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宏观经济学 >简析掏空外部审计质量和大股东“掏空”行为实证

简析掏空外部审计质量和大股东“掏空”行为实证

收藏本文 2024-01-21 点赞:17681 浏览:7399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进展历程中,由于法律和公司制度的缺陷以及股权分置的特殊结构,证券市场上出现了很多舞弊现象,如内幕交易、欺诈客户等。其中讨论最集中的是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掏空”又称为“隧道效应(Tunnepng)”,是指作为管理者的大股东通过地下通道转移资产行为,既大股东利用自己的制约权,通过多种隐蔽手段如内部关联交易、证券回购等,以企业转移资产和利润到自己手中的各种合法或者非法的行为。这种行为已经导致不容忽略的后果,如操纵了企业的财务信息,侵占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影响上市公司的自身进展以及证券市场的健康进展。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证券市场持续健康快速进展的关键不足。审计师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司外部监督机制,应该有效的识别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根据大股东“掏空”的严重程度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那么对我国这样一个处于逐步进展阶段的资本市场而言,审计师能否如预期那样能够识别大股东的“掏空”行为?针对不同“掏空”程度的上市公司,审计师出具何种审计意见类型?审计费用和审计师变更与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是否有联系呢?这样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探讨。本论文首先根据我国沪两深市上市公司2008-2010年连续3年年报披露的财务数据,综合了影响外部审计质量的三个主要方面:审计意见、审计费用和审计师变更,采取多元Logistic回归的实证策略和建立对照组进行对照浅析,探讨这三者对大股东“掏空”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其次探讨这三者与大股东“掏空”之间的联系;最后站在公司治理的视角,主要是外部审计监督的角度,对遏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提出具有指导性和现实性的倡议。根据实证得出的结果,本论文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2008-2010这3年中,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收到的审计意见与大股东担保“掏空”均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大股东通过担保方式“掏空”上市公司,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更大。(2)2008-2010这3年中,大股东通过资金占用“掏空”的上市公司,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较小。(3)在这3年中,审计意见与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均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即上市公司的规模越大,就越不容易得到非标准审计意见。(4)实证结果得出的结论:审计费用和审计师的变更与大股东担保“掏空”和大股东资金占用“掏空”不有着任何相关性。关键词:外部审计质量论文大股东“掏空”论文委托写作技巧论文关联担保论文

    摘要3-4

    ABSTRACT4-8

    前言8-9

    第一章 导论9-14

    1.1 探讨背景与探讨作用9-10

    1.2 探讨框架10-12

    1.3 探讨策略12

    1.4 探讨的革新点12-14

    第二章 相关论述综述14-21

    2.1 外部审计质量14-15

    2.2 委托写作技巧不足15-16

    2.2.1 大股东“掏空”15

    2.2.2 委托写作技巧论述15-16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16-21

    2.3.1 国外相关文献16-18

    2.3.2 国内相关文献18-20

    2.3.3 文献述评20-21

    第三章 大股东“掏空”与审计意见的论述浅析21-26

    3.1 大股东“掏空”的论述根源21-23

    3.1.1 委托写作技巧论述与第二委托写作技巧联系21-22

    3.1.2 信息不对称加剧大股东“掏空”行为22-23

    3.2 我国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具体理由23-24

    3.2.1 股权性质23

    3.2.2 制度背景23

    3.2.3 内部治理23-24

    3.3 审计意见与大股东“掏空”的联系24-26

    3.3.1 审计意见与大股东关联交易“掏空”的联系24

    3.3.2 审计意见与大股东通过担保“掏空”的联系24-25

    3.3.3 审计意见与大股东占用资金“掏空”的联系25-26

    第四章 审计意见与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实证浅析26-46

    4.1 探讨设计26-30

    4.1.1 提出探讨检测设26-28

    4.1.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28-29

    4.1.3 变量定义与模型建立29-30

    4.2 描述性统计30-38

    4.2.1 外部审计质量与大股东“掏空”的描述性统计浅析30-31

    4.2.2 审计意见与大股东“掏空”的相关性浅析31-34

    4.2.3 审计费用与大股东“掏空”的相关性浅析34-36

    4.2.4 审计师变更与大股东“掏空”的相关性浅析36-38

    4.3 多元回归结果与浅析38-39

    4.3.1 多元回归结果38

    4.3.2 回归结果浅析38-39

    4.4 对照组浅析39-46

    4.4.1 对检测设 4 的检验39-40

    4.4.2 对检测设 5 的检验40-45

    4.4.3 对检测设 6 的检验45-46

    第五章 结论与倡议46-50

    5.1 探讨的结论与局限性46-47

    5.1.1 探讨结论46-47

    5.1.2 探讨局限性47

    5.2 政策倡议47-50

    5.2.1 提升信息披露及时性和降低信息不对称47-48

    5.2.2 深化内部革新和内部监督制约48

    5.2.3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与惩罚机制48-49

    5.2.4 优化审计环境并提升外部审计质量49-5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