中只是通过几个侧面的小细节进行点染,并没有细细描写,这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中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笔者选择了对比阅读。找来史铁生另外一篇著名散文《秋天的怀念》,作为对比阅读、深化理解的辅助文本。当笔者读到文中作者母亲要带儿子去看菊花,却最终吐血而亡时,学生眼中闪动的泪花证明他们理解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情,也理解了文章中深深的愧疚何来。因为在《我与地坛》中,作者较少写到自己和母亲的生活场景,更多的是写自己的追悔,是一种间接的写作策略,而《秋天的怀念》中是直接抒情,自然更加清晰易懂,也更加煽情。通过这两个文本的互通、勾连,就成功地帮助学生理解到原文本背后的内容,有效深化了文章的内涵。
再如教学李商隐《锦瑟》一诗时,针对李商隐诗歌“意象朦胧、典故繁多、情感复杂”的特点,笔者摘录了二十多对李商隐诗歌中的名句,以诗解诗,将李商隐其他诗歌中的情感、意象与《锦瑟》中相同情感、意象对比阅读、分析,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也大大深化了学生对李商隐诗歌的整体认识,课堂结束后,有同学感叹,以后遇到李商隐的诗歌再也不怕了,因为从哪些方面去理解李商隐的诗,这堂课基本上都已经涉及到了。

三、课后延伸阅读,提升文学品位

课堂文本教学只是文本阅读的一部分,并非全部。课后延伸阅读,既有利于对文本内涵的巩固、深化,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最终“反哺”到文本阅读上来。课后延伸阅读文本的选择,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和课堂文本有着近因联系,即延伸文本与课堂教学文本在作者、内容、手法等方面有突出联系;二是延伸阅读文本短小精悍,便于理解,否则就会打击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如笔者在执教《老王》一课时,明确了要尊重底层人,维护他们的尊严,看到他们身上散发的光芒,这样的主题对于学生而言,看起来容易,其实未必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于是,我在文本教学结束后,给他们下发了课后延伸阅读资料——不到1000字的小小说《尊严》,作者吴培利在小说中塑造的主人公老铁,本来个子高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拓展阅读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大魁梧,是篮球好手,女儿生病了需要医治,所在公司捐献了10万元,在捐款仪式上,公司宣传部要拍摄厂长将钱款递给老铁的镜头,但老铁个子高,厂长个子低,不能凸显厂长威仪,于是宣传部小记者要求老铁弯腰、低头,并最终一脚踢到老铁腿弯,让他跪下来,才拍好镜头,在这种场景下,老铁的尊严丧失殆尽。在接受公司捐款后,老铁却不辞而别,让公司人既感到诧异也很愤慨,但最终有人看到,老铁跑到其他单位去做了个看大门的,而且低头弯腰再也不复雄壮魁梧了。小说不长,但揭示的有关尊严的内涵很深,并且作为小说,其表达方式比较直白,理解起来比较容易。通过延伸阅读,学生很容易就能认同,人穷志不短,底层人也需要尊严的内涵,反馈到《老王》中,就能理解老王在临死前拿东西送到作者家中,作者却没有让座还给钱“侮辱”的内涵,也就能理解作者的愧怍之情何由而发了。还有不少同学,据此写了读后感,自己也创作了几篇有关尊严的小小说。
可见,经常性地让学生多在课外读一读与教学文本相关的文学作品,既能够深化对教学文本的理解,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品位,激发其文学阅读、创作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涉猎一些课外文学作品,整理作为课外拓展阅读资源,提供给学生,以期有更好的成效。
(作者单位 :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