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高中政治 >简论队伍建设鲁艺精神对艺术院校基层党员队伍建设

简论队伍建设鲁艺精神对艺术院校基层党员队伍建设

收藏本文 2024-02-15 点赞:5631 浏览:1398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背景下,加强高等院校特别是艺术院校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十分必要和紧迫,针对艺术院校党员队伍的现状与问题,继承鲁艺传统,弘扬鲁艺精神,对于当前进一步改进艺术院校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 鲁艺精神 艺术院校 基层组织建设 党员队伍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1]。2012年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怎么写作、为社会主义怎么写作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
艺术院校肩负着培养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背景下,这项任务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艰巨和重要。艺术院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引导党员和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追求德艺双馨,进一步鼓励他们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增强国情了解,增加基层体验,增进群众感情。

一、艺术院校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高校基层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阵地。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在整个党的建设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事关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同时也事关高等院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2.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客观要求。《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要结合文化单位特点加强和创新基层党的工作,发挥文化事业单位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注重在文化领域优秀人才、先进青年、业务骨干中发展党员。文化战线全体员要牢固树立党的观念、党员意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中创先争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1]。当前加强艺术院校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有着突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是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人才的摇篮,高等艺术院校肩负教书育人、培养文艺人才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等艺术院校基层党组织必须担当的重要政治责任,艺术院校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与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相辅相成。
 

源于:如何写论文www.udooo.com

 

二、艺术院校基层党员队伍的结构及特点

1.党员数量少,占比偏低。艺术院校党员数量(含教师、学生)总体偏少,所占比例较普通院校要低很多。根据沈阳音乐学院大连分院相关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10月,师生党员占师生总数比为6.98%,学生党员所占比例更低,仅为1.72%。艺术院校学生甚至个别青年教师身上都存在着缺乏政治敏锐性、入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的问题,这些都源于他们过分强调艺术的专业性和创造力,导致其漠视甚至反感政治。
2.党员队伍管理松散,基层组织作用不强。艺术院校基层党支部书记大多为,以沈阳音乐学院大连分院为例,在7个党支部中仅1人为专职党支部书记,而其他6位书记同其他教师一样,有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同时还负责学生思想教育与行为管理工作。此外,他们还要做好本支部的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等党务工作,这就造成有时分身乏术、顾此失彼,从而导致基层组织工作的力度不够、实效性不强,难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大连分院7个党支部中,仅机关党支部划分了4个党小组,其他6个系党支部均未设置学生党支部或党小组,缺乏对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进行分类指导,导致对党员的培养和教育不具体、不细致,缺少针对性。

三、鲁艺精神的实质与内涵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创立的第一所高等艺术院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大量的优秀文艺作品,为民族的解放和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鲁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和中国文艺事业相结合的产物,在长期办学与实践过程中所积淀和凝练的鲁艺精神,不仅当时鼓舞和振奋了鲁艺人的思想和斗志,正确指导了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也实践了提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艺方向。
1.鲁艺精神的民族性。鲁艺的建立正是处于民族危亡之际,在鲁艺的《创立缘起》中就提到“为了民族的生存和解放”,在鲁艺的成立宣言中写到“它的成立,是为了怎么写作于抗战,怎么写作于这艰苦的长期的民族解放”。鲁艺人,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凝聚在民族解放的旗帜下,将个人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鲁艺建立伊始便明确了“以马列主义的理论和立场,在中国新文艺运动的历史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新时代的文艺理论与实际……”的教育方针。在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鲁艺人率先按照的指示,把身子扑下去,深入到火热的工农兵生活中,专心致志搞“文艺下乡”,引领了延安文艺的新风,“新秧歌”和“新秧歌剧”的兴起,标志着延安文艺新时代的到来[3]。鲁艺从诞生之日起,就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中,注重民族音乐和艺术的教育和研究,积极发掘民族音乐文化。鲁艺“根植民族,融入时代”的传统一直被鲁艺后人薪火相传,发扬光大[4]P3-6。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格式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